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云南普洱665000)
【中图分类号】R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334-0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是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儿童常见病,且病情发展速度,极易出现患者死亡,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人群主要为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大部分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1-2]。手足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比较复杂,传播速度极快快,且很容易出现大流行。
一般情况下是由柯萨奇病毒A16(CoxAl6)和肠病毒71型(简称EV71)传播引起的[3]。HFMD有时病情凶险,重危者严重威胁小儿生命,且临床上极易和其他病毒性疾病起作用,如李晓玲[4]等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5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中提到,患儿在患病过程中会合并感染病毒性脑炎,沈晶晶也在74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5]。田野也提到,手足口病也可以并发病毒性脑膜炎[6]。
我国于1982年开始有所报道,特别是2008年1季度开始在安徽阜阳爆发,出现死亡病例,而后在我国大范围流行,引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重视。2014年10月,我科收治家庭成员同患手足口病3例(母亲及2个孩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11月,因“发热伴手、足皮疹3天”,于2014.10.28入院。入院查体:T36.5℃、P102次/分、R30次/分,一般情况稍欠佳,双手、双足及臀部可见散在红色皮疹,口腔见疱疹,部分为脓疱。肺(-)。入院诊断:手足口病并皮肤感染。入院急查:血常规示WBC:12.1×109/L、N:33.9%、L:53.8%、Hb:120g/L、PLT:446×109/L;PCT:1.09ng/ml;心肌酶示LDH:738U/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30U/L,谷草转氨酶58U/L,碱性磷酸酶218U/L,γ-谷胺酰转肽酶26U/L,总蛋白67.0g/L,总胆红素6.4umol/L。给予利巴韦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对症支持治疗。
例2:患者,男,3岁,因“发热3天,手、足、口皮疹2天”,于2014.10.29入院。流行病史:患者弟弟因“手足口病”收住我科治疗,患者与其有亲密接触史。查体:T36℃,BP98/50mmHg,神志清楚,口腔见疱疹,手掌、足底、左侧腘窝、臀部可见红色丘疹。肺(-)。入院诊断:手足口病。入院后予利巴韦林、炉甘石洗剂等。
例3:患者,女,23岁,因“发热4天,咽痛、口腔、手掌疱疹3天”,于2014.10.30入院。流行病史:患者两儿子因“手足口病”收住我科治疗,患者与儿子有亲密接触史。查体:T37.4℃、P75次/分、R20次/分,血压105/64mmHg,手掌可见红色皮疹,口腔上鄂、咽颊部可见散在疱疹、部分黏膜充血,无破溃,双侧扁桃体稍红肿、无脓性分泌物,双肺(-)。2014年10月28日血常规示WBC:10.7×109/L、N:71.6%、RBC:3.5×1012/L;CRP:21.2mg/L、ESR:92mm/h;(-);心肌酶示HBDH:209U/L、LDH:259U/L;心电图:房性心动过速,异常心电图。入院诊断:手足口病并心肌炎。给予更昔洛韦针、蓝芩口服/液、左卡尼汀针等治疗。
2.讨论
手足口病(HFMD)于1957年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为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本病流行及报道。1958年由Robin-son首次报道[7],同年分离出科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HFMD命名。HFMD主要由科萨奇A16型病毒引起,也可由萨奇A5、A6、B3及EV71引起发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以密切接触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及季节性,多发生夏季。常见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群居儿童。成人感染HFMD及家庭聚集感染HFMD少见。文献报道[8,9],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及成人患手足口病。大部分成人手足口病患者临床表现较轻,仅表现为手、足或口腔皮疹,很少伴有系统性损害。有人报道[10],重症患者多以EV71感染引起。随着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传染流行,成人被感染的机会也在增加。有人认为成年人化疗后、思想压力大、精神紧张、身体疲劳、营养不良所致自身免疫力低下,同时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这些是引起家庭成员及成人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本组病例为儿童、成人间相互传播、感染所致。本组3例手足口病,经积极抗病毒、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广大医务工作者应提高警惕,在流行期间,就诊时切记戴口罩,注意手卫生、避免劳累过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补充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防止被感染。
【参考文献】
[1]甘志高,卓家同.手足口病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09,9(2):373-375.
[2]孙军玲,张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9):973-976.
[3]李紫璞,米庆.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J].山东医药,2004,44(22):67-68.
[4]李晓玲,应少华,袁丽君等.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5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3):51-52.
[5]沈晶晶.74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73-74.
[6]田野,于毅,叶宁等.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膜脑炎160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0,36(2):220-221.
[2]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276.
[3]李灼樱,王冯滨.成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1例[J].海南医学,2011,22(7):66-67.
[4]王建波,李彦,李肖红等.成人手足口病四例及病毒学观察[J].中华皮肤杂志,2014,47(9):659-660.
[5]李侗曾,梁连春.重症手足口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4,7(2):18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