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HBVM)与HBVDNA的关系.方法对257例乙型肝炎患者同时检测HBVM与HBVDNA.HBVM检测用ELISA法,HBVDNA检测用PCR法.根据不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HBsAg+HBeAg+HBcAb阳性的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和含量最高,血清HBeAg与HBVDNA含量密切相关,但部分HBeAg阴性或抗-HBe阳性患者也有较高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结论PCR定量检测HBVDNA含量更有助于判断体内HBV复制的情况及传染性强弱,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患者 血清HBV标志物 相关性分析 HBCAB阳性 HBeAg阴性 PCR定量检测
  • 简介:目的:进一步了解乙肝产妇的母乳中HBVDNA含量及其传染性,更好地指导母乳喂养。方法:利用荧光定时定量PCR检测技术,对45例乙肝血清学阳性的产妇进行血浆及乳汁中HBVDNA的定量检测。结果:45例产妇血浆和乳汁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3%(33、45)和67%(30、45),其HBVDNA含量的对数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37,n=45,P<0.01),HBeAg(+)与HBeAb(+)两组间比较血浆及乳汁HBVDNA的含量,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HBeAg(+)组含量高于HBeAb(+)组。结论:乳汁和血浆中HBVDNA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浆中HBVDNA高拷贝的产妇最好不要进行母乳喂养。产妇血浆中HBeAg与乳汁及血浆中HBVDNA含量都具有明显关系,它的存在提示血浆及乳汁中的HBVDNA含量较高。

  • 标签: 产妇 血浆 乳汁 HBVDNA 定量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肝细胞的跨膜转运作用和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细胞模型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VDNA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含HBIG的培养基培养QSG7701细胞,在不同时间点定量检测培养上清的抗HBs,计算HBIG的透过率;用含HBIG的培养基培养HepG2.2.15细胞数天,或先以,定浓度的HBIG共培养,第3天后更换为不含HBIG的培养基继续培养细胞。于不同时间点定量检测培养上清的HBsAg、HBVDNA;用MTT比色试验观察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浓度为0.1~0.4IU/mL的HBIG与QSG7701细胞共孵育48h时,细胞内约有38%~46%的HBIG。浓度为0.1~10.0IU/mL的HBIG作用第3、6.9天时能抑制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VDNA的分泌(P〈0.01)。住尤药物继续培养的第5、7天,培养卜清中HBsAg浓度较有药物培养的第3天低且继续下降(P〈0.01),第9~11天逐步增高;培养上清HBVDNA水平在第5天时也较有药物培养的第3天低并继续下降(P〈0.01),第7~11大时逐步增高。结论在体外细胞实验中,HBIG能跨膜转运入肝细胞内,细胞内外的HBIG能抑制HBsAg、HBVDNA的分泌。

  • 标签: 肝炎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EPG2.2.15细胞 HBV DNA
  • 简介:目的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对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用FQ-PCR法检测HBV-DNA;用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外周血检测表明:HBV-e抗原阳性和HBV-e抗体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8.0%和45.7%,含量分别为10^7.23±2.67和10^4.56±1.47拷贝/ml;临床各组别中,急性肝炎组HBV-DN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别(P<0.01);对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组显示:对低拷贝量(<10^6拷贝/m1)的疗效尚可.对高拷贝量(≥10^6拷贝/m1)的疗效较差;拉米夫定治疗组表明:低拷贝量组略好于高拷贝量组,前3个月疗效比较好,但从第4个月皆开始出现耐药株,在治疗1年时发生率可达22.6%。治疗结束后6个月和12个月复查结果表明:拉米夫定治疗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干扰素治疗组。结论实时FQ-PCR法可及时、准确的自动化检测出标本中拷贝数量,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明显优于RT-PCR,它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调整和疗效预期具有比较好的实用价值。

  • 标签: FQ-PCR HBV DNA 治疗 干扰素 拉米夫定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是肠道外传播的致肝炎因子,在我国有较高的感染率,经血源途径传染被认为是其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然而在HBV感染者的体液中亦可检测出HBV标志物(HBVM),提示日常生活接触可能是HBV传播的另一途径。为此本研究检测了40例乙型肝炎患者唾液、尿液和泪液中HBVDNA及其它HBV标志物,并对其意义进行探讨。

  • 标签: HBV标志物 肝炎患者 乙型 日常生活 唾液 肝炎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父亲血清HBvDNA载量和孕母HBsAb对乙肝病毒(HBv)父婴垂直传播发生的影响,以期寻找阻断HBv父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以HBsA异及HBVDNA为指标筛检父亲HBs鲰阳性、孕母HBvM全阴或者仅HBsAb阳性及HBVDNA均为阴性的121个家庭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检测结果作为分组标准,将HBvDNA检测阳性23例作为病例组,阴性9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①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为19.0%(23/121);②父亲血清HBvDNA载量与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趋势x2=60.108,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表明:父亲血清HBvDNA载量10^6拷贝/mL是预测HBV垂直传播发生较好的分界点;③孕母HBsAb阳性组与HBsAb阴性组其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99,P=0.000),当父亲血清HBvDNA载量≥10,拷贝/mL时,两组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亲血清HBVDNA阳性和孕母HBsAb阴性是HBV父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因素,父亲血清HBVDNA载量10^6拷贝/mL是较好的垂直传播发生的预测指标。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父婴垂直传播 脱氧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胺氧化酶(MAO)、透明质酸(H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载量的相关性,并研究联合检测TGF-β1、MAO、HA、HBV-DNA对HBeAg阴性CHB患者早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于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治疗的HBeAg阴性CHB患者128例作为试验组,男73例,女55例,年龄(33±14.6)岁;另外选取同期在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33±14.8)岁。根据HBV-DNA水平分成3组,HBV-DNA>106拷贝/L为HBV高复制组,HBV-DNA在103~106拷贝/L为HBV中复制组,HBV-DNA<103拷贝/L为低复制组,然后分别检测高、中、低3个复制组中的TGF-β1、MAO、HA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清TGF-β1、MAO、HA、HBV-DNA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HBV-DNA复制组间TGF-β1、MAO、H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TGF-β1、MAO、HA水平均与HBV-D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中TGF-β1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最高(r=0.73)。联合检测TGF-β1、MAO、HA、HBV-DNA的诊断灵敏度为89.1%,特异度为72.7%,阳性预测值为76.5%,阴性预测值为87.0%,约登指数为0.62,其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均比单独检测高,特异度低于单项检测。结论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中TGF-β1、MAO、HA水平与HBV-DNA载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联合检测4项指标提高了HBeAg阴性CHB患者早期肝损害的检出率,有利于临床医生对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并为病情监测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 标签: HBeAg阴性 转化生长因子β1 单胺氧化酶 透明质酸 HBV-D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干扰素治疗慢乙肝患者血清HBVPreS1-Ag、HBV-DNA、HBeAg之间动态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20例慢乙肝患者HBVPreS1-Ag、HBV-DNA、HBeAg均为阳性,用全自动酶免仪检测HBVPreS1-Ag及HBeAg,用PCR法检测HBV-DNA。结果20例慢乙肝患者,经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ɑ-2b80ugIHqw或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180ugIHqw抗病毒治疗后,HBVPreS1-Ag的24周转阴率为30%,48周转阴率为35%,HBV-DNA的24周转阴率为25%,48周转阴率为30%,HBeAg的24周转阴率为40%,48周转阴率为45%。干扰素治疗慢乙肝患者24周、48周,患者血清HBeAg的转阴率高于HBVPreS1-Ag及HBV-DNA的转阴率,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慢乙肝患者24周、48周,HBVPreS1-Ag、HBeAg、HBV-DNA的转阴率相似,均可反映乙肝患者血液中HBV的复制变化情况。

  • 标签: HBVPreS1-Ag HBV-DNA HBeAg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小三阳患者(即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与HBVDNA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所接收的300例乙肝小三阳患者和50例健康者的血清进行研究,对其血清进行乙肝五项和HBVDNA的检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乙肝五项,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HBVDNA,分析比较乙肝小三阳患者(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与HBVDNA的关系。结果乙肝小三阳患者(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的检出率是77.1%,HBVDNA的检出率是62.6%,其中两组数据进行比较(χ2=11.1511,P=0.0008),即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BeAg呈阴性情况,可能也有病毒复制的情况,HBVDNA和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对乙肝小三阳患者来讲其可以有效的指导乙肝疾病的诊断、诊断及临床疗效,也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情况的判断。

  • 标签: 乙肝小三阳 HBV~DNA 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eP-CHB)HBV前C/BCP突变/准种及其与HBeAg、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断面研究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220例eP-CHB患者进行前C/BCP突变检测,其中24例患者进行前C/BCP区扩增、克隆,同步检测血清HBeAg和HBV DNA水平,分析前C/BCP突变/准种的发生情况及其与HBeAg和HBV DNA水平的关系。结果220例eP-CHB患者中,HBV前C/BCP总突变率为70.0%(154/220),前C/BCP共同突变率为18.2%(40/220),前C突变率为30.9%(68/220),BCP突变率为57.3%(126/220)。HBV DNA≥ 5 lgIU/ml患者上述4种突变检出率均高于HBV DNA< 5 lgIU/ml者,其中前C/BCP总突变和BCP突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809、P = 0.016,χ2 = 5.081、P = 0.024)。HBeAg水平越低(< 500 COI、500~1 000 COI和> 1 000 COI共3组患者比较),以上4种突变检出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1.738、17.291、16.263、22.164,P均< 0.001)。HBV DNA≥ 5 lgIU/ml患者中,HBeAg水平越低,以上4种突变检出率越高,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503、19.654、16.727、29.119,P < 0.001)。准种检测中,前C区高突变组患者HBeAg水平低于低突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230、P = 0.017),前C、BCP高突变组与低突变组间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624、P = 0.462,t = 0.893、P = 0.317)。结论eP-CHB患者中仍存在广泛的前C/BCP突变。高HBV DNA、低HBeAg表达者,前C和BCP突变的发生率较高;前C区突变株在准种中比率高者更影响HBeAg的表达。推测前C/BCP突变可能是eP-CHB出现低HBeAg、高HBV DNA,并导致抗病毒治疗停药后易复发的原因。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V DNA 肝炎,乙型 前C/BCP区突变 准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其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HBV DNA水平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对比分析各治疗阶段这两者的变化,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精准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指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并整理了慢性HBV感染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如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抗病毒治疗期等)的血清样本。利用化学发光法和荧光PCR定量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的HBsAg和HBV DNA水平。随后,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这两者在各治疗阶段的关联性。结果:研究发现,在免疫耐受期,患者的HBsAg和HBV DNA水平均较高,且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进入免疫清除期后,随着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攻击加强,HBsAg水平有所下降,但HBV DNA水平仍保持较高,此时两者的关联性减弱。在抗病毒治疗期,随着药物的干预,HBV DNA水平显著下降,而HBsAg水平的下降幅度则因个体差异而异,此时两者的关联性变得更加复杂。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与HBV DNA水平在不同治疗阶段的关联性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活跃度和免疫应答状态,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病情信息和治疗依据。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两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关联性及其背后的机制,将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慢性HBV感染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HBV感染 血清HBs Ag定量值 血清HBV DNA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泛昔洛韦联合干扰素γ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将6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HBV携带者(ASC)以泛昔洛韦(250mg,每日3次)口服及干扰素γ(200万单位,隔日肌肉注射1次)治疗3个月(治疗组),并以42例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血清HBVDNA载体量、e抗原(HbeAg)和表面抗原(HbsAg)含量的变化。有效病例继续治疗6个月,停药后随访1年。结果治疗后HBVDNA载体量治疗组仅16.9%无变化,对照组42.8%无变化(P〈0.01);阴转率治疗组为52.3%,对照组为28.6%(P〈0.05);继续治疗6个月后阴转率治疗组为75.3%,对照组为52.4%(P〈0.01);停药随访1年复发率治疗组为23.4%,对照组为22.7%(P〉0.05)。血清HbeAg及HbsAg含量治疗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泛昔洛韦联合干扰素1抗病毒作用疗效优于对照组,干扰素1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用是有益的尝试。

  • 标签: 泛昔洛韦 干扰素Γ 乙型肝炎病毒 疗效
  • 简介:本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作定量检测,分析血清HBVDNA水平与疾病程度和HBV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探讨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参照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49例,均存在肝功能异常,其中轻度19例、中度13例、重度17例。男42例,女7例。年龄18~78岁,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DNA定量检测 血清HBV 临床意义 DNA水平 慢性肝炎
  • 简介:TheaimofthisstudyistoinvestigatethefeasibilityandmechanismofhIL-2-preSDNAvaccineaspreventionandtherapeuticapproachagainstHepatitisB.EukaryonexpressionvectorinvolvinghIL-2andpreSgenewasconstructedwithrecombinanttechniqueandtransferredintonormalBALB/cmiceandHBVtransgenicmice(Tg-Mice)respectively.Tnenaseriesofdetectionwereperformed:detectionofanti-preS2,HBsantibodyandHBsAginBALB/cmiceandTg-micewithELISA,quantificationofHBVDNAcopiesinHBVTg-miceserumwithreal-timePCR,determinationofhepatitisdegreewithimmunopathologicalHEstaininganddetectionofliverfunction.Anti-preS1canbedetectedat4^th,6^thand10^thweekininoculatedBALB/cmice.Injectionwithgenegungainedanadvantageovermuscularandsubcutaneousinjectionsinceitacquiredjust1/10inoculationquantity(10μg/mouse).HighestexpressionofIgG2aat4^thweeksuggestedThl-mediatedimmuneresponse,whichfacilitatedHBVcleaning.OfallinoculatedHBVTg-mice,80%ofthemshowedanfi-preS2,HBsantibodypositiveandHBVDNAdecreased,and20%showednegativeforHBsAg.HEstainingtohepatictissueshowedobviousinfiltrationofinflammatorycells,swellingandgranulardegenerationofhepatocytes.Inourstudy,IL-2-preSDNAvaccinewhichcanprovokethehumoralandcellularimmuneresponseandbreaktheimmunetolerancesupportsthedesignationandconstructionofnewvaccineagainstHBVandspecificimmuneremedyforHBVcontinuousinfection.

  • 标签: 疫苗接种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感染 hIL-2-preS DNA 小鼠
  • 简介:USING3PRIMERPAIRSTODETECTHBVDNAINLIVERTISSUESFROMHEPATOCELLULARCARCINOMASWITHPCR TECHNIQUEChenMing陈明;LuLing吕凌;YaoJilu姚集鲁;Peng...

  • 标签: HEPATOCELLULAR carcinoima DNA PCR Hepatitis B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pre—S1Ag、pre—S2Ag、HBVDNAHBV—M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HBV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HBV—M及pre—S1Ag、pre—S2Ag采用ELISA法,检测96例HBVDNA阳性感染者血清中pre-S1Ag、pre—S2Ag、HBV—M,同时以30例HBV—M全阴性的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对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6例HBVDNA阳性患者中HBsAg、HBeAg、HBcAb阳性检出率为64.6%;HBsAg、HBeAb、HBcAb阳性检出率为20.8%;HBsAg、HBcAb阳性栓出率为14.6%;pre—S1Ag在96例HBVDNA阳性标本中检出率为70.8%;pre—S2Ag检出率为79.2%;均明显高于HBeAg的阳性率64.6%,30例对照中未检测出pre—S1Ag、pre—S2Ag及HBVDNA。结论HBeAg、HBVDNA、pre—S1Ag、pre—S2Ag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pre—S1Ag和pre—S2Ag均较HBeAg敏感。pre—S1Ag与pre—S2Ag的栓出率差异无显著性,ELISA检测HBV—M、pre—S2Ag及pre—S1Ag只是表型指标,只能提供HBV感染的间接证据。而HBVDNA的检测是HBV感染与否的直接证据。HBV—M、pre—S1Ag、pre—S2Ag、HBVDNA的检测各自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应用pre—S1Ag、pre—S2Ag、HBVDNAHBV—M进行联合检测,对HBV感染的早期诊断,了解HBV复制、转归及监测疗效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肝炎病毒 乙型 前S1抗原 前S2抗原 HBV—DN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恩替卡韦联合乳果糖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血清HBV-DNA、KLF2和TNFSF15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患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这180例病患分为甲组以及乙组,各90例。对甲组病患使用恩替卡韦与常规治疗,对乙组病患使用恩替卡韦联合乳果糖与常规治疗。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比甲组更高,且血清HBVDNA以及KLF2水平比甲组更低,TNFSF15比甲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恩替卡韦 乳果糖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和HBV-DNA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方法取样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对患者进行乙肝五项检验以及HBV-DNA定量检验,分析对比检验结果。结果研究表明,1、4、5阳性率与1、3、5比较有差异,1、4、5阳性率与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DNA检验可清晰明确病毒是否有复制发生,联合乙肝五项检验结果以及HBV-DNA检验,可准确诊断乙型肝炎疾病,有效防止乙肝病毒的传染、复制,为之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 标签: 乙肝 检验 HBV-DNA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抗-HBe阳性与HBV-DNA检出关系.方法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101例抗-HBe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结果HBV-DNA阳性36例,阳性率35.64%,HBV-DNA阳性检出率,以慢性重型肝炎最高,其次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中度患者,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最低.检出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升高.结论表明抗-HBe阳转,体内HBV-DNA并未彻底清除,HBV的持续存在是变异发生的基础.

  • 标签: HBV 抗-HBE HBV-DNA 慢性乙型肝炎 斑点杂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