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确定COX-2免疫组化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mRNART-PCR产物表达的时间分布特征并测序.方法采用石蜡包埋的免疫组化技术,脑组织中RNA提取、RT-PCR技术及测序分析.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OX-2阳性神经元多位于梗死边缘区,另外血脑屏障也可见COX-2免疫反应阳性.COX-2mRNART-PCR的PCR产物相对量,在脑缺血再灌注后15~24h明显增高(P<0.01).结论COX-2介导着脑缺血再灌注后半暗带和血脑屏障的存活和死亡,在恰当的时间窗内针对COX-2的治疗可能对脑保护是有效的.

  • 标签: COX-2 脑缺血再灌注 免疫组化 脑保护 免疫反应
  • 简介:【摘要】心肌细胞凋亡、钙超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粒细胞浸润、能量代谢障碍以及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均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机制,本笔者针对以上内容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MIR 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遭到破坏,引起脑水肿和脑出血,组织损伤程度加重。目的:总结分析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血脑屏障相关分子,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bloodbrainbarrierpermeability,"为检索词,检索近十年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以"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为检索词,检索5年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中文。纳入与脑缺血再灌注及血脑屏障损伤密切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选取17篇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从炎症因子的浸润,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解以及水通道蛋白的开放等方面总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相关分子,提出多因素多环节调控血脑屏障功能。CIR后血脑屏障开放的3h时间窗为急性期抢救缺血半暗带关键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后期修复作用也可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 血脑屏障 缺血性脑血管病 炎症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 简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常见病、多发病.现已明确它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DM人群中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ctulmyocardialinarction,AMI)、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发病率远高于非DM患者,而且当DM患者并发心肌梗死后行药物或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搭桥和导管介入)治疗。效果均不及非DM患者。本次研究就如何防治DM心肌病变及其缺血再灌注(isocheima/reperfusion,I/R)损伤作一综述。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糖尿病心肌病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死 充血性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资料
  • 简介:  【摘要】比较黄芪各成分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场景下的保护作用,并探究相关作用机制。首先取12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并建立SD大鼠的脑动脉缺血性模型,建模成功后采取随机数法把大鼠分成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黄芪甲苷Ⅳ组、黄芪多糖组和黄芪总黄酮组,每组12只,给药方式为灌胃,丁苯酚软胶囊水溶液的干预,剂量设定为50mg/kg,黄芪甲苷Ⅳ组、黄芪多糖组和黄芪总黄酮组,这些组别的大鼠灌胃剂量均为5mg/kg,该剂量是基于人与大鼠体表面积换算得来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则接受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给药的体积统一为10mL/kg,连续进行七天。采用Zea Longa评分法对动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估,采用TTC染色法对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测定,采用HE染色组进行织病理学检查,采用ELISA试剂盒进行生化指标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技术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黄芪的各种成分如何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损害,并进一步对比了不同成分间的差异性表现。黄芪的多种成分在处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均有助于缓解脑损伤中的水肿、减少炎症反应及降低细胞死亡的程度。其中,黄芪多糖和黄芪总黄酮具有显著的抗炎能力,黄芪甲苷Ⅳ在多种方面均显示稳定的保护作用。黄芪各成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害具有不同层次的防护效应,其中黄芪多糖主要依赖其抗炎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的生物机制来展现其功效;黄芪中的总黄酮主要强调抗炎以及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其对炎症相关的因子的调控效果尤为显著;黄芪甲苷Ⅳ也显示出类似功能且作用均衡。

  • 标签: 黄芪 不同成分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延迟预处理通过蛋白激酶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肌的保护作用,分析氧化苦参碱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和机制分析。方法选择月龄在2个月左右的实验大鼠30只,随机把30只大鼠分为A组和B组各15只,其中A组的大鼠作为对照组,而B组的大鼠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的15只白鼠在进行心肌血流阻断手术之前的1h由尾静脉注射进15ml的生理盐水,而实验组的大鼠则是由由尾静脉注射进15ml的氧化苦参碱进行延迟预处理,大鼠在进行心肌血流阻断手术30min之后,进行心肌灌注2h,通过对大鼠的心功能和血清等相关的实验室检查,3h后处死损伤模型大鼠对两组大鼠的心肌损害程度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总结氧化苦参碱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通过对两组大鼠的心功能进行检测分析得出,B组当中的大鼠的心室收缩压和心率等均要优于A组的大鼠,同时B组血清LDH、CK-MB的值较A组也要稳定,最后对两组大鼠的心肌进行病理检查,B组但心肌坏死缺血的程度要低于A组的大鼠,因此说明氧化苦参碱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氧化苦参碱延迟预处理通过蛋白激酶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肌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有效的减少心肌缺血坏死发生的可能。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延迟预处理 蛋白激酶C 缺血再灌注 心肌 保护
  • 简介:细胞凋亡指数(AI)在假手术组、IR组、SSTFⅠ组、SSTFⅡ组、SSTFⅢ组分别为(1.65±0.8)%,可见缺血再灌注组和SSTF组的凋亡细胞数均比假手术组的多,SSTF组AI、Bax阳性表达下降(P<0.05或P<0.01)

  • 标签: 再灌注 凋亡凋亡 凋亡相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血预处理(IP)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购自湖南斯莱克公司的雄性C57BL/6J小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预处理组(IP)3组,使用肌酐(SCr)、尿素氮(BUN)和Paller评分来判断肾脏损伤程度,对IRI组和IP组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KEGG聚类分析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IP组损伤低于I/R组,IP组的SCr低于I/R组(141.6±15.38比193.10±10.55,t=6.185,P<0.01)、IP组BUN低于I/R组(39.44±2.44比54.96±6.54,t=4.957,P<0.01),以及Paller评分IP组低于I/R组(27.12±2.28比43.53±3.34,t=9.084,P<0.01)。测序结果示IP组比I/R组有1 560个差异基因,其中863个表达升高,697个降低。KEGG富集通路分析差异最大的为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通路,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Western blot结果表明IP组氨基酸氨基转移酶(GATM)表达高于I/R组(0.421±0.280比0.186±0.023,t=9.188,P<0.01)。结论IP可能通过影响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通路中GATM的表达,进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转录组测序 生信分析
  • 简介:心脏由四个“房间”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正常人心脏的跳动是有节律的,因为位于右心房的上部“司令部”--窦房结,能以60~100次/分的频率发出指令(电脉冲)来掌控心脏。心脏还有一套与此对应的“电路”(电传导系统)。窦房结发出电脉冲以后,传导至心房,进入“信号中转站”--房室结,通过左右束支下传心室,形成一次电传导过程,从而引起心脏规律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入全身。

  • 标签: 心律失常 治疗 传导系统 人心脏 左心房 右心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心律失常无临床意义,有的则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因而要先考虑此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如需治疗,以选用何种药物为最佳选择。要熟知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其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

  • 标签: 心律失常 药物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