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用水-丙酮(3:7)分离出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籽提取物,用葡萄糖凝胶LH-20柱型层析分离为9组。其中的三组通过清除分析和色素载体,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用液相色谱耦合电解质谱来进行单体和低聚体原花色素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沙棘籽中除了原花色素还有齐聚花色素,还包括三氢和双氢二甲苯黄丙酮单体和纯三氢二甲苯黄丙酮单体的混合物。通过葡萄糖凝胶LH-20柱型层析来进行聚合体的分馏。LC—MASS分析降解产物的片段表明儿茶素、表儿茶素、桔儿茶素和表桔儿茶素都是主要的组成单位。儿茶素占到所有单体的56.1%,而81.9%的延长单体组成了原飞燕草素单体。平均的聚合度(mDp)介于4.5~31.6之间。原飞燕草素的比例在所有的组分之间是最高的,从51.4%~88.5%。
简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理念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之后提出的第五个文明,是顺应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实现永续发展、传承马克思主义和弘扬华夏优秀传统的必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入“五位一体”建设的总布局,凸显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中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活了超过全球21%的人口,用不到30%的世界人均资源占有率创造了约世界10.0%的GDP,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要维持中国社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到2020年实现GDP比2000年的翻两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守“一个”目的,实现永续发展;尊重自然规律,推进“两个”转变;坚持“三项”原则,维护公平正义;做好顶层设计,实施“四大”战略;处好“五种”关系,统筹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生态文明的繁荣富强美丽中国。
简介:为在黄土高原大面积建造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发展经济,笔者于1975~2002年的28年间,在半干旱黄土区的吴旗、安塞和固原县进行了沙棘和环境关系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沙棘具有特殊的生理生态和形态解剖学特性,沙棘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其值为1.21~1.53g·m-2·mm-1,是荒山植被的3.1~5.8倍.沙棘耗水较经济,在半干旱的黄土区荒山种植,它能有效地利用水、土资源.测定沙棘水势较低,蒸腾强度较稳定,蒸腾耗水较大,吸水量较大,束缚水和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较高.观察沙棘叶和根的形态解剖学特性看出沙棘耐干旱、耐水湿和调节蒸腾作用较强.沙棘在半干旱黄土区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明显.沙棘通过其茂密的林冠层、林下草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层形成良好的水分生态环境和森林生态结构,对林下小气候、土壤水分、养分及生物多样性有良好影响.与荒坡测定对比,第2、3和4龄沙棘林地,径流量分别减少66.2%、65.9%和78.2%,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39%、37.8%和47%.5龄以上的沙棘林,一般无侵蚀沟和滑坡发生.沙棘是适应黄土高原的优良树种,具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