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人体自身抗体(包括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即AMA-M2;抗核抗体,即ANA)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N)是否能够正确鉴别并确诊患有原发性胆汁的肝部硬化(即PBC)患者以及肝部疾病患者、自身免疫肝部疾病(即AIH)患者进行探讨分析,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借助免疫印迹法、间接荧光免疫法以及免疫比浊法三种方式分别检测患有PBC的患者10例、患有病毒性肝炎的患者15例、患有自身免疫肝部疾病15例、患有SLE的患者20例、患有SS的患者20例、患有的患者15例进行分析检测,并选择10例健康人进行对比,检测指标主要包括抗AMA-M2抗体、ANA、IgG、IgA、Igm.结果组的患者各项指标阳性概率都和其他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另外,在体液免疫上,PBC组的患者IgG指标比起其他包括健康组在内的各组数值都有明显差异,P<0.05;IgA值均没有差异,IgM值比起其他组呈现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抗AMA-M2抗体可以比较有效地检测出患者是否患有PBC,它具有比较理想的特异性以及灵敏,借助抗AMA-M2抗体以及ANA的检测可以有效地检测PBC,另外,检测免疫球蛋白对于也拥有比较理想的价值.关键词抗体;免疫球蛋白;原发性胆汁肝脏硬化中图分类号R59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97-01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 ursodesoxycholic acid, 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研究。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的 PBC患者 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病例组( 32例)与对照组( 32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病例组给予熊去氧胆酸 +异甘草酸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病例组治疗总有效率 96.78%高于对照组 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谷丙转氨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T)、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总胆红素( total bilirubin, TBIL)、 γ-谷氨酰转肽酶( γ-glutamyltranspetidase, γ-GGT)、 IgG、 IgA、 IgM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治疗后,病例组 ALT、 AST、 TBIL、 γ-GGT、 IgG、 IgA、 IgM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免疫指标,具有协同作用,安全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熊去氧胆酸 原发性胆汁肝硬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P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经12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0%(57/60),与对照组75.00%(45/60)相比显著上升(P<0.01)。两组治疗后ALT、ALP、GG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其中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PBC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扶正化瘀胶囊 熊去氧胆酸胶囊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联合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Acid,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BC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UDCA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甘草酸二铵。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生化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肝生化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这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甘草酸二铵联合UDCA治疗PBC,可有效改善生化指标,提高免疫调节水平,值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甘草酸二铵 熊去氧胆酸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討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 ursodesoxycholic acid, 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肝硬化(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研究。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的 PBC患者 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病例组( 32例)与对照组( 32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病例组给予熊去氧胆酸 +异甘草酸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病例组治疗总有效率 96.78%高于对照组 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谷丙转氨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T)、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总胆红素( total bilirubin, TBIL)、 γ-谷氨酰转肽酶( γ-glutamyltranspetidase, γ-GGT)、 IgG、 IgA、 IgM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治疗后,病例组 ALT、 AST、 TBIL、 γ-GGT、 IgG、 IgA、 IgM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免疫指标,具有协同作用,安全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熊去氧胆酸 原发性胆汁肝硬化 

  • 标签:
  • 简介:背景:自身免疫肝病相互之间以及与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叠增加了诊断难度,深刻认识其临床特征至关重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对PBC-AIH重叠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81例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生物化学指标、免疫学指标、肝组织学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将患者分为合并组和非合并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81例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9.1,平均发病年龄为(58.1±9.9)岁。53.1%的患者存在临床症状,其中黄疸和皮肤瘙痒占18.5%。血清ALT、AST、ALP、GGT、TBil、Glo水平均升高,多数患者血清IgG、IgM水平升高。ANA阳性率、AMA和(或)AMA-M2阳性率、SMA阳性率、gp210和(或)sp100阳性率分别为100%、90.1%、1.2%、11.1%。门管区淋巴浆细胞浸润、界面性肝炎为主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同时具有PBC和AIH病理表现者占50.6%。影像学证实28例(34.6%)患者肝硬化,76例(93.8%)腹腔淋巴结肿大。23例(28.4%)PBC-AIH患者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为干燥综合征和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合并组GGT水平显著低于非合并组(P=0.001),其余临床特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入认识PBC-AIH重叠综合征临床特征的同时筛查合并的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至关重要,尤其是干燥综合征和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

  • 标签: 肝硬化 胆汁性 肝炎 自身免疫性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在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PBRG)治疗中分别应用莫沙必利与多潘立酮两种药物,比较其治疗价值。方法:于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36例PBRG病人纳入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8例。两组基础治疗方案相同,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莫沙必利,观察组应用多潘立酮,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比例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56%,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多潘立酮对PBRG的治疗价值及安全较莫沙必利更高,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莫沙必利 多潘立酮
  • 作者: 张心城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7-23
  • 机构:西安市中医医院  外科  陕西西安 710021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给予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循证护理对术后并发症和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60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0),以及采取循证护理的实验组(n=30),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和康复进程。结果 实验组腹水、水肿以及瘙痒的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给予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针对的护理支持,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并使得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为患者争取更为优异的预后。

  • 标签: 循证护理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并发症 康复进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首次就诊的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原发性胆汁胆管炎(PBC)患者的AMA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方法通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次检测AMA和(或)M2型抗线粒体抗体(AMA-M2)阳性的1 3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183例、免疫印迹法431例、ELISA法709例;分为未诊断PBC组(973例)和新诊断PBC组(350例,其中非肝硬化者268例,肝硬化者82例)。709例采用ELISA法的患者中,未诊断PBC组567例,新诊断PBC组142例(PBC非肝硬化组115例,PBC肝硬化组27例)。18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的患者中,未诊断PBC组118例,新诊断PBC组65例;其中AMA滴度为低滴度(1∶40~1∶80)者69例(未诊断PBC组53例,新诊断PBC组16例)、中滴度(1∶160~1∶320)者95例(未诊断PBC组59例,新诊断PBC组36例)、高滴度(≥1∶640)者19例(未诊断PBC组6例,新诊断PBC组13例)。比较各组患者的AMA水平,分析其与PBC临床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M、血小板计数、ALT、AST、GGT、ALP、血清总蛋白、TBil、总胆固醇,以及肝硬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基于四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的相关。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采用ELISA法检测的709例患者的AMA-M2滴度中位值为53 RU/mL,新诊断PBC组的血清AMA和AMA-M2中位水平均高于未诊断PBC组(1∶320比1∶80和180 RU/mL比47 R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111,Z=-7.531,P均<0.01)。未诊断PBC组的AMA-M2值与年龄、IgG、IgM、AST、GGT、ALP、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均呈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ho值=0.114、0.108、0.337、0.089、0.197、0.086、0.121、0.073,P均<0.05);新诊断PBC组的AMA-M2值与年龄、IgM、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均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ho值=0.218、0.483、0.230、0.161、-0.183,P均<0.05);PBC非肝硬化组的血清AMA和AMA-M2中位水平均有低于PBC肝硬化组的趋势(1∶160比1∶320和174 RU/mL比495 RU/mL),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BC肝硬化组者组患者的AMA-M2值与IgM水平呈正相关(r=0.38,P=0.039),但与APRI、Fib-4均无明确相关(P均>0.05)。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183例患者的AMA滴度中位值为1∶160;未诊断PBC组中AMA低滴度、中滴度和高滴度者的IgM中位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1.2、1.7和1.8 g/L),新诊断PBC组中AMA低滴度、中滴度和高滴度者的IgM、GGT、ALP的水平均逐渐升高(中位水平分别为1.5、3.7和4.1 g/L,144、182和317 U/L,137、168和221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6.260、7.081、8.030、15.226,P均<0.05)。总体中未诊断PBC组男性的血清AMA-M2中位水平低于女性(41 RU/mL比50 R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45,P=0.003);新诊断PBC组男性的血清AMA-M2中位水平有低于女性的趋势(113 RU/mL比206 RU/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结论血清AMA水平与诸多临床指标有一定的相关,并可能与PBC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 标签: 抗线粒体抗体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肝硬化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90例PB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受试者均给予保肝支持疗法,试验组受试者在此基础上给予UDCA250mg口服,3次/d;给予对照组受试者泼尼松治疗。两组均治疗4w。常规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记录治疗期间受试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4w末,试验组受试者血清T-BIL、ALT、AST、ALP和GGT水平分别为(34.19±16.88)μmol/L、(48.58±23.31)U/L、(37.27±18.33)U/L、(104.51±43.55)U/L和(82.68±33.34)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35±31.10)μmol/L、(85.27±31.88)U/L、(73.55±15.71)U/L、(197.09±52.36)U/L和(131.66±37.58)U/L(P〈0.01);试验组受试者血清TBA为(20.27±9.1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7±1.89)μmol/L(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如便秘(P=0.29)、头痛(P=0.29)、头晕(P=0.50)、心动过速(P=0.50)、恶心(P=0.33)和呕吐(P=0.50)等,均无显著性相差。结论UDCA治疗PBC患者的疗效优于泼尼松,且该药的不良反应较少,受试者可以耐受。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熊去氧胆酸 泼尼松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在PB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的PBC患者32例,对其进行自身免疫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的检测。结果32例PBC患者中,AMA-M2抗体阳性率为56.25%,抗gp210抗体阳性率为37.5%,抗sp100抗体阳性率为18.75%。结论联合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对PB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胆汁瘤发病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入院行TACE手术治疗的原发性HCC48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TACE术后胆汁瘤的发病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84.0%胆汁瘤发生时间为TACE术后28—90d,有28.0%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黄疸、恶心、寒战、肝区疼痛。出现临床症状者瘤体直径大于无临床症状者(P〈0.05)。胆道扩张、有TACE治疗前肝切除史、非超选择插管以及使用PVA颗粒为TACE术后胆汁瘤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胆汁瘤出现临床症状时,需积极对症治疗,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给予合理预防措施。

  • 标签: 肝细胞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术后胆汁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淤积型肝硬化(PBC)患者的疗效及对肝功酶谱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的54例PBC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口服治疗,用法为0.25g/次,3次/d,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疗效及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AIL)、直接胆红素(DBIL)变化。结果①治疗前患者黄疸、瘙痒、乏力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②治疗1个月肝功酶谱即有明显改善,ALT、AST、ALP、GGT、TBA、TBIL、DBIL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均P<0.05);治疗3个月后肝功酶谱仍在持续改善,各指标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时较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GGT、ALP仍有明显改善,与治疗3个月时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指标改善幅度降低,与3个月时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PBC,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原发性胆汁淤积型肝硬化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脾虚络阻型原发性胆汁胆管炎实施健脾利胆通络方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脾虚络阻型原发性胆汁胆管炎患者为观察对象,从中抽取50例纳入此次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22.02至2023.02,并将随机法作为分组依据,设置组别名称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西药治疗、健脾利胆通络方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有效率,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健脾利胆通络方加减 脾虚络阻型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 简介:背景:自身免疫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等.这组疾病的临床表现、生化、免疫和组织学变化常常交叉重叠,使得临床鉴别相当困难.目的:探讨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从164例自身免疫肝病患者中选取PBC-AIH重叠综合征、AIH和PBC患者各30例进行配比,重点对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应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占本组自身免疫肝病病例的18%,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体征的发生率亦无差异.PBC-AIH组患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高于AIH和PBC组;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显著高于AIH组,但低于PBC组(P<0.05或P<0.01).经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后,AIH组的上述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PBC-AIH组的胆红素、AST和ALT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改善时间慢于AIH组(P<0.05或P<0.01).结论:在本组病例中,PBC-AIH重叠综合征并不少见,其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生化、免疫指标和组织学变化,联合应用皮质激素、硫唑嘌呤和熊去氧胆酸(UDCA)并维持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AIH PBC 重叠综合征 患者 诊断和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莫沙必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对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的治疗中,莫沙必利疗效优于多潘立酮,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莫沙必利 多潘立酮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清肝宁胃汤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4月-2021年4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共计98例。通过抽签方式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9)持有蓝色签,治疗使用常规西药,观察组(n=49)持有红色签,治疗使用清肝宁胃汤+熊去氧胆酸。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清肝宁胃汤联合熊去氧胆酸可使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效果理想,值得推荐。

  • 标签: 清肝宁胃汤 熊去氧胆酸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医症候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肝复乐胶囊结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对照组仅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肝复乐胶囊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4周,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肝功能相关指标、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指标、特异性免疫指标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为期12、24周的治疗后,抗线粒体抗体(AMA)、免疫球蛋白M(IgM)、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甘油三酯(TG)、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

  • 标签: 肝复乐胶囊 熊去氧胆酸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影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对于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位患有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从胆汁反流次数、时间,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多潘立酮对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进行治疗,能够加快肠胃的蠕动,以降低胆汁对患者胃粘膜的损伤,总体上看,疗效较好,值得进行临床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莫沙必利 多潘立酮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一对父母带着他们2岁的孩子来院就诊,因为孩子已经发烧2天,并且持续烦躁不安。今天,孩子出现了食欲减退、口腔溃疡,而且她的牙龈似乎发炎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