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中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导致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所有接受胃ESD治疗的患者,分析患者病史资料、胃内病变特点、操作过程及患者预后。结果共纳入422例患者的437处病变,其中胃上皮性肿瘤406例。ESD术中出血率为32.3%(141/437),其中急性大出血2例。ESD术中出血可增加肌层损伤和术中穿孔的发生概率,延长操作时间,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ESD术中出血的发生主要与术中解剖粘连、病变位于上中2/3胃、标本面积≥15 cm2、男性、非ESD绝对适应证相关。结论术中出血是胃ESD操作的限速因素,应注意把握操作适应证,对于男性患者、病变位于上中2/3胃、切除标本较大或术中存在解剖粘连时,应注意预防术中出血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通道下的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MTLIF)和开放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OTLI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北京医院骨科66例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不稳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MTLIF(MTLIF组)、33例行OTLIF(OTLIF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发热,手术前、后腰与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4年相邻节段退变、内固定松动、椎间融合器塌陷情况。结果MTLIF组手术时间为(191.6±50.5)min、射线暴露次数为(15.5±6.4)次,均明显多于OTLIF组的(105.8±23.1)min和(7.2±1.4)次(t=17.210,t=10.850,均P<0.01);术中出血量为(150.4±70.4)ml、术后引流量为(90.4±30.7)ml,术后2周VAS和ODI评分分别为(2.4±0.7)和(24.5±3.7)分,均明显少于OTLIF组的(250.7±43.9)ml、(216.3±67.8)ml、(4.5±1.6)和(30.6±4.6)分(t=-12.830,t=-14.070,t=-6.890,t=-5.805,均P<0.01)。MTLIF组和OTLIF组术后发热[1例(3.3%)比4例(12.1%),χ²=-1.660,P=0.20]、术后1年随访时VAS评分[(1.2±0.7)比(1.3±0.6)分,t=-0.628,P=0.53]、ODI评分[(14.2±2.7)比(14.7±2.5)分,t=-0.756,P=0.45]、Bridwell Ⅰ级椎间融合率[86.7%(26/30)比84.8%(28/33),χ²=0.042,P=0.84],术后4年随访相邻节段退变[0例(0)比1例(3.0%),χ²=0.924,P=0.34]、内固定松动[1例(3.3%)比1例(3.0%),χ²=0.005,P=0.95]、椎间融合器塌陷[1例(3.3%)比1例(3.0%),χ²=0.005,P=0.9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OTLIF,MTLIF能达到充分减压、相同的融合率,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长期疗效满意,但手术时间较长、射线暴露次数较多。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骨质疏松对腰椎短节段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北京医院行腰椎内固定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75例、骨密度T≤-2.5,对照组(CO组)103例、骨密度T>-1.0;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以及术后随访临床评价结果。结果最终纳入178例老年患者其中腰椎间盘突出68例、腰椎管狭窄110例。术前OP组和CO组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7.35±1.30)分、(7.35±1.33)分,腿痛VAS评分(7.32±1.30)分、(7.22±1.40)分,两组术前腰痛、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40、0.468,P=0.989、0.640);OP组的术后Cage(椎间融合器)塌陷比例70.7%(53/75)、术后螺钉松动比例37.3%(28/75),明显高于CO组22.3%(23/103)、14.6%(15/103)(χ2=41.440、12.280,均P=0.000);而OP组和CO组患者的术后1年、2年椎间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89.3%(67/75)比91.3%(94/103)、χ2=0.187、P=0.666,术后2年:94.6%(71/75)比95.1%(98/103)、χ2=0.021、P=0.885]。OP组和CO组腰痛、腿痛VAS评分以及功能障碍指数(ODI)在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虽然存在Cage塌陷、内固定松动等骨质疏松相关并发症,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行腰椎短节段TLIF手术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热塑头肩模单用或联合使用头颈肩真空垫在脑转移瘤大分割立体定向放疗(HFSRT)中的固定效果。方法纳入2017—2019年间5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并行HFSRT患者,热塑头肩模固定24例(单模组),热塑头肩模+真空垫固定30例(联合组)。治疗前后分别行在线图像配准,记录疗前分次间误差及疗后分次内误差,治疗过程中应用光学表面监测分次内误差,成组t检验分析两组各方向误差差异。结果全组患者分次间7.0%~15.4%的水平误差≥3mm,7.0%~12.6%旋转误差≥2°;单模组比联合组前后方向水平误差小[(1.035±1.180)mm∶(1.512±0.955)mm, P=0.009],矢状位旋转误差也小(0.665°±0.582°∶0.921°±0.682°,P=0.021)。全组患者分次内误差为0%~0.7%的水平误差>1mm,无旋转误差≥1°;联合组比单模组左右和前后方向水平误差小[(0.047±0.212)mm∶(0.246±0.474)mm, P=0.004)和(0.023±0.152)mm∶(0.140±0.350)mm,P=0.020],矢状位旋转误差也小(0.091°±0.090°∶0.181°±0.210°,P=0.001)。光学表面监测数据印证了上述结果。结论热塑头肩模±头颈肩真空垫固定可达到脑转移瘤HFSRT的精度要求,但需配合在线图像配准及六维床体位校正,联合组的分次内固定效果更好。光学表面监测分次内运动有一定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放疗疗程中不同时段CBCT图像的影像组学分析,寻找早期定量预测食管癌放疗放射性肺炎(RP)的参数,结合临床特征和肺剂量体积参数建立联合Nomogram模型并探讨这一模型对食管癌R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2019年间临床资料、剂量学参数、CBCT图像资料完整的96例胸中段食管鳞癌调强放疗患者资料,每例患者均分别获取放疗期间3个不同时段的肺CBCT图像。全组病例随机分成训练集(67例)和验证集(29例),以CBCT上双肺实质作为感兴趣区,运用3D-Slicer软件进行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经LASSO-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特征参数筛选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ad-score)。从3个不同时段建立的RP预测模型中选择最优模型联合经回归分析获得的最佳临床及剂量学参数,建立联合Nomogram模型,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基于曲线下的面积(AUC)验证其诊断效能。结果第一时段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优于其他两个时段,在训练集中的AUC值为0.700(95%CI为0.568~0.83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5%、75.0%;在验证集中的AUC值为0.765(95%CI为0.588~0.94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64.7%。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剂量学构建的Nomogram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值为0.836(95%CI为0.700~0.91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0%、54.8%;在验证集中的AUC值为0.905(95%CI为0.799~1.00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73.3%。联合Nomogram模型诊断效能最佳。结论基于放疗早期肺CBCT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模型,对于食管癌RP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Rad-score联合肺V5Gy、肺Dmean、肿瘤分期建立的Nomogram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准确性,可作为一种定量预测模型用于RP的预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精囊囊肿合并同侧肾发育不良或缺如这种罕见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高对Zinner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20年5月发表于国内期刊的精囊囊肿合并同侧肾发育不全23例及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诊断的2例患者的诊断年龄、患侧(R/L)、症状、诊断性检查、治疗和预后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平均诊断年龄为35.65岁,72.0%的患者发病时的年龄在11~40岁之间,13例(52.0%)患者的精囊囊肿和肾发育不全位于左侧,12例(48.0%)位于右侧,R︰L≈1︰1。最常见的症状为:尿急(27.3%,6/22)、会阴痛(27.3%,6/22)、尿频(22.8%,5/22)和排尿困难(18.2%,4/22)。最常见的检查是经直肠指检(DRE,88.0%,22/25)、经腹部B超检查(84.0%,21/25)、CT(64.0%,16/25)及MRI(60.0%,15/25)。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共18例(72.0%),其中开腹手术7例,腹腔镜手术10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成功率100.0%,经尿道囊肿去顶术1例,囊肿抽液及引流术4例(17.4%),复发率100.0%。结论精索囊肿合并同侧肾发育不全是一种罕见泌尿系统异常,发病常见于11~40岁,最常见的症状为尿急、会阴痛、尿频和排尿困难。常见的诊断性检查包括腹部B超检查、经直肠指检、CT及MRI检查,手术精囊切除和经尿道手术囊肿去顶术效果良好,囊肿抽液及引流术复发率高,适用于囊肿疾病活检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柱手法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脊柱手法治疗,每次20 min,每周2次,共2周;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颈痛治疗方案(中频和高频电疗法),每次治疗时间40 min,每周4次,共2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对2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进行评估。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记录2组患者的颈椎屈伸活动度和竖脊肌、斜方肌上束的振幅均方根值(RMS)及中位频率(MF)。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AS、NDI、颈椎活动度、竖脊肌及斜方肌上束肌电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VAS、NDI及颈椎活动度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2周后竖脊肌及斜方肌上束RMS、MF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竖脊肌RMS[(24.07±5.86)μV]、MF[(78.87±8.03)Hz]及斜方肌上束RMS[(27.67±3.72)μV]、MF[(75.73±7.42)Hz]改善较为优异(P<0.05)。结论脊柱手法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颈部肌群肌力,提高肌肉抗疲劳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镜像疗法和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镜像组和动作观察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镜像组给予镜像治疗,动作观察组给予动作观察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均为30 min,1次/日,每周治疗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FMA-UE评分和MBI评分在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镜像组患者的ARAT评分在治疗4周时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而动作观察组患者的ARAT评分在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2周时和治疗4周时,2组患者的FMA-UE、ARAT和MBI评分同时间点的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和动作观察疗法作为基于镜像神经元系统理论的2种临床治疗方法均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未见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全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90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BMI 18.0~26.9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NYH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0.25%罗哌卡因组(A组)、0.375%罗哌卡因组(B组)和0.5%罗哌卡因组(C组)。A组、B组和C组分别注入0.25%、0.375%和0.5%罗哌卡因各20 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分别于术前(T0)、给药后30 min(T1)、4 h(T2)、6 h(T3)、8 h(T4)、10 h(T5)和12 h(T6)时,采用M型超声测量不同呼吸位的膈肌活动度,应用便携式肺量仪测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记录T1-6时膈肌麻痹发生情况。记录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术后24 h内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镇痛,记录氟比洛芬酯使用情况。记录给药后24 h内心血管事件、局麻药中毒、霍纳综合征、气胸、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T1-3时平静呼吸位膈肌移动度减少,T2-5时深呼吸位膈肌移动度减少,T2,3时平静呼吸位和深呼吸位膈肌麻痹发生率升高,C组T1-6时平静呼吸位和深呼吸位膈肌移动度减少,T1-4时平静呼吸位和深呼吸位膈肌麻痹发生率升高,T1时FEV1%和FVC%下降,T2时FVC%下降,B组和C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延长(P<0.05或0.01);与B组比较,C组T4-6时平静呼吸位膈肌活动度减少,T1-6时深呼吸位膈肌活动度减少,T2-4时平静呼吸位膈肌麻痹发生率升高(P<0.05),T3-4时深呼吸位膈肌麻痹发生率升高,T1时FEV1%和FVC%下降(P<0.05)。3组术后氟比洛芬酯使用率和给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5%罗哌卡因20 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手术的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2A1(SLCO2A1)基因可介导编码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2A1(OATP2A1),而OATP2A1在人体组织器官内广泛表达,对前列腺素的代谢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SLCO2A1基因异常可通过OATP2A1影响前列腺素的代谢,从而导致疾病。目前已知的SLCO2A1基因相关性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肥厚性骨关节病(PHO)和SLCO2A1基因相关慢性肠病(CEAS)两种,临床上对于此类疾病的关注日趋增多。本文结合SLCO2A1基因的功能特点,介绍近年来SLCO2A1基因相关性疾病的致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等。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56岁,既往1型糖尿病病史,本次因腹泻7个月,发现肝功能异常6个月收入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腹泻和肝功能异常,同时伴有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CA19-9及癌胚抗原(CEA)升高。慢性腹泻,粪便苏丹Ⅲ染色阳性,病程中消耗症状重,整体符合脂肪泻特点。之后患者逐渐出现以肝脏合成指标异常为主的肝功能损害表现,肝脏影像提示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明显肝脏缩小,但肝脏形态改变与门脉高压不平行。经肝脏活检病理提示亚大块坏死后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伴细胆管增生。经两次小肠黏膜活检,病理显示小肠绒毛几乎完全萎缩伴隐窝增生、杯状细胞消失和黏蛋白减少,潘氏细胞几乎全部消失,未见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病程中利福昔明治疗未见改善,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经消化科、病理科、内分泌科、血液科、感染内科、风湿免疫科等多科协作,最终明确自身免疫肠病的诊断。患者经过糖皮质激素联合西罗莫司治疗及补充消化酶、肠道菌群调节等支持治疗后,目前腹泻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rs-fMRI)比较镜像疗法与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大脑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镜像治疗组(MT组)11例和动作观察组(AT组)11例,2组患者分别接受4周的镜像治疗和动作观察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扫描,获取低频振荡波幅(ALFF)的数据,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和组间的脑区激活情况。结果AT组治疗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ALFF明显增强的脑区包括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眶部、左侧颞中回、左侧丘脑、左侧边缘叶;ALFF明显减弱的脑区包括左侧枕中回、右侧枕中回、右侧颞横回、右侧的额下回眶部、右侧中回、右侧顶叶、右侧边缘叶、左侧顶下小叶、左侧的额中回、左侧Brodmann 6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T组治疗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ALFF明显增强的脑区包括左侧辅助运动区、左侧额上回、左侧Brodmann 6区、左侧枕下回、左侧边缘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AT组的ALFF与MT组比较,减弱的脑区包括左侧额下回(体素38,MNI坐标x=-26,y=34,z=-6,T值-4.01,P<0.01)、左侧额中回(体素36,MNI坐标x=-8,y=60,z=-8,T值-3.90,P<0.01)。治疗后,AT组ALFF较MT组减弱的脑区包括左侧额上回、左侧中回、右侧额下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颞上回、右侧枕中回、右侧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Brodmann 6区、右侧边缘叶、左侧下小叶、右侧辅助运动区,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镜像疗法可以增强运动感觉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且激活的镜像神经元多于动作观察疗法;动作观察疗法也可增强运动感觉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对丘脑及边缘叶的激活强于镜像疗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于双侧、健侧、患侧大脑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PSD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侧组、健侧组和患侧组,每组15例,而双侧组因个人原因退出1例,最终为14例患者纳入研究。3组患者均给予传统吞咽康复训练,由同一位经过专业训练的言语治疗师对患者进行训练指导,每次30 min,1次/日,每周5 d,共2周;3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分别在双侧、健侧、患侧大脑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均给予不同刺激方式的5.0 Hz高频rTMS,刺激的时间和疗程均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对各组患者进行吞咽造影检查(VFSS)检查,采用渗透-误吸量表(PAS)、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测量患者舌骨上肌群均方根值(RMS),评估各组患者的肌肉活动功能;通过测量患者健侧半球静息运动阈值(RMT)来对皮质兴奋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PAS评分、FDS评分、RMS值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于RMT,仅双侧组和健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双侧组和健侧组的PAS评分、FDS评分、PAS差值、FDS差值、RMT差值分别与患侧组的相应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组比较,双侧组治疗前后FDS评分的差值较大,2组患者治疗后FDS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治疗后PAS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0 Hz高频rTMS刺激双侧、健侧、患侧大脑皮质均可有效改善PSD患者的吞咽功能,其中刺激双侧时效果显著,刺激健侧时效果次之。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大学新生中网络成瘾、睡眠质量及日周期类型的检出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通过网络调查于2019年9—12月对四川大学2019年9 157名新入学本科生进行心身健康问卷调查,采用杨氏网络成瘾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清晨型-夜晚型问卷,分别调查网络成瘾、睡眠质量以及日周期类型的检出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人口学分类(性别、年龄)、睡眠质量及睡眠-觉醒昼夜节律间的相互影响后,分析网络成瘾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回收得到有效应答问卷7 457份,网络成瘾总检出率为8.86%(661/7 457),其中女性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0.04%(348/3 466),男性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84%(313/3 991),睡眠质量问题总检出率为11.73%(875/7 457);日周期类型为夜晚型、中间型、清晨型的检出率分别为:54.73%(4 081/7 457)、43.02%(3 208/7 457)、2.25%(168/7 45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后,性别(女性OR=1.26)、睡眠质量(OR=4.12)及日周期类型(中间型OR=0.37、清晨型OR=0.24)仍为网络成瘾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大学生中女性网络成瘾患病率高于男性,多数学生的日周期类型为中间型及夜晚型,在控制睡眠质量影响的情况下生物节律日周期类型仍是网络成瘾的独立相关因素,提示睡眠生物节律在网络成瘾的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腹腔途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与经腹膜外单孔途径RAR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采用RARP治疗的14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经腹腔途径(A组)82例,经腹膜外单孔途径(B组)60例。A组年龄70.0(65.6~78.0)岁;既往有手术史4例(4.9%);PSA 12.9(5.6~64.0)ng/ml,其中<10、10~20、>20 ng/ml分别为26例(31.7%)、40例(48.8%)、16例(19.5%);Gleason评分7.2(6.0~10.0)分,其中≤6、7、≥8分分别为14例(17.1%)、56例(68.3%)、12例(14.6%);前列腺体积61.3(29.0~112.0)ml;体质指数(BMI)≤25、>25 kg/m2分别为49例(59.8%)、33例(40.2%);T1、T2、T3期分别为17例(20.7%)、44例(53.7%)、21例(25.6%);淋巴结清扫比例17.1%(14/82)。B组年龄68.2(60.1~79.2)岁;既往有手术史4例(6.7%);PSA 12.2(1.0~42.6)ng/ml,其中<10、10~20、>20 ng/ml分别为20例(33.3%)、31例(51.7%)、9例(15.0%);Gleason评分7.1(6.0~9.0)分,其中≤6、7、≥8分分别为12例(20.0%)、42例(70.0%)、6例(10.0%);前列腺体积42.4(31.2~72.8)ml;BMI≤25、>25 kg/m2分别为37例(61.7%)、23例(38.3%);T1、T2、T3期分别为17例(28.3%)、32例(53.3%)、11例(18.3%);淋巴结清扫比例11.7%(7/60)。两组的前列腺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142例手术均由同一名术者完成。A组根据术中情况分别选择顺向剥离膀胱颈方式(VIP)、T形切开膀胱颈、VIP+T形切开膀胱颈、侧方会师等4种膀胱颈尿道离断方式,B组采用小切口单切口顺向剥离膀胱颈术式。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颈尿道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切缘阳性率、尿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的尿控满意率、切口愈合情况及美观度。结果本研究14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6.0(45.0~112.0)min和65.4(55.5~96.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6.2(30.0~120.5)ml和55.6(45.5~114.6)ml,膀胱颈尿道吻合时间分别为18.9(12.6~25.6)min和16.2(10.7~19.3)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3(8.0~16.0)d和8.4(7.0~13.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1.3(0.7~3.0)d和3.4(2.0~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吻合口瘘伴输尿管损伤1例,B组无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切缘阳性例数分别为13例(15.9%)和9例(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9(7~21)d和6(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尿控满意患者分别为8例(9.8%)、51例(62.2%)、62例(75.6%)和17例(28.3%)、43例(71.7%)、54例(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切口长度分别为12.1(10.4~13.4)cm和5.6(5.0~6.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外单孔途径RARP是安全可行的,术后疗效同经腹腔途径RARP相当,且具有恢复时间更短、尿控满意率更高、切口美观整洁的优势,远期治疗效果待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甘肃医学院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对村医职业的认知认同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9年11月选择甘肃医学院2017级至2019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75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认同感调查;采用F检验和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职业认同总分,2017级为(3.4±0.7)分,2018级为(4.1±0.7)分,2019级为(3.6±0.9)分,3个年级学生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8级经过岗前培训,其总分高于未经过培训的2017级和2019级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认同人数占比较低的条目有,2017级"我完全了解村医业务范围和岗位职责"[38.9%(70/180)],"村医职业能使我充分施展个人能力和特长"[36.7%(66/180)],"我认为既然签订合约就必须无条件履约"[24.4%(44/180)];2019级"我认为村医职业发展前景很好"[37.1%(39/105)]。结论被调查学生职业认同感整体偏低,岗前培训是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简介:摘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PA-VSD)患儿的外科治疗方案仍有分歧,术后并发症及再手术干预率高依旧是困扰外科医师的难题,对于体肺侧支(MAPCAs)解剖及生理功能认识的报道少。本文系统性回顾分析国内、外文献,对PA-VSD患者的解剖分型、手术管理策略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