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06—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27例,对其切片标本进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验,观察病理改变情况,分析病理特征。结果:27例患者的病理组织均具有典型的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病理特征。肿瘤细胞排列成的癌团为微乳头状、小腺样,且大小不等,肿瘤细胞呈中空簇状生长,乳头中心纤维血管轴心较少。其中20例有局部淋巴结转移,送检淋巴结转移率为74.1%,转移癌的形态仍保持乳头状或腺管状结构。ER阳性率为59.3%,PR阳性率为48.1%,Her-2阳性率为59.3%,CD31阳性率为59.3%,CK7与EMA阳性率均为100%。结论:通过检测分析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诊疗及预后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对乳母母乳中含有巨细胞病毒导致患儿病理黄疸的认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方法通过认真分析2010年7月到2011年7月我院儿保科管理的1432名婴幼儿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其中64例乳母母乳中含有巨细胞病毒引起患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其中男性35例,女性29例。结论母乳中含有巨细胞病毒导致患儿病理黄疸应引起高度重视。
简介:摘要探讨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是子宫罕见的肿瘤,仅占所有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2%,当肿瘤局限于子宫时,临床极易误诊为子宫平滑肌瘤,在病理形态上该病也易与其他肿瘤相混淆,影响临床治疗及预后。为了更好的认识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现收集2006年—2011年5例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免疫组化分析及治疗预后等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宫颈涂片的病理检查在妇科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20例体检者的宫颈巴氏涂片结果,并结合阴道镜检查定位病变部位,镜下取活检,以组织病理检查为最后诊断。结果经宫颈巴氏涂片检查,650例(62.50%)出现异常病症,其中22例呈阳性(巴氏Ⅲ~Ⅴ级),总阳性率为3.38%。然后行阴道镜活检及HPV感染检查,501例(77.08%)为正常或慢性宫颈炎,出现27例(4.15%)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例(1.08%)宫颈癌,115例(17.69%)HPV感染者。结论宫颈刮片、阴道镜结合宫颈活检的病理检查,是妇科体检中行之有效的筛查方法,对更早、更准确地预防和治疗宫颈癌起到积极作用,在医院实践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在扩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及ADC图上的信号强度变化特点及随时间变化的演变过程。方法回顾性及同期分析脑梗死MR-DWI检查的病人数例,自发病当天开始将发病分为1天至15天的时间段,并分别观察脑梗死病灶在DWI及ADC图上的信号变化特点并记录。结果脑梗死病人在DWI系列上的高信号约第10天时转为低信号,而在ADC图上的信号有低到稍高。结论了解DWI在脑梗死发病中信号降低的具体时间并通过ADC图加以具体分析,从影像学角度对脑梗死演变过程进行分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不同病因形成的回盲部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7例。最终诊断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综合内镜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2728例内镜检查中,发现回盲部溃疡性病变187例,最终明确诊断156例(83.4%),诊断不明确者31例(16.6%)。形成回盲部溃疡的主要病变有克罗恩病、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恶性淋巴瘤(溃疡型)及大肠癌(溃疡型)、单纯溃疡、肠白塞病等。结论结肠镜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综合分析其结果可显著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联合应用液基细胞学及DNA倍体分析检测方法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采取本院门诊3795名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进行液基薄层制片,分别进行巴氏染色和DNA染色,对巴氏染色片进行细胞学TBS分级、对DNA染色片进行全自动扫描诊断。对联合检测阳性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对CINI及以上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液基细胞学检查为74.29%和95.6%;DNA倍体分析为86.67%和89.4%;液基细胞学结合DNA倍体分析为98.1%和94.4%;异常阴道镜所见与病理活检阳性符合率为58.5%,其中醋白上皮阳性符合率为65.4%,白斑及异常血管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液基细胞学及DNA倍体分析两种筛查方法的联合运用,能明显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是一种高效、实用的妇女宫颈病变筛查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