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ybrid Ⅱ型主动弓修复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应用Hybrid Ⅱ型主动弓修复技术治疗26例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53±4.5)岁。对围术期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升主动置换8例,Bentall术10例,主动窦部成形加升主动置换8例。26例患者植入主动覆膜支架48枚,2例远端真腔打开不良植入三枚支架;1例覆膜支架释放时移位,术中人工血管片环缩包裹加固后无并发症发生,本组无内漏发生,远端支架膨胀良好。2例(7.69%)术后死亡,其中1例肺部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大面积脑梗死后循环难以维持而死亡。术后一过性术后烦躁5例(19.23%,5/26),肌力下降2例(7.69%,2/26),声音嘶哑8例(30.77%,8/26);肝功能不全2例(7.69%,2/26),肾功能不全2例(7.69%,2/26),经积极治疗均康复出院。随访3~32个月,19例(79.17%)获得随访,5例因死亡失访,失访与手术及主动相关并发症无关,随访期全因死亡率为20.8%(5/24)。19例存活患者随访结果满意。结论Hybrid Ⅱ型主动弓修复技术在 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避免深低温停循环、脏器灌注不良的高危因素,缩短了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安全有效。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型 杂交技术 Hybrid Ⅱ型主动脉弓部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瓣置换术(TAVR)对主动瓣狭窄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TAVR治疗的主动瓣狭窄患者。依据术前1 d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纳入患者分为4组:>90 ml·min-1·1.73m-2组、>60~90 ml·min-1·1.73m-2组、>30~60 ml·min-1·1.73m-2组和≤30 ml·min-1·1.73m-2组。术后72 h再次检测eGFR,按照术后肾功能变化将患者分为急性肾功能恢复(AKR)组、急性肾脏损伤(AKI)组和肾功能无变化组。其中AKR定义为TAVR术后72 h的eGFR值增加>基线值的25%,AKI定义为TAVR术后72 h的eGFR值降低>基线值的25%。比较各组的相关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VR术后肾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7例因主动瓣狭窄行TAVR治疗的患者,年龄(76.7±7.4)岁,其中女性86例,胸外科医师学会评分为(9.5±5.8)分。>90 ml·min-1·1.73m-2组(n=19)、>60~90 ml·min-1·1.73m-2组(n=116)、>30~60 ml·min-1·1.73m-2组(n=70)和≤30 ml·min-1·1.73m-2组(n=12)术后达AKR者所占比例分别为0、30.2%(35/116)、58.6%(41/70)和75.0%(9/12);共3例(1.4%)患者发生AKI,其中>30~60 ml·min-1·1.73m-2组2例,>60~90 ml·min-1·1.73m-2组1例。eGFR<60 ml·min-1·1.73m-2患者中AKI发生率为2.4%(2/82)。纳入的217例患者中,AKR组85例(39.2%)、AKI组3例(1.4%)、肾功能无变化组129例(59.4%)。3组的体重指数(BMI)、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术前eGFR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5.54,95%CI 1.04~29.58,P=0.045)、术前LVEDD(OR=1.22,95%CI 1.09~1.38,P=0.001)及术前eGFR(OR=2.23,95%CI 2.04~2.55,P=0.004)是术后非AKR的危险因素。结论TAVR术后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肾功能不变或者改善,TAVR术后肾功能的变化与BMI及术前LVDD、eGFR相关。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肾功能 急性肾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应用预开窗与外分支主动腔内修复术(TEVAR)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治疗主动弓降部病变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需重建LSA的79例主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LSA重建方式不同分为预开窗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57.3±12.5)岁]和外分支组29例[男25例,女4例,年龄(53.1±14.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干预率、死亡率以及夹层术后的假腔重塑情况等。结果两组围手术期和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干预率和死亡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6、0.156,均P>0.05),预开窗组手术时间[(123.0±40.7)min]显著长于外分支组[(84.2±16.3)min,t=2.173,P=0.034]。两组内术后支架段假腔血栓化程度均高于非支架段(χ2=7.213、14.359,均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0、0.886,均P>0.05)。两组术后夹层各平面真假腔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开窗与外分支TEVAR重建LSA治疗主动弓降部病变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外分支TEVAR技术耗时更短,对于锚定区较短的病变具有更高的有效性,且在支架段近期主动重塑效果更佳;而预开窗TEVAR技术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腔内手术 支架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一种半横断升主动暴露法在Stanford A型主动夹层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半横断升主动暴露法具体实施方案是心脏停搏后纵行切开升主动,将主动窦部左、无交界上方2~3 cm处斜行切开,另一侧在窦部上方3~4 cm处将主动外膜略斜向上切开至离肺动脉交界2~3 cm处,3针进行悬吊牵引暴露根部结构。全组56例患者行升主动替换术6例,Bentall术4例,升主动替换+弓替换+硬象鼻支架置入术15例,主动窦部重建+升主动替换和弓替换+硬象鼻支架置入术22例,Bentall+弓替换+硬象鼻支架置入术9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此方法在A型主动夹层手术中能良好显露根部结构,同期行Cabrol引流减少出血风险,明显降低死亡比例,方法安全有效。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主动瓣的根部替换术(David手术)对于急性A型夹层合并主动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其临床疗效研究。方法从2016年至2017年,8例急性主动A型夹层患者在我院行了DavidI手术,均行David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6岁,全部为男性。1名患者进行了单纯David手术,1例患者进行了半弓替换,2例患者进行了杂交主动弓置换,其余4名患者进行了弓替换。平均随访时间为24±6月观察David手术治疗主动A型夹层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30天内死亡及随访期间死亡;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41.305(189±37)min;心肌阻断时间111-219(144±37)min,术后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4-49(21±13)月,随访期间无患者需再次手术及死亡,主动瓣无反流3例、少量反流4例、中量反流1例。结论David手术为合并主动瓣关闭不全的年轻主动夹层患者提供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治疗选择。目前我们的数据表明这一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有经验的心脏中心这一术式用于治疗急性主动夹层患者,其近中期瓣膜相关事件很少见,主动瓣功能在近期随诊中表现稳定。

  • 标签: 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腔内介入手术治疗主动夹层和胸主动瘤的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法将本院于2019年04月-2021年06月纳入的76例主动夹层和胸主动瘤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行开放性手术和腔内介入手术治疗,比较应用成效。结果 参照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高于观察组;比较两组治愈率,观察组较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腔内介入手术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 作者: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1-22
  • 机构: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 北京市 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导管主动瓣植入术治疗重度主动瓣狭窄的护理措施。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重度主动瓣狭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好转,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主动瓣狭窄患者实施经导管主动瓣植入术治疗时,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护理干预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壁内血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行主动壁内血肿检查的患者43例,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血管造影)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血管造影),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误诊率、图像质量。结果血管造影误诊率为6.98%(3/43),CT血管造影误诊率为4.65%(2/43),两种方法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管造影比较,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Ⅲ级(4例)、Ⅳ级(2例)的例数较少(χ2=3.957、4.074,均P<0.05),两种检查方法图像质量Ⅰ级、Ⅱ级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3例患者中,经CT血管造影诊断,单纯型主动壁血肿18例,溃疡型主动壁血肿25例,其中14例出现中等量及以上的胸腔积液,血肿平均厚度为11.42 mm,受累升主动最大直径为56 mm,降主动的最大直径为44 mm。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主动壁内血肿进行诊断,成像清晰,效果优于血管造影,能够更加准确地观察病变的具体情况。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肿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图像解释,计算机辅助 诊断 对比研究
  • 简介:总结上趴下挺体位在胸腹主动置换术中的应用体会。上趴下挺体位呈S型,即安置患者右侧躺在手术床上,上半身往前趴,暴露出左侧胸背部,下半身往后挺,暴露出腹部及左侧腹股沟。摆放此体位前做好用物准备,术中做好压疮预防、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并做好紧急抢救准备、注意防止非计划拔管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7例患者手术术野暴露充分,手术顺利进行,无体位并发症。

  • 标签: 手术体位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1例以胸痛、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11岁患儿,经胸超声心动图、主动CT血管造影诊断为主动夹层Debakey Ⅰ型,予止痛、降血压、控制心率治疗,患儿有手术指征但家属拒绝手术并放弃治疗。儿童主动夹层罕见,病情危急,病死率高。

  • 标签:
  • 简介:胸腹主动瘤(thoracoabdominalaorticaneurysm,TAAA)是一种累及降主动及腹主动动脉瘤样变,因其死亡率高及手术难度大而成为血管外科治疗难点之一,其与降主动瘤和腹主动瘤主要区别为TAAA累及内脏动脉,手术治疗需要胸腹联合切口,介入手术也不能简单使用直型覆膜支架治疗,因而,治疗的手术方式及技巧与降主动瘤和腹主动瘤截然不同。TAAA自然病程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放手术。而杂交手术,开窗支架、分支型支架及多层裸支架等介入治疗方法的应用使更微创的方式治疗TAAA成为可能。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胸腹联合切口 介入治疗方法 裸支架 开窗 覆膜支架
  • 简介:<正>腹主动夹层(abdominalaorticdissection,AAD)定义为夹层近端破口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或者夹层仅累及肾下腹主动,也有文献称之为肾下主动夹层(infra-renalaorticdissection,IRAD),当夹层发生瘤样变时,可称之为腹主动夹层动脉瘤或者肾下主动夹层动脉瘤[1]。AAD不属于DeBakey分型的任何一型,但按Stanford标准,可归类为

  • 标签: 腹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瘤样扩张 肾动脉 髂动脉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主动夹层病例回顾性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分析病因,降低发病率和改善预后。方法对我科确诊的43例急性主动夹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近90%有高血压病病史,高血压是导致急性主动夹层的最常见原因。也是一个可控制病因。结论急性主动夹层的病因主要为高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以降低发病率和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 病因
  • 简介:目的:分析主动夹层(A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7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DeBakeyⅠ型9例,Ⅲ型18例.19例有高血压史,临床表现以突发胸痛或腹痛为主,部分合并胸腔积液和肾功能不全.27例患者均依据CT或MRI诊断.24例内科药物治疗,好转出院22例,死亡2例;动脉腔内隔绝术3例均成功.结论:AD是心血管病的危重急症,对疑诊AD患者应尽快确诊并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临床分析 内科药物治疗 AD患者 肾功能不全 腔内隔绝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主动窦瘤破裂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心病的0.31%~3.56%,本病发病率东方高于西方,早期诊断并手术治疗可治愈。目的讨论主动窦瘤破裂患者临床诊疗。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与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窦瘤破裂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本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诊断明确后,应及早在体循环直视下作破裂口修补术。

  • 标签: 主动脉窦瘤破裂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