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方阿片类镇痛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2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急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基于此采用复方阿片类镇痛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在VAS评分上,两组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上,对照组发生率25.0%,观察组发生率7.5%,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方阿片类镇痛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即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感冒属于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典型症状为头痛、流鼻涕、发烧、咳嗽以及咳痰等。多数治疗者在出现感冒症状后会自行到药店购买药物,参照药物说明书服用。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药物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抗感冒类西药不断增多,并且药物与药物之间成分存在一定差异,部分治疗者对自身感冒类型、药物成分了解度低,在该种情况下自行服药,会诱发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也会随之下降。因此,为了促进药物治疗效果的提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药店导购人员需要深入了解药物成分、作用,根据治疗者症状正确指导其用药。本篇文章西药感冒药的抗感冒成分进行分析,并提出抗感冒药物的使用建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磺酰脲类降糖药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11~2021.11月于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均采用磺酰脲类降糖药治疗,对患者一般资料和患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制定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结果:120例患者中,共出现不良反应2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包括代谢和营养障碍、神经系统损害、精神紊乱、胃肠系统损害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以及肝损伤等。结论:磺酰脲类降糖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应加以重视,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西药房对头孢类抗菌药的应用情况,包括药物剂型、用药频度(DDDs)等方面。方法选取2013年5月-12月我院西药房的800张头孢类抗菌药处方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与其临床使用情况相结合,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800张处方中,有口服型处方375张,其中以第一、二代头孢类抗菌药使用最多,分别占47.7%和40.3%;有针剂型处方425张,其中以第二代药物使用最多,占52.5%。根据临床使用前10位头孢类抗菌药的使用情况来看,其中以头孢西丁的DDDs值最高,为5.6,DDC值是41.3元/天,其次是头孢呋辛和头孢克洛,前者的DDDs和DDC值分别是4.1和104.8元/天,后者是3.2和62.5元/天。结论我院西药房对头孢类抗菌药的临床应用基本上趋于合理,不过仍存在部分头孢类抗菌药用药频度上升和用药起点高等问题,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进一步培训及教育来规范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为合理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提供科学性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100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用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分析。结果β-内酰胺类抗菌药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中皮肤系统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各系统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β-内酰胺类抗菌药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中头孢曲松钠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头孢哌酮,各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极明显差异,(P<0.01)。结论β-内酰胺类抗菌药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多,各品种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比例也不同,能引发多系统发生不良反应,故医务人员应合理选药,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脊源性类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32例采用针刺加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中药辨证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并用疗法治疗脊源性类冠心病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