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产后出血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产后出血的产妇实施救治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9月份——2017年9月份收治的79例产妇分成两组,常规组采用宫腔填纱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对两组产妇治疗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出血量、止血时间等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4.65%较比对照组患者的19.44%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出血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止血时间短,降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出血 子宫填塞球囊导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留置鼻导管吸痰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0例昏迷且排痰障碍的患者实施留置鼻导管吸痰的方法、结果及注意事项。结果本组患者经经留置鼻导管吸痰,痰量逐渐减少,肺部感染全治愈,全部避免气管切开,4例患者经治疗后处于长期昏迷状态,需长期保留鼻导管吸痰。留管期间,4例意外脱管,1例鼻导管堵塞。结论留置鼻导管吸痰应用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可行、有效,有明显优点,值得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抢救和治疗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建立良好的临时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及等待永久性血管通路成熟以前的血液透析的关健,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

  • 标签: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并发症 护理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封堵取石导管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2016年65例使用封堵取石导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患者一次性碎石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60例患者一次性封堵碎石成功,3例患者在放置封堵取石导管时结石整体上移至肾脏,另2例患者未能完全封堵,部分结石飘移至肾脏。一次性封堵碎石成功率为92.3%,平均手术时间45分钟,未出现输尿管穿孔、撕脱、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封堵取石导管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输尿管硬镜 输尿管上段结石 封堵取石导管 钬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ICU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气管切开导管持续声门下吸引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8例ICU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气切,并给予机械通气时间已超过48h,按其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34例。研究组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参照组行非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于ICU内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VAP发生率、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为ICU患者行气管切开导管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患者VAP的发生率,并减少患者的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气管切开导管 持续声门下吸引 ICU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急诊/亚急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婴幼儿70例,进行蘑菇伞封堵术,观察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前后的主动脉压、肺动脉压、超声心动参数。结果69例婴幼儿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8.6%,其中有1例婴幼儿转外科,并取出封堵器,进行手术结扎。术前的主动脉压、肺动脉压、超声心动参数与术后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导管介入直径≧5mm治疗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取得的效果显著,更有效、更安全,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婴幼儿 动脉导管未闭(PDA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封堵器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分组,平均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产生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几率,将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产生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接受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集束化护理,能够显著减少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出现几率,延长深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集束化护理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简介:介绍新建某某客运专线沈家岭2号短小隧道利用双层小导管作为超前支护直接出洞,代替大管棚由出口反向进洞的施工技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施工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 标签: 隧道施工 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 大管棚施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小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60例腹部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导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加味小承气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自觉症状缓解时间、治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吻合口狭窄、小肠粘连成角、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1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小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炎性肠梗阻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安全性也比较好。

  • 标签: 加味小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 炎性肠梗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中心静脉导管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后相关感染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36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两组,各180例,观察组为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在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期间发生导管病原菌定植、穿刺部位、隧道、植入部位感染及CRBSI的发生情况,并将两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ICU患者在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上述导管相关感染方面几率均低于对症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ICU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在临床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能明显降低不良感染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系统性护理 相关性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形成的根源,从而制定预防和控制方法,不断提高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降低病人的精神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今后的生活品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2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出现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中功能不良的患者,共45例。找出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根源,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预防性和控制性措施。结果本中心6年期间深静脉留置导管透析约4192人次,共发生感染12例次,6例次拔管,1例行动静脉内瘘成功,15例患者死亡。27例患者仍继续进行透析,虽然仍然有部分患者出现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现象,但是发生率相比以前大大降低。结论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包括透析过程的感染和血栓的形成。只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事实表明,护理人员规范的封管操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形成血栓,而且能够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对于患者来说,实施个体化封管液有利于降低治疗费用,缓解精神压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 标签: 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 感染 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引起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监测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ICU病房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423例。观察并记录他们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体温、各种检测报告(尤其是血常规、各类培养结果)等内容,分析常见致病菌及感染危险因素。结果(CRBSI)感染率13.5%;主要的病原菌为真菌;置管部位、置管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与CRBSI有关,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重点部门,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严格中心静脉置管护理,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缩短置管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加强手卫生和穿刺部位消毒,对防止CRBSI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目标性监测
  • 简介:摘要当前静脉通路的搭建技术中PICC技术由于对于患者静脉损伤较小,操作难度小,便于维护,不影响日常生活等诸多优点,在临床使用中成为了较为热门的技术之一。关于PICC导管的体外固定方式,历来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PICC体外固定方式进行了归纳研究,并对其优劣进行了概述,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选择PICC导管固定方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单导管法射频消融青年学生频发单源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单源性室性旱搏的青年学生的临床资料,均施行单导管法射频消融治疗。结果26例患者,成功消融26例,成功率达100%,无一例复发,且无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论单导管法射频消融青年学生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 标签: 单导管 射频消融 青年学生 单源性右室流出道室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不同入路留置溶栓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溶栓导管至病变部位进行溶栓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10例行小隐静脉切开入路,31例行胫后静脉切开入路,15例行小腿深静脉穿刺入路。溶栓治疗后,通过静脉造影计算的血栓溶解率显示I级溶解14例(25%),Ⅱ级溶解27例(48%),Ⅲ级溶解15例(27%)。下肢肿胀、疼痛症状明显缓解52例(93%),患肢大腿周径降低(3.5±1.2)cm,小腿周径降低(2.1±0.5)cm。术后平均随访(15±3)个月,22例(39%)患者下肢肿胀完全消退,24例(43%)遗留有活动后轻度下肢肿胀,8例(14%)遗留下肢严重肿胀,伴有色素沉着,2例(5%)于出院后2~4个月出现DVT复发,1例行溶栓治疗,6例支架置入患者支架均通畅。结论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支架 血管成形术
  • 简介:血管内导管是指将各种导管通过外周静脉或动脉置入人体血管内,从而建立外界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联系,临床常用的有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venouscatheterization,CVC)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ization,PICC)等。

  • 标签: 血管内导管 血栓 预防措施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尿激酶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栓塞溶栓效果。方法将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前者用5万U/ml尿激酶封管溶栓治疗30min,后者以2.5万U/ml尿激酶封管溶栓治疗30min;观察两组导管溶栓效果及对患者出凝血影响。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溶栓率为97.5%,对照组一次性成功溶栓率为82.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万U/ml尿激酶治疗溶栓率高,且对患者出凝血机制无影响。

  • 标签: 尿激酶 血液透析 导管 溶栓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