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另一世界”或“另一世界性”,是纳博科夫传达其文学要义的重要手段和策略。但是,国内外学界对这一概念的研究多倾向于将“另一世界”理解为具有某种神秘意义的精神内核。本文认为,“另一世界”是纳博科夫创建的具有现代性的多重意义空间;将“另一世界”放置在多重语境里来分析,可以更好地解读纳博科夫的艺术特色。本文以纳博科夫短篇小说为例,从“火车”这一隐喻出发,通过探究“另一世界”的心理、历史叙事、自我以及文化建构等不同层面的意义,来阐释纳博科夫的“另一世界”之旅。
简介:本文是作者、西班牙记者费利佩·莫拉莱斯(FelipeMorales,生平不详)于1936年4月采访西班牙著名进步诗人、戏剧家加西亚·洛尔卡(1898—1936)的谈话实录。当时,加西亚·洛尔卡还不满三十八周岁,正处于年富力强,文学创作激情满怀、精力旺盛、而且表现手法已臻圆熟的大好时期。作家在谈话中,用诗一般的语言向记者畅谈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并兴致勃勃地透露了自己的艺术活动计划:他打算于是年夏季去美国,随后去墨西哥参加他的剧作《血的婚礼》等的首演仪式并作关于西班牙十七世纪著名讽刺作家兼诗人弗朗西斯科·德·克维多的学术报告。虽然这一良好愿望因同年7月西班牙法西斯反动势力发动内战、加西亚·洛尔卡本人又于8月19日惨遭杀害而未能实现,然而,作家生前最后一次比较完整地论及文学和艺术的精辟谈话却给世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并不断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全文译自《加西亚·洛尔卡全集》,1980年第21版。
简介:本文探讨中国文化对田纳西·威廉斯剧作《鬣蜥之夜》中韩娜·基尔科斯的影响。在剧中,玛克馨·福克和韩娜代表两种不同的世界。玛克馨代表物质世界,而韩娜则代表精神世界。在“争夺”剧中男主角鞝侬的过程中,玛克馨想得到物质生活中的鞝侬,而韩娜则想帮助鞝侬脱离精神折磨之苦海。在剧中,威廉斯从三个方面把韩娜描述为鞝侬灵魂的拯救者:韩娜具有圣贤的形象,稳重而高雅的风格及善良和同情的心。韩娜从四个方面来帮助鞝侬摆脱精神折磨,而且她帮助鞝侬的方法也充分证明她的确是受了中国文化,尤其是道教哲学的影响。她以自身在中国旅行中获取的经验及道教哲学理念,帮助鞝侬忍受精神痛苦,虚其心,冷静地认识外在世界,勇敢地和精神恶魔搏斗,最终能够面对艰难的生活。她的所作所为不但是剧中道教主题重要的有机组成元素,而且是全剧架构的基础,进而形成了全剧发展的主线。
简介:刘长林教授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研究,早期的成果主要体现于《中国系统思维》(1990年初版)。该书认为,思维方式是文化传统的重要基因,对于文化现象之趋向演变与性状呈现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它把作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传统思维方式具体归纳为十个方面,即:较早的内向性主体意识和浓厚的情感因素;重视关系(包括人际关系)而超过实体;重视功能动态而超过形质;强调整体,尤其关注整体与局部关系;认为整体运动是一个圆圈;重视形象思维,善于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融会贯通;偏向综合而疏于分析;喜重平衡均势,强调调和统一;重视时间因素超过空间因素;长于直觉思维和内心体验,弱于抽象形式的逻辑思维。
简介:特纳认为,故事、投射和寓言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也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他发现混合和多重的空间在认知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独特的自我只有超越有限的时空才能把握故事,了解别人和自我;他还颠覆了传统的语言起源理论,认为语言源自故事和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