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Miles手术前造定位、预配造口袋体验,以及术后切口、造的观察护理、造护理技能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术前护理集中在心理护理和术前造定位以及肠道三个方面护理。术后护理重点是造、切口、引流液的观察。结果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专业技术和态度可以获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患者掌握造护理知识。讨论术前通过细致的心理护理和预配造口袋实验,是患者逐渐从内心接受造手术,配合治疗。术后的护理重点是造、切口、引流液的观察与出院后的健康指导,使患者与家属在短时间内具备定的造护理知识。

  • 标签: 直肠肿瘤 肠造口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伤口造病患提供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规模化的护理。方法建立伤口造小组,明确组织结构和职责,进行规范的培训和质量管理,加强护理的主动性、连续性、后续性。使患者得到全程、全面、优质的专科护理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患者体验,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伤口造护理小组以优质护理为平台,培训和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对伤口、造患者进行专业、规范、全程的专科护理,提高了护理的内在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 标签: 伤口造口小组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病的早期临床特点、救治体会及患儿转归,为重症手足病的早期诊断和治愈率的提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6例重症手足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救治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与普通手足病的患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重症手足病好发于5~7月之间(占79.1%)。发病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46.5%),高血糖(51.6%)以及肢体抖动和无力(58.8%)。持续高热伴精神萎靡(79.1%),呕吐及惊厥(75.6%),精神烦躁及头痛(70.9%)和出现颈项抵抗征(72.1%)是神经系统受损的早期表现。90.7%的患儿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出现于病程前4天。较普通手足病,重症手足病患儿的典型症状出现早且频率高,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重症手足病患儿的住院时间较普通患儿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手足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甲基泼尼松龙及甘露醇。出现肺水肿前兆时积极进行机械通气。结论持续高热伴精神萎靡及头痛,呕吐或精神烦躁,肢体抖动和无力,颈抵抗征等神经系统症状是重症手足病的早期临床表现。早期识别重症患儿的危象表现,及时进行降低颅内压,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和激素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患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儿童 早期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地分析了117例重症手足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并阐述了护理经验。护理经验疾病初期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各项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干预,可改善疾病的预后;及时正确采集各类标本,以便早期确诊;做好患儿高热、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护理;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结果本组病例痊愈出院117例,治愈率100%。结论手足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早期干预很重要,在定程度上可影响患儿的预后。

  • 标签: 手足口病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病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6月收治的手足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收治的手足病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可以帮助患儿疾病康复,降低手足病发病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346例小儿手足病门诊护理体会。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手足病患儿共计346例,均接受针对性护理,对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上述患儿经过系统治疗及悉心护理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可能,两周后所有患儿均结束治疗。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手足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有效促进患儿恢复,对治疗起到定的辅助作用,并能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临床及家属的致好评。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手足口病患儿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手足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我院收治的儿童重症手足病患儿100例,通过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方法及经验。结果本组100例重症手足病患儿经过我院积极治疗及护理,有92例患儿痊愈出院,有8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经抢救无效死亡,治愈率达到92%。结论重症手足病对患儿具有较大危害,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病情观察,进行针对、全面的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进步加强。

  • 标签: 儿童重症手足口病 护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手足的预防与控制。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我门诊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病患者。对这些患儿我们采取般性的药物治疗,首先给予这些患儿口服维生素B、C,结合患儿的具体病症,还可以联合应用热解毒的中草药,病症严重者,给予抗病毒药物。结果经过段时间治疗后,痊愈70例,占总数的87.5%;有效6例,占总数的7.5%;无效2例,占总数的2.5%,最后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均痊愈。结论小儿手足病是种高传染疾病,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实施隔离治疗,这样就能够减少感染病例,并且依据患儿的具体病症,应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做好治疗与预防同时进行的措施。

  • 标签: 小儿手足口 抗病毒药物 隔离医治 预防与控制的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脾与手足病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9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手足病患儿中选取82例,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儿西药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从脾论治,采用中药加味泻黄散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与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97.56%、2.44%,优于对照组的75.61%、24.39%,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食欲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失时间更短,P<0.05。结论脾与手足病具密切相关性,采用加味泻黄散治疗手足病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手足口病 加味泻黄散 西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型足病的临床治疗,对两种临床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收治的200例小儿重型足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组进行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方法另外组进行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00例中手足病临床患儿均被治愈。其中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为94%,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是92%,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各有优劣,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重型手足病及时治疗则预后良好,病要早诊断、早治疗,采取合理措施,预后良好。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临床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心内科实施服药到流程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1月心内科收治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服药过程中实施服药到、流程管理、监督检查的措施。结果不同周期患者服药到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实施服药到流程管理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口服给药 流程管理 心内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手足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由于疾病的特点及患者年龄和生理特点,因此加强手足病家属的健康教育,对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感染和并发症,促进疾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家属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病患儿临床特征,为危重症手足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56例危重症手足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56例危重症手足病嗜睡(100%)、肢体震颤(96%)、心率增快(84%)、持续高热(92%),高血压(56%),呼吸不规则(99%),高血糖(10.7%),危重症出现时间为病程的第2-5日,平均(3.1±1.1天)。白细胞数增高(大于15×109/L),56例均行病毒检测,其中肠道病毒71型48例,其他肠道病毒8例。56例均予呼吸支持、抗病毒治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支持治疗,51例治愈,要求出院3例,2例死亡。结论危重症手足病以EV71多见,起病急,变化快,早期识别危重症手足病征象并积极治疗,可提高患儿治愈率或改善预后。

  • 标签: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病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30例手足病患儿进行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采取物理药物降温,做好呼吸道、消化道隔离,加强皮肤、口腔、饮食、心理护理。结果230例患儿平均住院5.3d,全部治愈。结论加强消毒隔离,对症支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卫生宣教,积极配合医生抢救,是治愈手足病的关键。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治疗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2012年重症手足病不同病原学的临床表现。方法对2012年04月至11月在我院治疗的78例重症手足病EV71感染组及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组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肢体震颤、眼球异常运动、易惊、嗜睡、呼吸节律改变、血压高等,易发展至危重症。结论我院2012年重症手足病病原以EV71感染为主。

  • 标签: 重症 手足口病 病原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小儿手足病发病特点及流行病学规律,提高对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做好防治工作。方法对35例小儿手足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此病多发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易发生集体感染甚至流行。本组病例发生心肌损害2例,占5.7%,无重症病例。结论提高对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是控制预后、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诊断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