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于习惯规范产生问题阐释,除了"法的确信"理论外,另有"契约机制"理论。于契约机制而言,习惯规范产生是一由双边契约演化而生发过程。在双边契约演化机制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双边契约扩散机制和前置模式。其中,扩散机制是演化主体,而前置模式则是必不可少组成部分。

  • 标签: 双边契约 习惯规范 契约机制 演化
  • 简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被联大第71届会议写入决议,该思想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认同。根据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第68届会议草案关于确认习惯国际法结论,该思想虽在国家惯例方面部分符合草案结论要求,但在法律确信层面依然路途遥远。若该思想能在习惯国际法法律确信层面得到国际社会确认,继而成为国际习惯法,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实现、对"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都将是极大助益。

  • 标签: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习惯国际法 合作共赢 全球治理
  • 简介:对于清代习惯是否被赋予法律效力从而在司法中作为裁判依据问题,学界见解差异甚大。关于习惯在清代司法中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争论,实际上忽视了中国清代习惯法律效力在"化外"与"化内"空间差异。对"化外"民众,清政府在制度上确曾明确赋予、认可某些习惯法律效力。对"化内"之地,清政府往往以移风易俗姿态,对民间习惯或习俗持否定性态度。清政府赋予"化外"之地习惯以法律效力,是其维护"化外"稳定治理权宜策略。国家法典总是存在向"化外"扩张并顺势压缩习惯法律效力空间。相关研究结论上偏差,在于其受"内地中心主义"制约,并影响了当今法律史研究。

  • 标签: 清代 习惯 化内 化外 空间
  • 简介:学者针对清代中国有无"习惯法"问题,出现了"社会中心论"与"法律中心论"不同立场与论辩,这个问题其实涉及研究者在名词定义与史实认定上争议。本文主要以清代江南地区一些商业讼案为对象,将"习惯法"问题限缩到清代商业习惯与国家法互动关系演变历程。本文认为,我们不见得要以欧洲法学意义上"习惯法"去描述这个历程种种结果,但却不宜忽略当时各地工商业城镇出现种种由"习惯性实践"转化为"习惯性规则"具体历程。

  • 标签: 商人团体 法学专家 习惯性规则 习惯法
  • 简介:在多元化时期,回族习惯法在回族地区法治实践中具有积极价值功能。认识和发挥这种价值功能意义重大。在回族地区法治活动中,要注意对回族习惯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和尊重回族习惯法,并分别不同情况进行有效处理。既要自觉维护国家法律权威,又要自觉运用习惯法资源解决社会问题。对国家法能够不涉足领域或两者共生共存领域,应允许回族习惯法作用适当发挥,以促进民族习惯法价值功能实现。

  • 标签: 回族 习惯法 价值功能 发挥
  • 简介:大数据删除了编年学,抹去了历史坐标,它将会导致无序和混乱。没有了时间深度,每个人生活在扁平世界,处于同一水平上,具有同样价值。数字领袖为何让自己孩子远离数字世界洛斯阿尔托斯是加利福尼亚最富有的地方之一,这里街道两旁都种满了红杉和杏树,还可以俯瞰谷歌总部山景城。那里有一私立学校,学校里四分之三学生父母都在惠普、苹果、雅虎或者谷歌工作。

  • 标签: 主义 数字世界 私立学校 加利福尼亚 历史坐标 个人生活
  • 简介:电影《男妇女主任》,幽默风趣地表现了一位农村男妇女主任酸甜苦辣。现实生活中也有这么一位庄稼汉,冲破世俗偏见,勇敢地挑起村妇女主任这副担子。有趣是,自从接过这副重担那天起,在他身上也发生了一又一令人啼笑皆非故事。

  • 标签: 妇女主任 男性 马卜吴村 浙江
  • 简介:会议主题:诉讼标的基础理论时间:2017年5月20日地点:辽宁大厦五楼第5会议室报告人:(以收到书面报告先后为序)张悦辽宁大学法学院卢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特邀嘉宾:(以接受邀请先后为序)刘敏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唐力西南政法大学熊跃敏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标签: 民事诉讼青年 沙龙实录 紫荆民事诉讼
  • 简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关于法律文书(包括其重要组成部分民事裁判文书)说理问题,从来没有受到如此多关注和重视。一方面,地方法院积极采取措施规范民事裁判文书说理,或者出台具体规范意见,或者在司法实践中尝试多种改革方法,诸如加强对争议焦点分析说理、注重情理法全面说理、在理由部分引用在先相关判决观点、增加判后语、附注法律条文等。

  • 标签: 民事裁判文书 说理 改革开放 法律文书 地方法院 司法实践
  • 简介:他曾是一位品学兼优大学生。有一份令人满意工作:他曾经下海经商。经历了辉煌的人生;他曾有一幸福美满家庭。让远亲近邻羡慕不已。然而。从他吸入第一口毒品开始。这所有的一切都灰飞烟灭……

  • 标签: 吸毒者 心理 戒毒 毒品 毒瘾
  • 简介:我们从法理学视角对“两承诺”进行深层次思考,就不难得出这样认识:这两问题真正解决,对于我国在新世纪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进而实现法制现代化事关重大。

  • 标签: 法理学 法制现代化 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方略 承诺 中国
  • 简介:生活在文明世界,不可避免要受各种不同社会环境作用,诸如家庭、学校、社会……,常人如此,罪犯也不例外。自进入监狱(劳改队)罪犯即开始自己改造生涯。在以后漫长岁月中,无论是“负隅顽抗,破罐子破摔”,还是“踏实改造,重塑自我”;自觉还是不自觉,罪犯总必然会受制于一些客观环境因素。一般来说,罪犯在改造中面临社圈,就直接决定着他们改造道路和改造方向。

  • 标签: 罪犯改造 管教人员 环境作用 服刑期 环境因素 劳改机关
  • 简介:《刑法》第315条规定:“依法被关押罪犯,有下列破坏监管秩序行为之一,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殴打监管人员;(二)组织其他被监管人破坏监管秩序;(三)聚众闹事,扰乱正常监管秩序;(四)殴打、体罚或者指使他人殴打、体罚其他被监管人员。”这是我国刑法关于破坏监管秩序罪规定。本罪是1997年修订后刑法典新设立罪名。在司法实践中,至今很少公诉、审判该种案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刑法典规定不具体,导致对该种犯罪行为很少追究刑事责任。笔者就其中需要解决问题作一探讨。

  • 标签: 破坏监管秩序罪 监管人员 1997年 《刑法》 情节严重 有期徒刑
  • 简介:在德国,假设承诺是最近十年才出现在联邦法院判例中新事物。它指的是:在医事手术上,如果医生向病人作了如实说明,病人也会作出承诺,那医生说明瑕疵不会使得其医事手术失去正当性。相对于事实承诺和推定承诺,假设承诺没有弱化当事人自决权。由于病人同意手术决策以及相应手术侵犯,并非确切地由说明瑕疵所导致,所以它们两者之间不存在义务违反性关联,进而缺乏可归属性。即使医生采取了合乎义务替代性举止,结果发生概率也同样会达到相当确定程度。此外,依照“有疑问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亦可得出有利于医生结论。在德国民事判例上,当事医生毋需为其说明瑕疵承担责任,基于统一法秩序原理,医生也不应承担刑事责任(除非构成未遂)。

  • 标签: 假设承诺 说明瑕疵 义务违反性的关联归属
  • 简介:理论多元化使法学通说意义呈现,也预示着法学通说形成难度。法学通说是什么与法学通说判断不可混淆,前者以客观性为分析工具,客观性使虚假法学通说得以隐形现身;后者则涉及主体间性,学术共识就是学界对法学通说直观印象。法学通说形成离不开学术批判,学术批判是法学通说进化催化剂。经由学术批判,"学术公投"、学术承认与理论重建成为法学通说得以形成基本路径,同时,三者都必须以角色分担为前提,以学术认同为核心,并借助于分析性综述来实现。

  • 标签: 法学通说 客观性 主体间性 学术批判 犯罪论体系
  • 简介:<正>目次:一、导言:对可接受性探寻二、围绕可接受性展开建议:平衡风险和收益三、对可接受技术界定(一)抽样限制(二)复杂性(三)战略应答(四)个体差异(五)评估基准合法性(六)小结四、判定可接受权衡(一)度量主导思想

  • 标签: 风险 可接受性 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