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芹李婕唐军(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475000)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为危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56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56例危重症手足口病嗜睡(100%)、肢体震颤(96%)、心率增快(84%)、持续高热(92%),高血压(56%),呼吸不规则(99%),高血糖(10.7%),危重症出现时间为病程的第2-5日,平均(3.1±1.1天)。白细胞数增高(大于15×109/L),56例均行病毒检测,其中肠道病毒71型48例,其他肠道病毒8例。56例均予呼吸支持、抗病毒治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支持治疗,51例治愈,要求出院3例,2例死亡。结论危重症手足口病以EV71多见,起病急,变化快,早期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征象并积极治疗,可提高患儿治愈率或改善预后。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感染儿童
【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063-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婴幼儿发病率高,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感染最常见[2]。其中EV71感染可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肺出血而危及生命。2008年5月3日在我国已纳入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了解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对于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征象,提高该病患儿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6例均为2011.4.1-2011.7.31入住我院手足口病重症监护室患儿,临床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危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8个月~4.2岁,其中1-3岁48例(85.7%),8个月-1岁3例,3-4,2岁5例。
1.2诊断标准:
本组56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1]中的表现之一:①.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②.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③.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1.3研究方法
回顾收集56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历资料,对其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进行总结分析。
2、结果
2.1症状及体征
56例该患儿手、足部及口腔上腭均出现红色斑疹或疱疹。56例患儿中,嗜睡56例(100%)、肢体震颤(96%)、心率增快(84%)、持续高热(92%)、高血压(56%)、呼吸不规则(99%)、高血糖(10.7%),危重症出现时间为病程的第2-5日,平均(3.1±1.1天)。
2.2实验室检查:
56例患儿血象明显增高(大于15×109/L)53例(94.6%),CK-MB明显增高48例(85.7%),血糖增高6例(10.7%),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49例(87。5%),X线胸片均有渗出病变,短时间渗出加重的有12例。51例患儿脑脊液,有32例白细胞计数增高(12-460×109/L)。52例行动态脑电图检查,其中5例为重度弥散异常。
2.3治疗
⑴.特殊物理降温降低脑部氧耗,减轻脑损伤;⑵.利巴韦林0.1-1.15g/d静脉点滴,干扰素10ug/d,肌注;合并心肌损伤者,予磷酸肌酸营养心肌对症治疗;⑶.明确合并细菌感染症状者,予抗生素治疗;⑷.呼吸支持,插管指征放宽,尽早予气管插管改善通气;⑸.循环支持:予多巴酚丁胺联合酚妥拉明改善循环,依据患儿血压及中心及脉压监测,随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⑹.免疫球蛋白应用增强抵抗力支持治疗;⑺.激素应用,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免疫损伤。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给予积极、合理的治疗。
2.4转归
56例患儿51例治愈(91.07%),要求出院3例(5.3%),2例死亡(3.57%)。
3、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3]。危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可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进而发展为肺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临床医师如何能从普通型手足口病中早期识别危重症征象,及早进行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组56例病例年龄多发于3岁以下,手足部及口腔上腭均有红色斑疹或疱疹;面色苍白或苍灰;持续高热,超过39℃;精神差,意识障碍明显,嗜睡;呼吸不规则,见双吸气及呼吸间歇;肢体震颤症状明显或肌张力明显减低;辅助检查有血象明显升高,胸片提示有渗出改变。依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结合我院临床经验,我们认为患儿表现为以下症状可认为危重症手足口病征象:⑴年龄小于3岁,意识障碍明显、呕吐、腹胀;⑵持续高热;循环差,CRT大于3S;⑶呼吸不规则;⑷肢体震颤明显或肌张力明显减低;⑸外周血象明显增高;(6)高血糖;⑺高血压;⑻胸片提示有渗出病变。患儿有以上1条或几条症状者,我们均应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并予积极治疗。
危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有颅高压表现者予甘露醇及甘油果糖交替应用降颅压治疗,适当限制入量,注意有创血压及中心静脉压监测,边脱边补;中心静脉压偏低时予羟乙基淀粉提高胶体渗透压,补充循环血量。激素有助于减轻全身炎症损伤,减弱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病程超过5天,可予氢化考的松3-5mg/(kg•d)减轻免疫损伤;对于高热不退,危重症患儿可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合并中枢性呼吸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患儿应尽早气管插管呼吸支持,通气模式以压力控制为主,仅中枢性呼吸衰竭者,建议吸入氧浓度21%-40%,PIP15-25cmH2O(含PEEP),PEEP4-5cmH2O,f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1]。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或肺出血者,应适当上调氧浓度、PIP、PEEP,建议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避免频繁、长时间吸痰造成气道压力降低,肺部症状加重。应用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予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支持治疗。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监测24小时出入水量、每小时血糖,早期识别危重症征象,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或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473-1475.
[2].唐红平,汪秋珍,等.重症手足口病42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2008.39(11):718-719.
[3].李秀勇,韩明峰,等.57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救治分析[J].安徽医学,2008..29(5):59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