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诊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提出相关防范措施。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急诊科接收的小儿急诊输液患儿,病例选择时间范围是2015年4月-2016年6月,随机抽取1780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7800例患儿的一般资料、输液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本组患儿出现输液护理风险事故的概率,并探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本组17800例患儿中,出现输液护理不安全问题的有250例,发生率为1.4%220例由以穿刺不成功投诉引发(占88.0%);10例由查对制度未认真落实引发(占4.0%),10例由液体渗漏引发(占4.0%),10例由输液不良反应引发(占4.0%);对护士投诉率明显高于护师、主管护师及以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患沟通不当、查对制度未认真落实、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低等是小儿急诊输液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需引起高度关注。这就需要加强急诊输液患儿护理风险调查,从而实施针对性防范处理,以控制护理风险,提升输液护理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体外储存对单采血小板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献血者50名,经由血站采集制备50袋单采血小板,分别在储存的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D1、D2、D3、D4、D5)检测它们的代谢功能(乳酸、乳酸脱氢酶、葡萄糖、pH)、聚集功能(聚集率)、活化功能(CD62P)、低渗休克反应、血小板计数等相关指标,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及低渗休克反应没有明显变化(P>0.05),pH值、GLU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5),LDH、LA及CD62P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单采血小板的计数和低渗休克反应没有变化,但是其活化增强,代谢功能、聚集功能发生明显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血站采血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150例在本血站进行采血的无偿献血者作为对照组,采血时间为2015年1月—12月;2016年1月—12月本血站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随机抽取这个时间段在本血站进行采血的无偿献血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无偿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7%,对照组无偿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6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减少血站采血过程中无偿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为无偿献血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对扩大无偿献血队伍具有积极意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两组,随在产房助产中的实际过程中良好的运用风险管理来探究其实际所能产生的效果。方法将本院进行分娩的4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对照机分入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在观察组加用风险管理。最终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两组产妇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远远小于对照组的21%(χ2=22.6348,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1%(χ2=26.1491,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房助产中使用风险管理能使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得到较大程度降低,更有利于保障产妇以及胎儿的健康,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产妇对助产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提升本院的整体护理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门诊预分诊过程中的护患沟通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间收治的140例患儿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资料,随机分配为两组,各70例患儿,其中一组命名为对照组,护理人员与患儿进行基础的沟通和引导,另外一组命名为观察组,护理人员积极与患儿沟通,了解患儿的病情以及基本需要,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预分诊效果。结果观察组70例患儿,有65例患儿及家长非常满意预分诊过程中的护患沟通,满意度为98.57%;对照组70例患儿仅有55例对预分诊过程中的护患沟通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度为85.71%;且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门诊预分诊过程中,护患积极沟通能够提高沟通效率,并准确对患儿进行分诊,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应在儿科门诊的预分诊过程中积极开展护患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