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对其采取氨溴索雾化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对其肺功能的改善。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时间段内,常州市钟楼区北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共计有86例,随机分成对比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3例,对比组实行抗生素治疗,干预组实行氨溴索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干预组与对比组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实施组间对照。结果:两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治疗前肺功能指标P值>0.05,无差异。治疗后干预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肺功能评价指标:用力肺活量、第1s用力呼气容积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对其采取氨溴索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对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零缺陷护理模式对神经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中选择9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接受零缺陷护理,对比两组神经康复情况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两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手术后采取零缺陷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加快康复速度,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值得推广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两种表型哮喘患者炎症特点及小气道功能变化,为哮喘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科就诊,经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证实的46例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及42例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哮喘类别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和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发作病情严重度、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分数(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外周血及诱导痰上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干扰素γ]浓度以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halation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 predicted,%pred)、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 pred、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流速 (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75% of FVC exhaled,FEF75)% pred、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流速 (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50% of FVC exhaled,FEF50)% pred]。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哮喘患者一般资料和A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急性发作重度+危重度患者比率[52.38%(22/42)]、未控制+部分控制患者比率[59.52%(25/42)]、CRP浓度[24.6(7.1,35.0) mg/L]高于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30.43%(14/46)、36.96%(17/46)、8.5(2.0,12.0) 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7、χ2=4.48、Z=4.76,P=0.036、P=0.034、P<0.001)。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FeNO浓度[76(54,93)×10-9]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27(15,41)×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2,P<0.001)。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FEV1% pred[(56.13±21.51)%]、MMEF% pred[(62.03±23.97)%]、FEF75% pred[(54.42±20.49)%]与FEF50% pred[(66.89±26.47)%]均低于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68.53±29.81)%、(72.16±23.05)%、(65.38±25.46)%、(79.86±27.6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2.02、2.21、2.24,P值分别为0.027、0.046、0.030、0.027]。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血清IL-4[(49.42±24.46) ng/L]、IL-5[(104.89±43.91) ng/L]及诱导痰上清中IL-4[(44.49±19.12) ng/L]、IL-5[(95.45±28.58) ng/L]浓度均高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32.29±14.19)、(50.35±22.30)、(33.33±15.08)、(55.61±26.41)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6、7.44、3.02、6.77,P值分别为<0.001、<0.001、0.003、<0.001)。而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组患者血清IL-13[(76.18±20.62) ng/L]、IL-17[(31.32±9.32) ng/L]、干扰素γ[(18.27±5.56) ng/L]及诱导痰上清中IL-13[(71.08±20.08) ng/L]、IL-17[(26.29±6.70) ng/L]、干扰素γ[(17.61±5.94) ng/L]浓度均低于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组[(153.83±44.53)、(55.27±18.89)、(26.46±10.08)、(120.32±28.41)、(44.99±12.66)、(23.91±7.66)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3、7.43、4.66、9.31、8.54、4.33,均P<0.001)。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型和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有不同的炎症和小气道功能特点,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早期小气道功能改变更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双重治疗后自理能力提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常州市钟楼区北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脑防委开展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中年龄40周岁以上的运河苑社区常驻居民共计2250例,项目时间区间段为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利用随机抽样方法,筛查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2例。对筛查出的2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利用随机抽样分组实验方法进行临床效果研究。参照组执行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方案,纳入106例,实验组执行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双重治疗方案,纳入106例,对两组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行对比。结果: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提升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互比较,实验组的临床治疗96.62%(102/106)优势明显,差异对比P<0.05;在Barthel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互比较,前者治疗后的Barthel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水平优势明显,差异对比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中,运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双重治疗,能够强化治疗效果,提升病患的自理能力,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多元化健康教育对玻璃体腔内注药术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2 月份至 2019 年 12 月份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400 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200 例,观察组 200 例,两组患者均实施 玻璃体腔内注药术,并接受普通护理,观察组患者加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且满意度更高( P < 0.05 ) 。 结论: 对实施 玻璃体腔内注药术治疗的患者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其内心存在的负性情绪,以保障整体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TKI)致肿瘤患者发生严重胃肠道事件风险。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20年12月),收集VEGFR-TKI治疗肿瘤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应用1种VEGFR-TKI者为试验组,以应用安慰剂或另1种VEGFR-TKI者为对照组,结局指标包含严重胃肠道事件发生率。采用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严重胃肠道事件发生风险进行直接meta分析;采用Stata13.0软件和基于频率学框架的混合线性模型对发生风险最高的严重胃肠道事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CI)表示。结果共38项研究纳入分析,均为高质量研究(Jadad评分4~7分);共包括15 217例患者,试验组9 130例,对照组6 08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VEGFR-TKI组严重腹泻、严重厌食和严重恶心发生风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8%(602/8 894)比0.7%(49/6 584),RR=6.62(95%CI:5.00~8.76),P<0.001;2.5%(201/7 937)比0.7%(41/5 831),RR=2.14(95%CI:1.40~3.25),P<0.001;1.5%(92/6 343)比0.4%(21/4 870),RR=1.95(95%CI:1.23~3.12),P=0.005],以严重腹泻的发生风险最高;而严重呕吐和严重腹痛发生风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79/5 788)比0.7%(32/4 428),RR=1.49(95%CI:0.90~2.47),P=0.120;1.7%(82/4 766)比1.1%(40/3 628),RR=1.35(95%CI:0.84~2.16),P=0.210]。对严重腹泻事件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VEGFR-TKI致严重腹泻发生风险相对大小为阿昔替尼>安罗替尼>卡博替尼≈凡德他尼≈舒尼替尼≈仑伐替尼≈索拉非尼≈帕唑帕尼>瑞戈非尼>呋喹替尼>阿帕替尼。结论肿瘤患者应用VEGFR-TKI可增加严重腹泻的发生风险,尤以阿昔替尼风险较大,值得临床关注和警惕。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微创手术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肾结石患者;共86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8年12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回顾性研究,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应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实验组(43例,应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有关指标(①手术时间、②碎石前肾盂内压、③碎石中肾盂内压、④碎石后肾盂内压、⑤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①感染、②发热、③脓毒血症、④延迟性出血)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对比两组手术有关指标,结果表明除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无差异外(P>0.05),其余指标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肾结石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均较为显著,但是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