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50 例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 2 组,每组 25 例。均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使用胺酮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加用稳心颗粒治疗,分析相关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静息心率, QT 间期以及左心室 EF 改善显著,临床效果较好, P < 0.05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80.00% ,观察组为 82.00%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 P < 0.05 。 结论:对于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酮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胺碘酮 稳心颗粒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稳心颗粒结合胺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从2020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研究对象,共102例参与研究。对入选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分入51例,采取胺酮单药治疗;治疗组分入51例,采取稳心颗粒结合胺酮治疗。评估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后心电图指标及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8%,对照组总有效率78.43%,治疗组在两组中更高,P<0.05。经4周治疗,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与ST段下移均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5.88%,对照组发生率3.92%,两组间对比,P>0.05。结论:稳心颗粒结合胺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获益理想,安全系数较高,治疗后患者心电图指标均获得改善。

  • 标签: []稳心颗粒 胺碘酮 冠心病心律失常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选取 2017年 3月到 2019年 3月期间心律失常患者 74例为调查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7例。对照组接受胺酮,观察组采用胺酮联合美托洛尔,对比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确切明显,适用临床使用。

  • 标签: 临床价值 心律失常 对照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胺酮注射液治疗急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以心律失常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针对心律失常开展治疗中,运用卡维地洛和胺酮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将2019年5月~2021年7月收治50例心律失常患者当做研究对象,随机等分,每组25例,A组运用胺酮,B组同时运用卡维地洛,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安全性。 结果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A组更低(P<0.05)。 结论 在治疗心律失常中,运用卡维地洛和胺酮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比较高。

  • 标签: 心律失常 卡维地洛 胺碘酮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酮急诊抢救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伴快心室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治疗的12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伴快心室率患者分为胺酮组(60例,采用常规+胺酮治疗)和常规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情况(包括LVEF、LVEDD、SV、LVESD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眩晕)。结果:胺酮组LVEF、LVEDD、SV、LVESD等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胺酮急诊抢救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伴快心室率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伴快心室率 胺碘酮 急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酮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燕化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共计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接受利多卡因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胺酮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心功能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更佳,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酮治疗的疗效确切,能大幅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确保患者的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胺碘酮 室性心律失常 心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妊娠贫血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4月在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53名妊娠贫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在选择53名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给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检验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  MCHC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RBC、Hb、MCV、MCH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贫血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尽早发现孕妇的贫血情况,在针对治疗,有利于孕妇和胎儿健康。

  • 标签: 妊娠贫血 血常规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中进行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骨科治疗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康复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论述。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分组,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评价康复护理。结果我们对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评价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对了解进行有关康复知识调查,知晓率为88.89%,未知晓率为11.11%,护理后效果,完全自理为52.78,部分自理为44.44%,不能自理为2.78%,患者并发症为,肌肉萎缩4例,关节痉挛2例,关节畸形2例。结论在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运用康复护理效果最为明显。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骨折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药师开展的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管理措施,实验组则开展药学服务,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用药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从最终结果来看,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以及用药依从性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临床药师 药学服务 高血压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探究。方法选择100例头晕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结果资料分析显示,头晕患者的类型包括前庭中枢性头晕、周围性眩晕、精神障碍性头晕、系统性疾病性头晕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头晕,各发病原因所占比例分别为20%、48%、3%、28%、1%。周围性眩晕患者中包括8例美尼尔氏病(MD)患者以及4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而40例BPPV患者中38例为女性。结论门诊头晕患者的病因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为周围性眩晕,而BPPV又是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且女性居多,多数门诊头晕患者均会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可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神经内科门诊 头晕患者 病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预防脑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且在同期选择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常规组。两组研究对象均给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两组颈动脉内径、斑块检出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颈内动脉颅外段左侧是(5.00±0.06)mm和右侧是(4.00±0.12)mm、颈总动脉左侧是(4.01±0.03)mm和右侧是(5.42±0.07)mm,常规组颈内动脉颅外段左侧是(5.33±0.08)mm和右侧是(5.42±0.03)mm、颈总动脉左侧是(7.81±0.13)mm和右侧是(7.80±0.22)mm,研究组颈动脉内径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在常规组中检出31块斑块,在研究组中检出119块斑块。常规组扁平斑块检出率为9.24%、溃疡斑检出率为26.05%、软斑检出率为47.06%;研究组扁平斑块检出率为58.06%、溃疡斑检出率为0.00%、软斑检出率为2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利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有效预防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及早发现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及早制定治疗方案,进而减少脑梗死发生,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早期预防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瘫患儿应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30例脑瘫患儿,并根据其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研究和分析,两组样本数均为15。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医疗方式,实验组为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医疗方式,通过分析和研究获取了重要参考数据。结果:实验组相比对照组,临床护理有效率偏高将近50%。结论:康复护理早期干预措施的开展,有效提升了治疗效率,利于促进患儿健康良好恢复,现实意义巨大。

  • 标签: 脑瘫患儿 康复护理 早期干预 现实意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