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孔子从社会信念、个人情感方面出发,将修身养性与“礼”的传承融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奠定了实践途径。同时,他也将“仁”与“礼”二者融合,它们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以礼表仁,以仁述礼,建构起影响中华民族的仁礼思想的伦理体系。本文试图在阐释“仁”的内涵和践行“仁”的途径的基础上,分析了“仁”和“礼”的辩证关系,以及仁礼思想的当代意义和深远影响。
简介: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繁荣的时代。先秦诸子百家围绕音乐的社会作用问题展开争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音乐批评思想也是恢复西周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音乐批评既有对现实社会政治的批判,也有不少关于音乐艺术形式展开的批评讨论。孔子不仅是位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琴家,所以他有许多对“琴乐”的批评观点。因此,本文将对史料中记载的有关孔子对“琴乐”的批评思想进行梳理概述。
简介:李大钊幼年的不幸和深厚的儒学教育养成了他早期“道德至上、国家至上、民意至上”的民本思想。他用这种思想观察和思考辛亥革命后复杂的社会现实,既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又对他抱有极大幻想,希望他作一个强有力领导人统一国家以稳定动荡不定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拥袁反袁的矛盾心态。随着袁世凯本质的暴露和李大钊对西方思想的研究,他开始用西方民主思想改造发展传统民本思想,将“天赋人权”、个人主义与“民为邦本”、“入世有为”相融合,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民彝”思想。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系统地改造传统民本思想,揭示了“仁政德治”的虚伪性和落后性,以新型的无产阶级党群关系取代传统的君主民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