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内脂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炎症标志物和糖脂代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在武汉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符合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的肥胖儿童44例(男23例,女21例),同时选择门诊体检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体质量儿童50例(男23例,女27例)为健康对照组。指派专人进行完整的体格检查,包括人体测量参数(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血压),测定空腹血清visfati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糖、胰岛素和血脂水平,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肥胖组儿童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肥胖组儿童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IR)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2.肥胖儿童血清visfatin、hs-CRP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儿童血清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肥胖儿童血清visfatin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r=0.218,P<0.05)、腰围(r=0.332,P<0.05)、TG(r=0.283,P<0.01)均呈正相关;与IL-6 (r=0.376,P<0.05)、hs-CRP(r=0.321,P<0.05)均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HOMA-IR均无相关性;与TNF-α亦无相关性(r=0.085,P>0.05)。4.visfatin与人体测量、代谢参数和炎性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visfatin在男童和女童中均与腰围、TG和hs-CRP呈正相关,但仅与男童的BMI(r=0.247,P=0.029)和IL-6(r=0.427,P=0.013)呈正相关。结论肥胖儿童存在明显的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visfatin作为一种内脏脂肪因子,具有调节糖脂代谢和促炎的双层作用,可能参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检测肥胖儿童血清visfatin水平可作为反映机体低水平炎症反应新的炎症标志物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樟脑酚根管消毒治疗牙髓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治疗牙髓炎病人98例作为研究目标,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49例)和研究组(49例)。常规组行根管治疗干预+甲醛甲酚根管消毒,研究组行根管治疗干预+樟脑酚根管消毒,6个月后,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髓炎病人,在临床中应用樟脑酚根管消毒治疗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快速减轻病人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疼痛感,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能有效控制HIV感染,但仍无法完全清除人体内的HIV。鉴于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HIV感染靶细胞中的作用,可将基因编辑技术运用于修饰CCR5基因,包括锌指核酸酶(ZF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系统等,从而实现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此外,修饰CCR5基因的基因编辑技术与干细胞移植的结合为艾滋病的治愈提供了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XCR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外科进行甲状腺切除术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获得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68例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同时选择同期进行甲状腺切除术32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患者病理标本作为对照。将所得石蜡标本分为癌组织组、癌旁组织组及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通过免疫组化SP染色法观察不同组织中IL-10与CXCR7表达情况,同时将IL-10与CXCR7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癌组织中IL-10及CXCR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88.24% & 14.71% & 0.00%,75.00% & 32.35% & 15.63%,P均<0.05)。68例PCT患者中IL-10高表达38例(55.88%),IL-10低表达30例(44.12%);CXCR7高表达32例(47.06%),CXCR7低表达36例(52.94%);IL-10表达与肿瘤多灶性、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肿瘤最大径呈明显正相关(r=0.486、0.509、0.468、0.422、0.629、0.674,P均<0.05);CXCR7表达与肿瘤多灶性、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浸润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425、0.563、0.490、0.287、0.481,P均<0.05)。结论PTC患者癌组织中IL-10及CXCR7呈高表达状态,其中IL-10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肿瘤最大径密切相关,CXCR7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浸润程度有关,两者均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646/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轴对肝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20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集的108例肝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miR-646表达水平。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miR-646 mimic和对照mimic至肝癌细胞MHCC97H,转染48 h后采用Transwell分析细胞侵袭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646的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和肿瘤组织中CXCL10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1.10±0.19)比较,肝癌组织中miR-646表达水平(0.44±0.17)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细胞[(108.55±12.35)个]比较,实验组细胞侵袭数量[(45.36±8.99)个]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CXCL10是miR-646的靶基因。与癌旁组织(0.68±0.10)比较,肝癌组织中CXCL10表达水平(1.33±0.21)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细胞(0.54±0.11)比较,实验组细胞表CXCL10表达水平(0.21±0.09)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癌旁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0.85±0.19和0.58±0.18)比较,肝癌组织中MMP-2和MMP-9表达水平(1.75±0.25和1.49±0.18)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细胞MMP-2和MMP-9表达水平(1.24±0.14、1.16±0.18)比较,实验组细胞MMP-9和MMP-2表达水平(0.37±0.12、0.18±0.08)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8、5.091,P<0.05)。结论miR-646通过靶向CXCL10调节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过敏性鼻炎鼻息肉复发与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 90例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 2018年 01月 -2019年 12月,随机分为两组,各 45例。参照组为行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观察组为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患者,分为复发组( 15例)和未复发组( 30例)。结果 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参照组,且在观察组中,未复发患者的 IL-6、 IL-8低于复发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患者来说,其炎性因子水平相对较高,并且其产生和鼻息肉复发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强化对局部炎性反应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消痒方对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患者机体炎性因子和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妇产科诊治的68例妊娠期VVC患者纳入研究中,基于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同时联用中药消痒方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2、IL-8、IL-13及SIgA、IgG、IgM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消痒方治疗妊娠期VVC有着确切效果,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机体免疫能力,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再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中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并分析相关的炎性因子变化情况。方法:于我院展开本次研究工作,时间范围在2023年5月——2024年5月,共选择此期间接收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将其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先入院的30例患者给予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后入院的30例患者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分别以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进行命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和术后恢复时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而且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各项数据的比较结果均显示为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针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不仅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还能促使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得到改善,所以该治疗方法可以促进患者恢复,临床意义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对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55)与常规治疗组(n=55),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hs-CRP、IL-10及TNF-α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82%,常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50.91%(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hs-CRP、IL-10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其炎症因子,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建立慢性胰腺炎(CP)局灶性肿块病变性质预测模型,分析其主要预测因子。方法收集上海市7家三级甲等医院1998年7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CP局灶性肿块病变性质不明患者121例,经病理(97例)或随访(24例)判断肿块性质,分为胰腺癌组和CP组。通过查阅病历等方式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既往疾病史、初诊时的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应用χ^检验、t检验等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单因素分析中P≤0.2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病变性质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计算各因素的OR值及95%可信限。结果121例患者最终确诊为胰腺癌21例,CP100例。腹部压痛、直接胆红素、CA19-9和CEA是肿块病变性质的独立预测因子,它们的OR值分别为5.691、1.011、1.003、1.019;95%可信限分别为1.468,22.070、1.001,1.021、1.001,1.005和0.988,1.051;P值分别为0.012、0.030、0.003和0.23。结论本研究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CP局灶性肿块的病变性质,可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1例稳定型冠心病(sCAD)(sCAD组)、56例ACS患者(ACS组)、64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血清IL-6、NT-proBNP和全血hs-CR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L-6、NT-proBNP、hs-CRP水平在ACS患者中分别为22.00(10.80~58.30)ng/L、205.00(107.60~653.40)pmol/L、6.65(2.00~22.47)mg/L;sCAD患者为5.95(1.50~17.65)ng/L、60.00(16.35~307.80)pmol/L、3.40(1.10~9.70)mg/L;健康者为2.97(1.51~4.40)ng/L、3.35(1.23~6.18)pmol/L、1.15(0.50~2.38)mg/L,各组IL-6、NT-proBNP、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S患者和sCAD患者IL-6与NT-proBNP、hs-CRP均呈明显正相关(r=0.542,0.527,P<0.001;r=0.521,0.478,P<0.005).IL-6、NT-proBNP、hs-CRP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7、0.988、0.847;IL-6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95.3%,NT-proBNP的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89.7%,hs-CRP的灵敏度为70.8%,特异度为81.2%.结论IL-6与NT-proBNP、hs-CRP可用于ACS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脑干出血清除血肿对脑干出血后急性期继发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采用配伍组设计,分为出血对照组组和微创手术组。每组分3个亚组,每亚组6只大鼠。采用尾动脉取自体血脑桥注射法,制成脑干出血模型,抽取静脉血对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进行ELLISA检测,记录神经功能评分,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手术对致炎因子的影响。结果脑干出血早期,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逐渐升高,至72h到达最高,手术组与出血组比较,两种因子术后12h无差异,24h和72h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干出血自然病程中,血肿刺激和继发性炎症反应导致炎症介质增加,而及时清除脑干血肿能明显降低致炎因子水平,对预后有利。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米诺环素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将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米诺环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CRP水平值(1.05±0.31)mg/L、TNF-α水平值(2.14±1.69)pg/ml、IL-17水平值(5.14±1.56)pg/ml、PD(1.01±0.65)mm、BI(0.53±0.21)、AL(1.04±1.36)mm、牙龈出血率(4.00%)、牙周炎症发生率(2.00%)、牙龈形态恢复率(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米诺环素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中炎性因子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TIA患者和39例对照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mer,D-d)、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TIA相关的单因素分析显示TIA患者血CRP、D-d、MMP-9和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IMP-1与是否患病关系最密切。结论血中炎性因子在TIA后都有不同程度升高,它们参与了TIA的病理生理过程,与TIA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