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噪音环境对早产儿的健康和神经发育有着显著的消极影响。方法:为了分析不同NICU环境对新生儿体重及发育的影响,研究选择了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住院的2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00例参加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剩下的100例接受了环境干预护理作为研究组。结果:比较了两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神经功能发育情况、输食不适应率等指标的差异,并发现了以下结果:研究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短于参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护理前,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相似(P>0.05);出院后一个月,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表现出更积极的神经行为表现,且研究组的住院期间早产儿输食所引起的不适应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5%,研究组表现的更好。结论:恶劣的NICU环境刺激可能会对早产儿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且会增加疾病治疗难度。相反,使用环境干预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不良环境对早产儿的危害,促进早产儿的神经功能发育,提高智能发展,并且有助于稳步增加体重。这一研究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更好的方向和实践。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6月在我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早产儿(大于48h)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其进行目标性监测,记录在统一调查表上。结果240例早产患儿中,有2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8.3%,共感染25例次,例次感染率为9.8%;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产妇的重度先兆子痫、患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以及中心静脉导管情况。结论要想有效防控NICU医院感染现象的发生,应重点关注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有重度的先兆子痫的早产儿,并且慎用侵入性操作。
简介:目的比较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和出生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09年5月儿科NICU新生儿201例为病例组,在其住院3-7d内予以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均在出生后42d复查,仍没通过者出生后3个月再次复查。另选取同期出生正常的202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全部在生后42d予以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出生后3个月复查。结果在出生后42d,NICU组单耳及双耳未通过的检出率(59.70‰,39.80‰)均高于对照组单耳及双耳的未通过检出率(19.80‰,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207,P〈0.05;2χ=5.604,P〈0.05)。在出生后3个月时,NICU组单耳及双耳未通过的检出率(34.83‰,34.83‰)也均高于对照组单耳及双耳的未通过检出率(4.95‰,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622,P〈0.05;2χ=4.622,P〈0.05)。结论NICU组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高于出生正常组新生儿,提示入住NICU的高危因素和(或)疾病因素可能会对新生儿听力功能产生损伤。儿科医生应重视NICU新生儿在出院前后的听力筛查工作,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对新生儿感染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接收的88例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感染新生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44例,应用常规护理手段,综合组为44例,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分析,综合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感染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儿的护理效果,避免患儿出现死亡情况,有助于患儿家属充分认可医护工作,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新生儿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干预对策。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样本分析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产科收治的80例监护病房新生儿,以护理方法的异同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听力筛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状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初筛通过率为82.5%,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新生儿的初筛通过率为65%,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77.5%,观察组的两项数值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的数值结果,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监护病房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新生儿的听力筛查通过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新生儿疼痛进行评估,并研究疼痛的临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来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患儿60名,随机分为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30人和非营养性吸吮加葡萄糖实验组30人。在患儿进行穿刺前、中、后对疼痛进行监控,并使用PIPP表对患儿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患儿穿刺成功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IP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穿刺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心率、呼吸和SpO2无显著差异;穿刺过程中和穿刺后,实验组的心率和呼吸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非营养性吸吮加葡萄糖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患者的疼痛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新生儿监护病房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调查,阐述手卫生的必要性。方法作者在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师、护士进行调查,对其入室前、洗手后、手消毒后的手部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依据培养阳性率及菌落计数,评价洗手及消毒对控制NICU院内感染的作用。结果入室前培养阳性率100%,平均菌落计数136cFu/㎝2,洗手后,培养阳性率8.05%,平均菌落计数14cFu/㎝2,消毒后培养阳性率1.96%,平均菌落计数2cFu/㎝2。结论严格执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洗手及消毒制度,提高洗手、手消毒的依从性,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患儿130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情况及血液检测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液各项指标检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感染应用中效果显著,有助于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及病症消失时间,加快患儿的预后恢复速度,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240例,对其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并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例标本共培养出阳性致病菌115株,阳性率47.92%,其中大肠埃希菌25株,肺炎克雷伯菌23株,鲍曼不动杆菌14株,表皮葡萄球菌13株,阴沟肠杆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溶血葡萄球菌7株,其他16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喹诺酮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氨基糖甙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对哌拉西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逐渐成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痰培养是目前新生儿肺炎重要的病原监测手段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感染发生率,探讨和研究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抽签的方法从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患儿中挑选13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入组的1386例患儿发生122例院内感染,感染发生率(NI率)为8.80%;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常见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构成比分别为17(12.27%)、14(10.10%)和14(10.10%)。通过单因素分析NICU危险因素发现,胎龄、体质量、是否接受辅助通气、男性、是否置尿管和NICU院内感染发生紧密相关;其中胎龄在37周以下、体重低于1.5kg、接受辅助呼吸以及留置尿管是诱发NICU院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NICU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对诱发其发生的独立因素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新生儿疼痛进行评估,并研究疼痛的临床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来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患儿60名,随机分为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30人和非营养性吸吮加葡萄糖实验组30人。在患儿进行穿刺前、中、后对疼痛进行监控,并使用PIPP表对患儿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患儿穿刺成功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IP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穿刺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心率、呼吸和SpO2无显著差异;穿刺过程中和穿刺后,实验组的心率和呼吸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非营养性吸吮加葡萄糖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患者的疼痛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的医院感染状况及致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新生儿监护病房57例院内感染病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新生儿监护病房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呼吸道以及血液性感染多见。结论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等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