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清晨与傍晚服用左旋氨氯地平(LBT)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NDHT)的效果。方法:选取某服务中心2023.2-10期间服务的120名NDHT干休所离退休人员,采用交叉分组法均分为两组,60例/组。两组均予以长效钙拮抗剂(CCB)LBT治疗,其中一组均清晨用药,另一组傍晚用药。对比两组患者血压24h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但傍晚服药组患者24h动态DBP、SBP均低于清晨服药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NDHT,应用LBT可较好的控制血压,但相较于清晨用药,傍晚用药控制血压的效果更理想。
简介: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中老年人来讲具有较大的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与病死率,并且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危害。并且由相关调查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逐渐呈现低龄化的特点,年轻人也正在成为心脑血管的高发病人群。因此研究心脑血管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医学意义。本文中主要研究了心脑血管疾病中较为严重的同时梗死这一现象的临床治疗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及血脂相关指标的检测,探讨凝血相关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5例正常晚孕组和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化标准比值(PT-INR)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妊娠高血压疾病组PT、APTT、PT-INR、AT-Ⅲ、PL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MPV、PDW、T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CT、TC值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联合检测凝血相关指标说明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比正常孕妇具有更高的凝血状态,且有血栓形成倾向。
简介:摘要 目的 对高血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构建进行探讨。方法 以三维结构理论为依托,通过长期的文献研究以及德尔菲法的分析,对相关指标进行筛选,并建立高血压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在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问询的过程中,问询分为两轮进行,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专家的意见进行调查和统计。调查结束后将问卷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 96.34%和 99.16%,两轮的权威指数为 0.867和 0.893,协调指数分别为。 0.45和 0.36.在对专家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后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其中包括 3项一级指标, 24项二级指标以及 79项三级指标。结论高血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建有合理性与科学性,为今后高血压护理工作的有序开闸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时期肾脏疾病合并的高血压患者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接受肾脏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选出62例,以时期为标准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是从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作为第一小组;另外一组则是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作为第二小组,对这些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式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的肾脏疾病合并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治疗方法进行简要论述。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病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引发肾脏疾病患者出现高血压的主要因素包括肾动脉狭窄、多囊肾以及肾脏炎症等,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肾脏血管因受压迫或阻塞出现狭窄情况所导致的。同时还和患者的年龄、生活习惯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在临床治疗上一般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保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结论引发肾脏疾病患者出现高血压病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就是因为肾脏血管狭窄导致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对患者进行血管扩张治疗,尽量避免手术治疗,减小患者的痛苦。
简介:目的:探讨留居高原不同时间官兵胆红素、血脂和酶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将140名官兵按留居高原时间分为组1(0.5-1年,n=50)、组2(2-4年,n=30)、组3(5-10年,n=30)、组4(>10年,n=30)。检测其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结果:一组1和组2比较,组3和组4T-Bil显著下降(P<0.01)、TC增高(P<0.05);与组4比较,组1CK显著增高(P<0.01);与组1比较,组4AST增高(P<0.05)。D-Bil、TG、HDL-c、LDL-c、LDH、ALP、γ-GT和ALT在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T-Bil减低和TC及AST增高,可能与留居高原罹患冠心病风险增加有关;CK增高可能与新进高原乏氧及体能训练强度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COPD稳定期采用肺康复模式针对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其FVC指标的影响。方法:结合患者意愿、治疗历史、病史、年龄、性别等指标,抽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于我院就COPD接受医疗措施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结合上述指标、人数、护理措施,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用肺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FVC、FEV水平。结果:在FVC、FEV水平的对比上,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OPD稳定期采用肺康复模式针对患者而言具备较高应用价值,可以改善患者FVC、FEV水平。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降压治疗急性脑梗死(卒中,ACI)患者的效果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66例,于发病后1~3d开始启动降压治疗;B组患者69例,在发病后4~7d开始启动降压治疗。比较卒中发生后30d、90d和180d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及不良事件(并发症、脑梗复发、病死)发生率;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组、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51%和6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B组患者无事件生存率(81.16%)显著高于A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8.84%)显著低于A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降压时间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降压治疗时间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在ACI发病后4~7d对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常规及部分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2例为观察组,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老年人群8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所有观察对象的血常规、血脂及肾功能指标。结果两组RBC、WBC、Hb、N、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HCT、MPV、PDW-SD以及PLT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TG、BUN以及CR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存在改变,定期检测有助于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化指标和动态血压检测对隐匿性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 2014年 1月 ~2017年 1月我科确诊的隐匿性高血压患者 80例为隐匿组,另选取真性高血压 80例为真性组,同期行体检的健康人群 80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生化指标和动态血压。结果:隐匿组 UA、 TC、 HDL、 L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 UA、 TG、 HDL、 LDL则显著高于真性组,隐匿组与真性组的动态血压参数均高于对照组,除隐匿组患者的白天 DBP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隐匿性高血压患者经动态血压监测可诊断为真性高血压,而对于血脂和尿酸异常的患者,尽早监控其血压变化能尽早对隐匿性高血压进行筛查及确诊。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进行行为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9年 04月 -2020年 04月诊治的 64例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 32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相关血压指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 P< 0.05);研究组的相关血脂指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 P< 0.05);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相比,研究组明显偏高( P< 0.05)。 结论 给予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行为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指标和血脂指标,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 RDW 、中性粒细胞计数、 NLR 、 LDL-C 等指标的变化和意义 。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88 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所选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住院时间在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之间,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用促凝管收集 4ml 静脉血进行生化指标检测。 结果: 对照组患者 NEU 、 NLR 、 RDW 、 LDL-C 指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 P < 0.05 ,数据对比有意义。Ⅰ — Ⅱ期和Ⅲ ~Ⅳ 期乳腺癌患者 NEU 、 LDL-C 指标差异不显著, P > 0.05 ,无统计学意义; NLR 、 RDW 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NLR 、 RDW 指标变化与乳腺癌患者病情发展和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关系,今后研究应进一步扩大乳腺癌患者样本量,为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预后及病情监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