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骨汤在骨折中期患者治疗中发挥的效用。方法:将2022年1月群年覆盖范围内就诊的骨折患者纳入受试对象,依据双盲法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予以基础治疗)与研究组(n=40,予以基础治疗配合接骨汤)。观察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与愈合情况;观察患者Katz自理能力量表评分与Barthel指数。结果:较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疼痛、肿胀、压痛等症状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且骨痂生长评分更高(P<0.05),同时患者Katz自理能力量表评分与Barthel指数更高(P<0.05)。结论:接骨汤在改善骨折中期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以及改善症状中具备积极意义,可用性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中药炮制主要是传统中药技艺核心的体现,在中医医疗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次就针对中药炮制临床运用效果方面进行深度调研。方法:本次调研当中,主要选择均为中药干预的临床病例,同意参与此次调研共是140例,为了保证数据可靠性,将所选患者做好分组,分组以电脑软件分类法做依据,其中一组患者是对照组,70例患者以其实际状况进行药物的调节,剩余其他患者开展中药炮制法处理,确定纳入观察组,病例和上述同步,对此次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患者状态等方面实行具体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干预后病情得到了相应的控制,但是通过有效率评估,对照组无效例数占比颇大;对此次患者的状态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明显的环节,但两组对比,观察组的患者情况更为突出;还对此次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观察组发生的几率极低(P<0.05)。结论:通过中药材炮制后,能够从根本上减少药材中的毒性程度,而且能够让药材药效明显提升,却能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川崎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使用免疫球蛋白时机,研究并评估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我科收治7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诊断明确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70例川崎病患儿中,完全性川崎病55例,不完全性川崎病15例,其中合并冠脉损害12例,其中完全性川崎病为16.36%(9/55),不完全性川崎病为20%(3/1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性川崎病的5大临床症状显著高于不完全性川崎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川崎病和不完全性川崎病在诊断明确后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川崎病和不完全性川崎病在治疗效果和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性川崎病因临床症状典型,容易诊断,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不完全性川崎病患者由于缺乏诊断金标准,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结合实验室指标,对该病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可大大减少,治疗效果和完全性川崎病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80例大咯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常规治疗)、介入组(n=40,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发生率和复发情况。结果:介入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介入组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情况发生率对比,介入组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咯血患者治疗中应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止血,治愈率高且患者复发率低,同时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