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我院于2016年8月于2017年8月所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依雾化吸入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方式治疗,观察组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更短,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7.60%,高于对照组83.3%,两组哮喘患儿对比不同方式的雾化吸入效果有差异(P<0.05)。结论相对比传统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方式,采取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下胃癌根治术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胃癌根治术对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均为我院普外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全麻下胃癌根治术(对照组,n=40)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胃癌根治术(观察组,n=40)术后疼痛程度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术后1h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4h、8h、12h、24h、48h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吗啡用量平均为(31.9±1.1)mL,明显少于对照组(43.9±1.4)mL,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实施,可促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减少吗啡用量,且具较高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护理策略及措施,总结出针对急性左心衰的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预后。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诊断明确的35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开展我科的抱抱护理。结果:35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经过及时的抢救及有效的护理,30例患者在1h内病情逐渐好转,生命体征平稳,5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最终抢救无效,患者死亡。通过对3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及抱抱沟通方式,使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所以在积极救治的同时,选择一种现代化心理护理方法配合急性左心衰的救治,可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改善其生命体征,同时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针对急性左心衰及时有效的抱抱护理沟通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随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学校为保证学生的学业不受影响,积极开展各种线上模式教学,而医学见习课是学生实践必不可少的课程,在疫情不断反复下,传统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保障该时期的教学质量,通过对线上见习课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探讨该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为新背景下见习课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思路。
简介:【摘要】医保管理信息化是改进医保管理方式,提高医保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分析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特殊疾病患者基本信息实时共享、对超量开药、超检查范围及治疗范围实时提醒,有效的减少了医保违规行为。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同霉菌性阴道炎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确定应当如何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从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于我院的392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成采用达克宁栓治疗的单独用药组(122例),与采用达克宁栓联合碘伏治疗的联合用药组(130例),与在联合用药组治疗方案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配合氟康唑口服治疗的联合用药+配偶同治组(140例),三组均治疗7d后观察并比较疗效。治疗半年后比较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2-3周治疗后总有效率均为100%,治疗7d时,单独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21%(82/122),联合用药组与联合用药+配合同治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0%。单独用药组与其余两组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半年后单独用药组、联合用组复发率分别为46.72%(57/122)与39.23%(51/130)。联合用药+配偶同治组复发率为1.43%(2/140)。联合用药+配偶同治组半年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霉菌性阴道炎通过碘伏与达克宁联合治疗虽然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复发率较高,建议在采用此种方案治疗的同时,要求配偶同时治疗,可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最大程度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不同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35例,采取短时多次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34/35),对照组为91.43%(32/35),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d后、治疗3d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7/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43%(25/35),P<0.05。结论间歇性与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均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但间歇性照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术后经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镇痛、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9期)、Cochrane协作网麻醉组专业协作组数据库、MEDLINE(1966-2008.9)、EMbase(1966~2008.9)、PubMed(1966~2008.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8.9)、CNKI;手工检索《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及国内外相关会议论文,收集术后经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Meta分析采用RevMan4.2.8软件。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包括5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2、4、8、12及24h几个时点,其镇痛、镇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镇痛效果相同的情况下,两组血浆芬太尼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静脉自控镇痛和经硬膜外自控镇痛均能得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经静脉自控镇痛避免了硬膜外穿刺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还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可减少医疗费用等优点。因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病例数较少,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超声探头按压方式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2年3月期间的80例PICC置管患者为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常规卧位置管,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送管法进行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送管成功率、复位成功率、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送管成功率、复位成功率、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分别为:95.0%(38/40)、97.5%(39/40)、2.5%(1/40),对照组患者的一次送管成功率、复位成功率、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分别为:75.0%(30/40)、77.5%(31/40)、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中,应用改良送管法进行置管,可以有效提升一次送管成功率以及复位成功率,降低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