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许多研究显示SDF-1及其受体CXCR4组成的反应轴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还有研究发现其在宫颈癌的生长、侵袭、转移中有着重要作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阻断SDF-1/CXCR4反应轴,有可能为治疗宫颈癌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且反复发作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既往已有的证据表明宿主不恰当的免疫反应与IBD的发生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髓样细胞触发受体(TREM)-1可以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参与IBD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TREM-1在IBD中的研究进展,进一步阐明IBD的发生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活化激酶C受体1(RACK1)在胆管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ACK1在人正常胆管上皮细胞HIBEC和2株胆管癌细胞RBE、HUH28中的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分析RACK1细胞水平表达差异。慢病毒构建RACK1低表达稳定株,分为sh-RACK1-1、sh-RACK1-2组和阴性对照组(NC-RACK1组),qPCR检测其转染效率;Transwell实验检测胆管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t检验分析敲低RACK1后胆管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结果qPCR结果显示RACK1在RBE、HUH28胆管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量(3.45±0.92、3.21±0.33)明显高于人正常胆管上皮细胞HIBEC(1.43±0.58,t=21.965、24.15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表明RACK1在RBE和HUH28胆管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人正常胆管上皮细胞HIBEC;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提示RBE中sh-RACK1-1、sh-RACK1-2组细胞穿膜数量为[(261.89±8.65)、(231.07±9.73)个/视野],明显低于NC-RACK1组[(430.19±10.15)个/视野,t=30.684、24.38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UH28中sh-RACK1-1、sh-RACK1-2组细胞穿膜数量[(253.57±7.28)、(210.11±6.09)个/视野]低于NC-RACK1组[(424.78±8.03)个/视野,t=35.442、36.78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侵袭实验结果表明RBE中sh-RACK1-1、sh-RACK1-2组细胞穿膜数量为[(52.15±1.43)、(60.58±2.01)个/视野]明显低于NC-RACK1组[(125.39±4.03)个/视野,t=9.935、12.56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UH28中sh-RACK1-1、sh-RACK1-2组细胞穿膜数量[(60.91±1.30)、(51.19±0.96)个/视野]低于NC-RACK1组[(150.88±7.28)个/视野,t=13.554、15.32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ACK1在胆管癌细胞中表达上调,降低RACK1表达后可抑制胆管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RACK1可促进胆管癌发生发展。
简介:EurJNuclMedMolImaging.2008Jun10.PURPOSE:ThepurposeofthisprospectivestudywastoclarifytheindividualandcombinedroleofL:-methyl-(11)C-methionine-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MET-PET)and3'-deoxy-3'-[(18)F]fluorothymidine(FLT)-PETintumordetection,noninvasivegrad-ing,andassessmentofthecellularproliferationrateinnewlydiagnosedhistologicallyverifiedgliomasofdifferentgrades.MATERI-
简介:雌激素是一种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的甾体激素,是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和功能维持的重要因素,此外在机体多种生理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雌激素功能失常能够引发乳腺、子宫、心脏等多种疾病,特别是与内分泌相关的癌症。雌激素的多种生理效应通过的两种经典雌激素受体α和β传导(estrogenreceptorαandβ),核受体命名委员会(nuclearreceptorsnomenclaturecommittee,NRNC)1999年命名为NR3A1和NR3A2,这两种受体均是核受体超家族(nuclearmoeptorsuperfamily,NRs)的成员。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所致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特殊病例。患者为70岁女性,因胃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行卡瑞利珠单克隆抗体治疗。用药约6个月后因突发昏迷入院,血糖高至60.1 mmol/L,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一步查糖化血红蛋白7.88%,空腹和餐后2 h血清C肽低至0.04 ng/ml,诊断为PD-1抑制剂相关FT1DM,予以补液、胰岛素降糖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患者目前临床症状已改善,长期胰岛素降糖治疗,但血糖波动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觅食运动(FE)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行为学及额叶5羟色胺(5-HT)1A受体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及2只健康雌性SD大鼠(供行为学评估用)。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PSD组及PSD+FE组(FE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时间1.5 h。造模术后1周,PSD组与FE组行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刺激(CUMS),共3周。此后I/R组大鼠集中饲养,PSD组大鼠单笼饲养,FE组大鼠单笼饲养且自由觅食,共4周。造模术后4周及8周,测量各组大鼠体质量,行旷场试验(OFT)、社交试验(SIT)及糖水偏嗜试验(SPT)评定。术后8周处死大鼠,行脑组织TTC染色、HE染色,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额叶5-HT 1A受体/TGF-β1表达变化。结果术后4周,与I/R组比较,PSD组与FE组大鼠体质量减轻,穿格子数及直立次数较少,对嗅潜伏期延长及对嗅次数减少,SP降低(均P<0.05)。术后8周,与PSD组比较,FE组体质量增加,穿格子数及直立次数较多,对嗅潜伏期缩短、对嗅次数增加,SP增加(P<0.05)。与组内术后4周比较,术后8周各组大鼠体质量均增加,FE组对嗅潜伏期缩短、对嗅次数增加,PSD组与FE组穿格子数、直立次数及SP增加(P<0.05)。PSD组及FE组右侧半球残存脑体积比均较I/R组明显减少(P<0.05),PSD组与FE组右侧残存脑体积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FE组额叶病理形态改变较PSD组轻。术后8周,FE组5-HT 1A受体及TGF-β1增加较PSD组明显(P<0.05)。结论FE可改善PSD大鼠的抑郁行为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减轻额叶病理损伤,增加额叶5-HT 1A受体及TGF-β1表达有关。早期慢性应激可能会增加脑卒中后大鼠的脑梗死体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胃癌组织中表达,两个基因是否有协同性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才法检IGF-1、IGF-1R在40例非癌症胃黏膜和44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的情况。结果IGF-1、IGF-1R均在胃癌组织内表达,阳性表达积分光密度值(IOD)分别为57.6±15.5、45.7±3.8与非癌症胃黏膜(18.4±14.3、11.7±7.8)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位癌组织积分光密度值(IOD)比较,患者转移淋巴结中IGF-1、IGF-1R蛋白积分光密度值(IOD)明显增加,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1、IGF-1R的胃癌组织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胃癌的诊断和患者预后的评价的指标。
简介: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SR)及其亚型mRNA、多巴胺受体(D2R)及其亚型mRNA在泌乳素腺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30例泌乳素腺瘤标本ESR1mRNA、ESR2mRNA、第五外显子缺失的1型雌激素受体(△5-Del-ESR1mRNA)及D2RmRNA的表达,研究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肿瘤体积、侵袭性及泌乳素(PRL)水平的关系。结果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患者肿瘤ESR1mRNA表达高于育龄女性患者;侵袭性泌乳素腺瘤高于非侵袭性肿瘤;PRL≥1000ng/ml的患者△5-Del-ESR1mRNA表达水平较PRL〈1000ng/ml的患者明显增高。D2RmRNA异构体的表达水平与泌乳素腺瘤生物学行为有关系,D2SmRNA的表达水平在侵袭性与非侵袭性泌乳素腺瘤中存在显著差异,D2SmRNA在侵袭性泌乳素腺瘤中呈低水平表达。结论ESR1及其亚型△5-Del-ESR1mRNA、D2R及其亚型mRNA表达与泌乳素腺瘤PRL分泌及肿瘤侵袭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激酶插入嵌合受体(kinaseinsertdomain-containingreceptor,KDR)在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26例PCa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标本进行石蜡包埋免疫组化染色,分析VEGF和KDR在PCa和BPH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和KDR在PCa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BPH组织(P〈0.01),在PCa组织中阳性部位主要位于PCa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在BPH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结论VEGF和KDR与PCa的发生可能有关,以VEGF和KDR为共同靶点有望成为PCa新的治疗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含NR1亚基的NMDA受体在骨癌痛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6周龄,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组)、骨癌痛组(BCP组)和NR1 siRNA组(NR1组)。采用左侧胫骨骨髓腔注射乳腺癌Walker 256细胞混悬液制备大鼠骨癌痛模型。于造模开始后第10天,NR1组大鼠鞘内注射1 nmol/10 μl NR1 siRNA 10 μl,每48 h给药1次,连续4次。于造模前1 d (T0)、造模后12~18 d (T1~7)时每天固定时间行热板实验和甩尾实验,于T7时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取L1~4脊髓组织,采用RT-PCR法测定NR1 mRNA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BCP组T1~7时舔后足潜伏期缩短(P<0.05);与BCP组相比,NR1组T1~7时舔后足潜伏期延长,T2,7时甩尾潜伏期延长,T7时脊髓NR1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含NR1亚基的NMDA受体参与了骨癌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形成和维持。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是细胞表面的一种免疫抑制分子,与配体PD-L1或PD-L2相互作用,负向调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PD-1在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表达上调,高水平表达的PD-1不仅影响病毒对靶细胞的易感性和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能力,还影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体外阻断PD-1/PD-L通路可改善宿主细胞对HIV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已作为辅助手段用于抗病毒治疗和HIV疫苗的研究中。本文概述了PD-1在HIV感染和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特异性激动剂G1、拮抗剂G15对癫痫大鼠发作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G1处理组、G15处理组,每组20只。后2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GPER1特异激动剂G1(10 μg)、拮抗剂G15(40 μg),连续注射12 d。3组大鼠均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观察大鼠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后1 h内的行为学表现,每隔5分钟采用Racine分级评估癫痫发作严重程度,比较3组大鼠癫痫发作(Racine分级Ⅳ级)的潜伏期和不同时间点癫痫发作级别。使用脑电监测系统监测大鼠脑电图,记录匹罗卡品注射前10 min到注射后2 h的脑电数据,采用傅立叶变换(FFT)进行脑电的时频分析。比较3组大鼠脑电能量值的分布和癫痫持续状态20 min内θ、α波能量值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G1处理组比较,G15处理组大鼠的癫痫发作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匹罗卡品后15 min、20 min,G1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分级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匹罗卡品后15~35 min,G15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分级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G1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时脑电波幅较小,而G15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时间较早,且脑电波幅大、频率高。与对照组比较,G1处理组大鼠的脑电能量值变化不明显,而G15处理组大鼠在2 h内呈现出更高的脑电能量值。与对照组和G1处理组比较,G15处理组大鼠在癫痫持续状态20 min内θ、α波能量值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ER1的活性水平与癫痫发作易感性有关,特异性抑制GPER1活性可增强癫痫易感性,增大癫痫过程中特定频率波段的能量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总生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00例初治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直肠癌组织中PD-L1表达,分析PD-L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肿瘤TNM分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患者总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PD-L1阳性表达率为24%(48/200)。淋巴结转移及高NLR(≥3.5)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高(均P<0.05)。PD-L1阳性组5年总生存率为42%,PD-L1阴性组为59%,两组总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HR=3.456,95% CI 2.148~5.556,P<0.01)、NLR≥3.5(HR=1.871,95% CI 1.169~2.996,P=0.009)、PD-L1阳性表达(HR=2.187,95% CI 1.373~3.484,P=0.001)是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不良影响因素。结论PD-L1在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D-L1阳性表达与患者不良总生存相关。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由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导致的垂体炎病例的诊治及23个月的随访情况,提示进行PD-1抑制剂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乏力、纳差、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低钠血症等情况,需警惕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及时进行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价和长期随访。
简介:摘要报道1例Donohu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儿具有典型的妖精样外貌、发育落后、黑棘皮、毛发增多、腹部膨隆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空腹低血糖,餐后血糖正常,血中胰岛素、C肽明显升高。基因检测结果发现患儿携带胰岛素受体(INS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2810C>T、c.2907T>G,其中c.2907T>G未见文献报道。Donohue综合征是罕见的INSR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差。现对1例Donohue综合征患儿的诊治过程进行报道,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