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燕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乍浦镇第二人民医院314201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超声探头按压方式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2年3月期间的80例PICC置管患者为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常规卧位置管,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送管法进行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送管成功率、复位成功率、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送管成功率、复位成功率、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分别为:95.0%(38/40)、97.5%(39/40)、2.5%(1/40),对照组患者的一次送管成功率、复位成功率、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分别为:75.0%(30/40)、77.5%(31/40)、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中,应用改良送管法进行置管,可以有效提升一次送管成功率以及复位成功率,降低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声探头按压方式;PICC;置管;应用价值
PICC指的是将静脉导管经过外周静脉路径插入到上腔静脉,然后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深静脉导管置入方法,因为插管简单,可以长时间留置,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广泛应用于临床[1]。特别是肿瘤患者的化疗中,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患者的成功治疗提供了保障。但是,实际操作中,因为患者或者某些技术原因,导致导管异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导管异位后,会引发静脉血栓,导管堵塞,只有重新置管。而重新置管既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又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2]。因此,如何降低导管异位率,提升一次性送管成功率,是目前临床中关于PICC置管中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次研究,作者选择2019年9月-2022年3月期间的80例PICC置管患者为例,通过对照研究,分析改良送管法的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9月-2022年3月期间的80例PICC置管患者为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常规卧位置管,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送管法进行置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情况(±s)[n(%)]
组别 | 例数 | 男性患者 | 女性患者 | 年龄(岁) | 平均年龄(岁) |
观察组 | 40 | 23 | 17 | 36-83 | 61.76±2.45 |
对照组 | 40 | 20 | 20 | 36-84 | 61.01±2.03 |
X2/t | - | 0.453 | 1.491 | ||
P | - | 0.501 | 0.140 |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常规卧位置管,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送管法进行置管。
常规卧位置管:患者保持平卧位,外展手臂90°,送管到肩部,让患者头部转向穿刺侧手臂,下颌骨靠近锁骨,将导管送入预定长度。
改良送管法:患者保持半卧位,通过超声引导穿刺成功之后,当导管送至同侧的锁骨下静脉20-25cm时,需要将导丝会撤3-5cm。操作者左手需要使用超声探头按压胸锁关节上方,即颈内静脉下端,右手送管,一人操作,既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够降低医院人力成本,然后观察患者呼吸、吸气时送管,呼气时停顿,右手缓慢将导管送达预定的长度;超声探头探查颈内静脉,检查是否存在导管异位,如果没有异位,则需要完成后续撤导丝、修剪、冲管以及固定工作,如果发现异位,则需要将导管退回锁骨下静脉中段,调整导管方向再送管,直到颈内静脉看不到导管影像。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送管成功率、复位成功率、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文章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s)用来表示计量资料,通过计算t值进行验算,率(%)用来表示计数资料,通过计算X2进行验算,当P<0.05时,我们认为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一次送管成功率、复位成功率、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分别为:95.0%(38/40)、97.5%(39/40)、2.5%(1/40),对照组患者的一次送管成功率、复位成功率、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分别为:75.0%(30/40)、77.5%(31/40)、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一次送管成功率、复位成功率、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比较[n(%)]
组别 | 例数 | 一次送管成功率 | 复位成功率 | 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 |
观察组 | 40 | 38(95.0) | 39(97.5) | 1(2.5) |
对照组 | 40 | 30(75.0) | 31(77.5) | 8(20.0) |
X2 | - | 6.275 | 7.314 | 6.135 |
P | - | 0.012 | 0.007 | 0.013 |
3.讨论
发生导管异位,需要及时处理,方可减轻患者的痛苦,节省大量时间,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通过查阅文献得知,置管工作人员在通过超声置管时,只会在置管后再进行检查是否误入颈内静脉,这样既会延长操作时间,又会在送管时,无法直观显示颈静脉是否完全闭合。通过改良后的送管法,可以有效地寻找到颈静脉影像,从而成功送管
[3]。
改良送管法的创新之处在于:①半卧位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提升肺潮气量,并且能够降低膈肌,增加患者的肺活量,从而使导管顺利抵达预计位置。②回撤导丝能够减轻导管硬度,提升导管的随意性。③操作者自行超声探头按压可以将颈内静脉血流阻断,一人操作,减少人员的工作安排,还能够避免医院的人力资源过度浪费。④吸气时送管,可以增加胸膜腔中负压,上腔静脉近心端扩张,上腔静脉压降低,促使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等深静脉的血液快速向上腔静脉回流,吸气末,血液回流速度到达最高峰,所以,利用胸腔内负压可以使导管随血流飘入上腔静脉;⑤无需偏头,患者在自然体位下完成置管工作,适合颈部活动受限、气管切开、神志不清无法配合头颈偏向穿刺侧的患者;⑥超声定位、引导穿刺以及颈部探查工作均由置管护士完成,无需其他人协助[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一次送管成功率、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PICC置管中,应用改良送管法,可以有效提升一次送管成功率、复位成功率,降低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郝小丹. 超声探头颈内静脉压迫法在老年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 西南军医, 2019, 21(3):272-273.
[2]钟涛, 李文超, 徐丹,等. 多普勒超声在儿童白血病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4):175-176.
[3]徐维.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5):172.
[4]陆丽娟, 房欣, 杨笃然,等. 普通多普勒B超引导与盲穿在肿瘤内科PICC置管中应用效果比较[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003(038):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