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在创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的应用和提高滤器取出率的途径。方法对2007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6例创伤合并下肢DVT(均经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于骨科手术前均置入可回收滤器,以预防围手术期发生致命性肺梗塞(PE)。采用圈套器联合导丝牵拉法处理倾斜滤器;对滤器内大块血栓置管溶栓治疗。结果486例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均置入成功。围手术期无症状性PE发生。滤器在体内的留置时间为(18.4±4.3)d,其中152例捕获到血栓。447例患者进行了滤器取出操作,共取出滤器441个,技术成功率为98.7%,6例取出失败。总的滤器取出率为90.7%。结论可回收滤器用于创伤合并下肢DVT患者可有效预防PE。完善的患者信息登记和随访、妥善处理滤器内血栓和滤器倾斜,有助于提高滤器取出率,更好地发挥可回收滤器的优势。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腔静脉滤器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筋膜室综合征(OFCS)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OFC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对实验组患者额外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OFCS发生的百分率。结果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较少四肢骨折OFCS的发生。

  • 标签: 四肢骨折 骨筋膜室综合征 形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创伤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与实验组(n=52),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施以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骨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预防性护理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创伤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骨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对老年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创伤患者,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早期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B组较A组治疗后7d大腿及小腿周径、Autar评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创伤患者展开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从而积极影响创伤预后,并加快康复速度,值得被深入研究及推广运用。

  • 标签: 早期护理 骨创伤 老年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小儿面颈部深Ⅱ度烧伤较常见,其受伤部位特殊,创面早期处理是否妥当影响到患儿容貌与功能。2005年10月至2010年3月,作者应用早期磨技术治疗小儿面颈部深Ⅱ度烧伤58例,效果良好。

  • 标签: 面部 烧伤 儿童
  • 简介:摘要磨术在处理早期深Ⅱ度烧伤创面时,具有定位准确、几乎不伤及正常组织、保留间生态组织、简便易行、不受烧伤部位和面积限制、创面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少、瘢痕轻、适应证广泛等优点,对深Ⅱ度创面的早期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烧伤 磨痂术 深Ⅱ度创面 早期处理
  • 简介:摘要: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大,切,植皮所需的物品多,手术时间较长。因此,术前物品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房间的处理极为重要,术前认真阅读病历,了解烧伤切的部位、面积;取皮部位;植皮方式,参加手术的人员等。大面积烧伤病人,常伴有多种 ,因此对切,植皮后,物品,房间处理非常重要。

  • 标签: 切痂 植皮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磨削术治疗手部深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20例手部深Ⅱ度烧伤患者为对象,电脑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每组40例。甲组,采用削植皮疗法,乙组,采用磨后覆盖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疗法,丙组,采用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创面包扎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术后(14.5±3.19)d创面愈合,治愈率为92.5%。乙组,术后(25.3±2.73)d创面愈合,治愈率为95%。丙组,(25.3±2.73)d创面愈合,治愈率为77.5%。结论相比较而言,磨后覆盖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疗法,治疗手部深Ⅱ度烧伤,疗效更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磨削痂术 手部深Ⅱ度烧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气管插管患者发生痰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发生痰堵塞的患者,寻找影响痰堵塞主要危险因素,然后进行了正确的吸痰技术、气道湿化、气管插管的有效处理。结果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得到有效的控制,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结论正确适时吸痰、充分气道湿化、适时更换插管是预防气管插管形成的有效护理措施。

  • 标签: 机械通气痰 吸痰 护理
  • 简介:摘要2019年1月25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1例42岁女性右下肢深度烧伤患者,患者既往患有脑梗死、高血压、癔症等疾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利培酮。入院后先后2次行削手术,在第2次削植皮术后第3天出现右侧肢体肌力减弱,急诊行颅脑核磁共振成像,提示急性脑梗死,立即给予改善脑循环、扩血管等处理。术后第5天患者患肢肌力逐渐恢复,出院时未遗留后遗症。笔者团队对此病例进行讨论,认为深度烧伤削出血和术后创面渗出导致血容量降低、血液浓缩及不充分的补液导致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要诱因,多发脑动脉狭窄为基础,多种因素叠加,导致术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术中及术后适当增加补液,必要时输血以增加脑部供血供氧,可减少此类脑梗死的发生。

  • 标签: 烧伤 削痂 脑梗死
  • 简介:报道1例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引起阴囊黄癣样皮损。患者,男,20岁,阴囊黄色皮3周。皮损取材真菌镜检可见分隔菌丝,培养为石膏样小孢子菌。口服伊曲康唑200mg/d,连续2周。停药时皮损消退,真菌学检查阴性。

  • 标签: 石膏样小孢子菌 黄癣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兔骺板损伤后形成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为治疗儿童骺板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4周龄实验用大白兔20只,用直径4.5mm的克氏针制作右侧股骨远端骺板中央型骺板损伤模型,左侧作为正常对照侧;将幼兔随机分成五组,每组4只,分别于术后第3天、1周、2周、4周、8周处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骺板损伤区组织和正常对照侧组织中bFGF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FGF在实验侧骺板损伤区组织中呈阳性表达,第4周达到高峰,第8周阳性率降低,与正常对照侧比较,在术后第3天、1周、2周、4周及第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实验侧骺板损伤区及邻近组织均有阳性表达,第2周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与正常对照侧比较,术后第3天、1周、2周及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兔骺板损伤后形成过程中bFGF和VEGF都呈较高水平的表达,提示bFGF和VEGF与骺板损伤后形成密切相关,是促进形成的重要细胞因子。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骺板 骨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价值,为骨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创伤患者,以预防性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创伤患者的DVT形成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期间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创伤患者DVT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以降低DVT形成率、改善患者血流速度,提高护理质量以及预后。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骨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流速度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200多万例移植手术用于骨科、神经外科和牙科手术中的缺损。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人、动物或合成来源的移植物。在这种情况下,自体移植是目前的黄金标准。然而它的数量是有限的,需要创建第二个伤口(供体部位),并且感染、疼痛和发病率的风险也随之提高。近年来,组织工程与3D生物打印的兴起,为治疗患者缺损提供一种新思路。3D生物打印是"增材制造"在生物组织工程中应用的分支,能对细胞进行精确控制,并按需实现个性化构建宏观及微观的结构,能在再生运用中得到运用。其中成骨细胞支架的建立是3D生物打印的基础,具有适宜和软骨生长的水凝胶是支架研究的基础,为此国内外学者进行多种水凝胶支架的开发与研究,发现由多种生物材料混合的水凝胶比单一材料水凝胶更具有优势,如以羟基磷灰石或藻酸盐或透明质酸为主体混合几种或多种生物打印材料,结合所需细胞后最终形成的3D打印支架,比传统支架更能够促进成长分化。随着打印结构变厚,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扩散越来越困难,这在组织的重建中尤其如此,需要制造互连且有效的血管网络,因此支架中血管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主要综述了3D生物打印中打印支架材料与血管网络形成的逐步探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预防性护理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01~2021.12期间于我院行创伤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入院先后时间分为两组:甲组(35例,常规护理)、乙组(35例,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DVT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乙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X2=3.968,P<0.05);乙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对于创伤DVT形成有着良好预防效果,可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的护理服务,培养良好护患关系。

  • 标签: 骨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性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烧伤切所引发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例烧伤切面积大于30%且在术中和术后当天输血﹥5000ml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的切创面较大以及大量输血会造成血小板的稀释,导致凝血因子的减少,从而导致患者以出血为主的并发症。结论烧伤患者大面积切时应当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在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的过程中,应当适时的补充血小板,减少出血,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烧伤 切痂 大量输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磨的术中麻醉管理。方法收集36例大面烧伤休克期磨患者,对其术中输液、气道管理、麻醉方法、麻醉用药进行临床观察和总结。结果36例患者术中监测HR85~150次/分,SPO293%~99%,CVP(5±2.3)cmH2O,尿量(76±40)ml/小时,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术后带管回ICU监护,无一例死亡。结论1.根据休克期病理生理的改变,对患者的术中丢失液体作出正确的评估,进一步抗休克治疗,以维持稳定的循环;2.因为大面积烧伤患者都存在吸入性损伤,通过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用麻醉呼吸机给予IPPV+PEEP通气,进行术中气道管理。3.对大面烧伤患者休克期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使用代谢快,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保证患者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磨痂 气管切开 麻醉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切削植皮治疗大面积烧伤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患者在6d内进行切削植皮治疗,对照组则在6d后进行切削植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应用抗菌药物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在病情稳定后6d内进行早期切削植皮手术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抗生素药物的应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晚期切削植皮手术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早期切削痂植皮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