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0例肝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给予所有肝癌患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测量患者的病变区域,以及正常的肝组织的扩散敏感系数值。结果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后,所有患者的肝癌病灶都呈现为高信号,测量肝癌病灶的97个区域的扩散敏感系数值,结果显示为(0.10-1.13)×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肝脏的扩散敏感系数值。结论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肝癌患者的肝癌病灶,具有检出率高的特点,在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值得各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肝癌 临床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2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血流阻断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分别有43例、40例、37例患者采用第一肝门阻断法、半肝血流阻断法和保留半肝血流阻断法阻断血流,将其记为A组、B组和C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术中出血量和血流阻断时间两两比较上述指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B组和C组术后胆红素恢复时间均远远短于A组(P<0.05),而A组和C组手术时间、B组和C组术后胆红素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种血流阻断方法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 标签: 第一肝门阻断法 半肝血流阻断法 保留半肝血流阻断法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癌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选取我院中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的肝癌患者60例,对照组中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两组均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实验组的肝固有动脉的Vmax以及FV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RI,PI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越高的肝固有动脉的Vmax以及FV越大,RI,PI越小。结论对肝癌的患者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以检测出肝癌患者的固有动脉的Vmax以及FV,RI,PI的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部分切除术与根治全膀胱切除术对局限性肌层浸润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及其复发率。方法择取本院100例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MIBC),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上述患者均经过精确检查诊断,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中男性患者是35例,女性患者是25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0.1±1.5)岁,体质量60~80公斤,平均体质量是71.0±2.4公斤;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是30例,女性患者是2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9.8±2.8)岁,体质量60~80公斤,平均体质量是70.4±1.6公斤。给予研究组患者先行膀胱部分的切除手术,手术后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进行全身化疗以及药物羟基喜树碱的膀胱灌注疗法。给予对照组患者行根治的全膀胱的切除手术和盆腔淋巴结的清扫疗法。观察2组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及其5年的癌特异性的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及5年的癌特异性的生存率分别是64%和60%,而对照组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及5年的癌特异性的生存率分别是62%和58%,经过数据的分析可得,χ2=0.9824,差异不存在一定的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结论PC手术与辅助化疗的联合应用对于局限性MIBC的治疗效果和RC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当,具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且能保留部分膀胱,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 标签: 膀胱部分切除术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局限性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雾化对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辅助治疗价值。方法2016年4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患者104例,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52例。对照组常规术后辅助治疗,观察组联合药雾化,持续8周。结果观察组8周后,TNSS、TNNSS、嗜酸性粒细胞数目、炎细胞数目、内镜检查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雾化用于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辅助治疗,可增进疗效,减轻黏膜损伤。

  • 标签: 慢性鼻-鼻窦炎 鼻内镜 鼻黏膜 炎症细胞 中药雾化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讨外周血CD14+HLA-DR-髓源抑制细胞及IgE在过敏鼻炎(AR)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AR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D14+HLA-DR-髓源抑制细胞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及IgE水平,并做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CD14+HLA-DR-髓源抑制细胞及血清IgE水平在AR患者表达显著升高(P<0.05);Person相关分析表明,AR患者外周血CD14+HLA-DR-髓源抑制细胞水平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及血清IgE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R患者外周血CD14+HLA-DR-髓源抑制细胞水平高,提示髓源抑制胞可能参与AR的免疫调节过程。

  • 标签: CD14+HLA-DR过敏性鼻炎 嗜酸性粒细胞 IgE
  • 作者: 米雨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今日健康》2020年第1期
  • 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安徽合肥238000
  • 简介:目的:在静止期浆细胞乳腺炎(PCM)治疗中应用超声弹性成像(UE),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67例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首先进行常规超声(US)扫描,随后切换至UE模式。以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为依据,比较US、UE的诊断效能。结果:U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38%、97.14%、91.04%,明显高于US诊断的65.63%、60.00%、62.69%,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US相比,UE对静止期PCM的诊断效能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浆细胞性乳腺炎;静止期;超声弹性成像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钴(CoCl2)对H9C2心肌细胞的影响及其诱导化学缺氧的最佳浓度和时间。方法:用100、300、600、900、1200μmol/L的CoCI2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化学缺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实验模型,分别于12、18、24、36、48h用Hoechst33342细胞核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CCK-8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确定最佳诱导浓度600μmol/L后,分别于0、3、6、9、12、18、24、36、48h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确定最佳诱导时间后,用蛋白印迹法检测100、300、600、900、1200μmol/LCoCl2处理H9C2心肌细胞12h后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600~1200μmo1/L浓度范围内,CoCl2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9C2心肌细胞的存活。600μmol/LCoCl2诱导12h后H9C2心肌细胞产生明显凋亡.诱导12~48h范围内.12h时H9C2心肌细胞表达的HIF-1α蛋白最高:100~1200μmoI/LCoCl2诱导H9C2心肌细胞12h.其中600μmol/LCoCl2诱导时H9C2心肌细胞表达的HIF-α蛋白最高。结论:CoCl2诱导H9C2心肌细胞化学缺氧的最佳浓度为600μmol/L.此时最佳时间为12h。

  • 标签: 氯化钴 化学性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 H9C2心肌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阿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将其以随机数表法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各项临床症状(包括高温、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异型淋巴细胞数量高于10%)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昔洛韦 小儿 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及对调节T细胞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9月住院治疗的8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开腹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反映术后恢复情况的各项指标及调节T细胞术前术后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CD4+、CD4+/CD8+水平术后3d、术后7d较术后1d逐渐升高,术后7d接近术前水平,而对照组CD4+、CD4+/CD8+术后3d、术后7d与术后1d基本一致,未见明显变化,且分别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较少,显著少于对照组,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肛门排气时间快,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P<0.0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5.0%vs30.0%,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效果确切,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通过对患者调节T细胞的检测,证实该手术方法对患者的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调节性T细胞 并发症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合并肾囊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分析1例CDC合并肾囊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70岁,临床表现为无痛血尿。影像学检查提示左肾占位。组织学示肾上极的肿瘤组织排列成不规则腺管状、乳头状,部分肿瘤细胞呈靴钉状突向腺腔内,间质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周围部分集合管腺上皮见异型增生。瘤细胞阳性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角蛋白7(CK7)、角蛋白19(CK19)、上皮膜抗原(EMA)、转录因子E3(TFE3)和E-钙黏素(E-cad),而角蛋白20(CK20)、CD31、CD34、CD10、CD117、肾脏特异性钙黏蛋白(ksp-cad)和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AMACR)表达则呈阴性。肾中部囊肿瘤组织学表现为典型的肾囊透明细胞癌,癌细胞阳性表达CD10、波形蛋白和CK19,而CK7、CD117表达则呈阴性。结论:CDC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由于组织起源不同,CDC合并肾透明细胞癌的概率更小,但这种合并存在的情况仍有可能。

  • 标签: 肾脏 集合管癌 透明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患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当中,患者接受R-BECHOP方案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一整年期间收治的3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均匀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成常规组与优化组,常规组患者接受R-CHOP方案治疗,优化组患者则接受R-BECHOP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具体的治疗效果。结果优化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且整体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患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来讲,给予患者R-BECHOP方案治疗的整体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R-CHOP R-BECHOP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调节T细胞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56例(肺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对照组),均抽取外周血液样本及胸腔积液样本,分析其外周血及胸腔积液T细胞表达情况。结果肺癌TNMI+II期外周血CD4+/CD8+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0.05);肺癌组III期及IV期外周血CD4+、CD4+/CD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肺癌TNMI+II期、III期及IV期CD25+CD4/CD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肺癌组(合并胸腔积液)外周血及胸腔积液CD3+、CD4+、CD4+/CD8+、CD4+CD25+/CD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CD4+CD25+/CD4+细胞异常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病情进展有关。

  • 标签: 肺癌 外周血 胸腔积液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试验诊断结核胸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共收治淋巴细胞为主的渗出胸腔积液患者64例,其中32例为结核胸膜炎,32例为非结核胸膜炎,对患者的外周血和胸腔积液单核细胞进行结感染T淋巴细胞试验检测,以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结核胸膜炎患者的胸腔积液结感染T淋巴细胞试验敏感性为94.12%,高于外周血的9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为91.33%,明显高于外周血的68.71%,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与外周血检测所形成的细胞数为536.2。结论结合感染T淋巴细胞试验诊断结核胸膜炎在应用过程中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 外周血 胸腔积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实施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108例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患儿用药类型将患儿分为利巴韦林组(n=54)和更昔洛韦组(n=54),对所有利巴韦林组患儿实施利巴韦林治疗,对所有更昔洛韦组患儿实施更昔洛韦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安全。结果更昔洛韦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与利巴韦林组相比明显较高,更昔洛韦组患儿发热消失、咽峡炎缓解、肝脾恢复、淋巴结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利巴韦林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实施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更昔洛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外伤脑疝术后脑梗死的早期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外伤脑疝术后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给予CT扫描检查,分析其早期CT表现。结果①脑梗死早期CT表现35例患者术后CT扫描可见基底节及内囊区为椭圆形或圆形的低密度影,而脑叶病灶则呈楔形。梗死区楔形或扇形低密度影区域与血供分支相一致。②CT诊断脑梗死情况35例患者CT扫描检出率为100.00%,其中CT扫描诊断出20例大面积脑梗死、15例小面积脑梗死。26例病情好转出院,9例因梗死范围太大病情严重而死亡。结论外伤脑疝术后脑梗死早期的CT主要表现在豆状核轮廓模糊不清、桡动脉致密血管症以及岛带、基底核消失等,通过其早期CT表现可以及早诊断脑梗死病情。

  • 标签: 外伤性脑疝 脑梗死 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3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全程组(33例)和常规组(30例)。全程组给予全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全程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常规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97,P<0.05)。全程组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SQOL-DVI)评分为(163.13±10.86)分,高于常规组的(142.09±12.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98,P<0.05)。结论做好全手术期护理工作有助于减少白内障患者的并发症,改善生命质量。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老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针对护理干预对焦虑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102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针对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总满意率方面,研究组94.23%高于常规组80.77%(P<0.05)。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研究组的焦虑情况改善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实施针对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焦虑情绪,提高积极乐观的治疗态度,有利于缩短治疗周期,值得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胃癌术后化疗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术前术后访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方法在本院2017年收治的手术患者中抽选100例为研究对象,由巡回护士于术前和术后去各个病区探访手术患者的资料,收集并整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进行访视整体护理,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满意度和手术疼痛情况。结果患者的疼痛指数和护理满意度均发生变化(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术前术后访视护理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焦虑心理,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有效缓解患者的手术疼痛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术前术后访视 手术室护理 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