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尼莫通静脉滴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46例,患者经脱水、镇静等常规治疗后仍有血压明显升高,治疗前平均收缩压(SBP)≥225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BP)≥120mmHg.以恒速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尼莫通,初始剂量3ml/小时,根据血压调整输液速度,直至达到目标血压170~180/100~110mmHg后维持静滴24小时.结果:用药后30min、60min、2hr、3hr的平均血压降至218/115mmHg、205/110mmHg、198/108mmHg,188/105mmHg,4小时后达最大效应,血压为175/100mmHg,并稳定至用药结束时的173/98mmHg,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尼莫通静脉滴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作用,降压作用平稳,安全性高.
简介:目的:探讨替牙期非龋源性乳牙根尖周脓肿的发病原因及疗效评价.方法:对符合入选要求的37例经治患儿的42颗患牙进行松动度、龈沟完整度、患牙牙合接触的检查,并记录发病牙位;再把患儿随机分成3组,1组(开髓引流+药物)、2组(切开排脓+药物)以及3组(单纯药物)分别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后1-3天的疗效.结果:替牙期冠部完整乳牙根尖周脓肿的发病原因与乳牙松动度及龈沟完整度高度相关,且多发于乳后牙,但与牙合接触无相关;乳牙根尖周脓肿的前期治疗方案中,"开髓引流+药物"和"切开排脓+药物"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结论:替牙期非龋源性乳牙根尖周脓肿的主要病因为乳牙松动度及龈沟完整度,前期治疗的最佳方案为开髓引流辅以全身抗菌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破裂止血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0月,采用腹腔镜脾破裂止血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48例,其中BuntainCT分级Ⅰ型12例,Ⅱ型26例,Ⅲ型10例。其中18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结果:44例顺利完成镜下止血手术。手术时间30~150min,平均68.4min。4例因术中出血过多或怀疑合并其它大血管损伤而中转开腹手术。术后出院时间:30例单纯脾破裂6—14d。有合并伤18例12—43d。结论:腹腔镜下脾破裂止血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切实可行。适用于BuntainCT分级Ⅰ~Ⅲ型脾脏损伤且无严重合并伤的患者。
简介:目的:观察胃肠舒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方法: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胃肠舒和贝络纳组各30例,前组口服胃肠舒,每日1剂;后组口服贝络纳15mg/天;两组均同时服用铝碳酸镁1.0g/次,3次/天,疗程为4周.两组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胃镜下胆汁反流程度分级和胃粘膜病理积分评价.结果:治疗后胃肠舒组和贝络纳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3%、87%和33%、83%,胃镜下两组联合用药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胃粘膜炎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两组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相近.结论:胃肠舒联合铝碳酸镁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鲁木齐PMOP发病规律与西北燥证相关证候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189例PMOP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内容包括年龄、身高、体重、民族等,参考《中医虚证辩证参考标准》和《血瘀证诊断标准》以及刘庆思主编《实用骨质疏松防治指南》(广州出版社,2001年)结合西北燥证辨证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定,分析乌鲁木齐PMOP发病规律与西北燥证相关证候相关性。结果入选的189例患者中,104例肾虚血瘀证,占55.03%;34例肝肾阴虚证,占18.52%;29例脾肾两虚证,占15.34%;乌鲁木齐PMOP发生率与年龄、民族、遗传因素、营养因素以及骨扫描值关系密切(P<0.05)。结论乌鲁木齐PMOP发病规律与西北燥证存在相关性,应根据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降低PMOP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讨隐匿性哮喘(concealedasthma,CA)患者血浆炎症标记物与肺小气道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连续确诊的(经支气管激发试验)隐匿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n=30)行肺小气道功能测定,以ELISA方法测定其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IL-4水平。另选健康查体者(n=21)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肺小气道功能减退(P〈0.05);血中CRP、IL-6及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与FEF25%-75%、FEF75%-85%呈负相关。结论:隐匿性哮喘患者存在肺小气道功能减退,血中炎症标记物水平显著升高,并与其小气道功能的减退呈负相关。
简介:目的:对103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头颅CT、MRI)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①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病年龄高峰为60~79岁,临床表现较急,以运动减慢一强直、球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锥体束损害表现明显,而静止性震颤少见;②伴发的高危因素中,以高血压、糖尿病为最多见,且较高比例的患者存在血脂增高和c反应蛋白指数增高:③经头CT、MRI影像学检查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可见明显的影像学异常,主要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88.3%),部位可位于单侧、双侧基底节或额叶白质,部分病例在大脑脚、侧脑室旁可见缺血性改变。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起病形式较急.多伴有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头影像学有明显的缺血改变。
简介:目的:观察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外伤性手术麻醉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急诊拟行单侧下肢外伤性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B组选择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局麻药均用罗哌卡因。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15、30、60、9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针刺疼痛消失时间、术中输液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病人的麻醉后血压均下降,B组病人麻醉后各时点的SBP、DBP均明显低于A组;术中B组的晶体输入量,曾用麻黄碱病例数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针刺疼痛消失时间A组显著低于B组,两组病例麻醉效果确切,均无更改麻醉方式完成手术。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术后不良反应少,适用于下肢创伤性手术病人。
简介:目的:探讨增强的肾上腺素能作用对兔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三组各10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去甲肾上腺素(NE)0.5mg/kg和NE1.0mg/kg,一日两次,连续15天.在体同步记录各组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复极90%的时限(MAPD90)、跨比复极离散度(TDR)及程序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再静脉给予异丙肾上腺素(Iso)6μg/(kg·min),观察急慢性肾上腺素能重叠效应对程序刺激诱发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1)三组之间MAPD90及TDR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中层心肌的MAP2期拱顶消失.(3)程序刺激下,早期后除极(EAD)或/和延迟后除极(DAD)及室性早搏在实验组均有增加.静脉给予Iso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均有增加,但仅高剂量组P<0.05.结论:增强的肾上腺素能作用可引起兔心室肌复极电活动改变,并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增加,但对三层心肌的MAPD90和TDR影响不明显,其致室性心律失常机制可能与EAD/DAD增加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采用Veress针腹膜外穿刺建立气腹法的可行性及操作方法。方法将45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237例(采用Veress针腹膜外穿刺法)和对照组216例(其中采用Veress针闭合充气法建立气腹118例,采用Hasson法建立气腹法98例),将两组患者建立气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将两组病例从切口大小、并发症(出血、内脏损伤、漏气、皮下气肿、穿刺套管滑脱)、失败中转率及用时等方面进行比较,实验组在以各项指标均具有明显优越性。结论采用Veress针腹膜外穿刺建立气腹法既避免了穿刺的盲目性,也解决了漏气、套管滑脱等弊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交流电电激诱发心室颤动和机械性心肺复苏模型,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0只,应用自主开发研究的心跳骤停和复苏机械装置,持续交流电经右心室内膜致颤。在8min心室颤动后,开始给予6min的心肺复苏,包括200次/min的机械胸外按压和100次/min的同步机械通气。随后双向波经胸体外除颤。结果:14只大鼠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率为70%。电刺激后所有大鼠立刻出现心室颤动。3min的电刺激停止后动物持续表现为室颤而没有自发转复心律现象。心肺复苏期间恢复自主循环组其冠状动脉灌注压恒定在24mmHg左右。显著高于未能恢复自主循环组。大部分大鼠在6min复苏后电击除颤有效恢复自主循环。实验结束后常规解剖未发现器官机械性创伤。结论:本大鼠交流电诱发心室颤动和心肺复苏模型,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可最大限度减少实验的误差,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患者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微创手术。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切开取石术(传统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3月后测量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酸以及24h尿量与治疗前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均成功解除尿路梗阻,实验组30例患者,结石取净率94.4%;对照组30例患者中,结石取净率为91.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月后,实验组肾功能恢复正常27例,3例仍有氮质血症,但肾功能明显改善。对照组肾功能恢复正常者23例,7例扔有氮质血症。结论微创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好等优点,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相关因素,观察急诊溶栓治疗的诊断―用药时间的改善情况及溶栓疗效。方法:分别从发病时间(溶栓时间窗)、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探讨对溶栓治疗的影响,结合诊断―用药时间分析我院溶栓治疗的再通率情况。结果:影响溶栓治疗的最主要因素依次为时间窗、年龄、心功能(KillipⅢ级)、non-STE、心源性休克等;急诊科诊断―用药时间为101.9min;溶栓再通率为83.3%。结论:急诊科开始溶栓所需要的时间明显缩短,再通率也明显增加,影响溶栓最主要的因素为发病时间窗、年龄及疾病严重程度等,提示在二级医院急诊溶栓治疗可能是首选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感染及人工流产次数与宫颈癌的相关性,且国内外尚无针对此类文献的相关报道,故而本课题在保护母婴健康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选自2012年01月~2015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与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门诊部进行HPV体检者,其中HPV感染阳性者共186例,根据体检结果进行将其分为G1组68例和G2组118例。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月经初潮年龄、首次性交年龄、宫颈炎、怀孕次数及人工流产次数)对入选的HPV阳性者行HPV分型检测及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宫颈癌的发生与月经初潮年龄、首次性交年龄、宫颈炎、怀孕次数及人工流产次数均有密切的关系;G2组患者的HPV水平显著的低于G1组患者,两组间的HPV检查水平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的宫颈癌病变者的HPV-DNA感染的阳性率及水平均不同,两组患者的HPV-DNA水平呈递增水平,且G1组的HPV-DNA多集中于高水平,G2组的则集中于中等水平。随着宫颈癌程度的加重,其HPV-DNA水平呈增高趋势,且两者间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HPV感染及流产次数与宫颈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且HPV-DNA水平与宫颈癌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35例,观察组在腹腔镜下施予粘连松解术治疗,对照组施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照分析两组疗效。结果除手术时间外,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等手术指标均比对照组优越,且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9%,明显比对照在20%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不但疗效确切,而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短期禁食联合中药及左卡尼汀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予7天短期禁食,禁食期间配合中药口服和静脉注射左卡尼汀,一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38例,予正常饮食、运动处方一周,就治疗前后两组的体重、BMI、腰围、臀围、血脂、空腹血糖、电解质、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尿酸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体重、BMI、腰围、臀围、甘油三酯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较治疗前升高(P<0.01),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电解质、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短期禁食联合中药及左卡尼汀可以明显降低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BMI、腰围、臀围和甘油三酯,对人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