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个性化护理管理在偏瘫患者的临床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38例患者个性化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院前Barthel指数及出院后3月Barthel指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7.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Barthel指数及出院后3月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满意度为89.4%,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0.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个性化护理管理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能使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管理 脑梗死 偏瘫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体位管理在早期肺癌转移致偏瘫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肺癌转移致偏瘫患者30例开展研究,日期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依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2组,各15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的措施,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引入体位管理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能力。结果:两组在Fugl-Meyer、Barthel评分的比对上存有差异,实验组优于参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早期肺癌转移致偏瘫患者患者体位管理的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此种干预方法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体位管理 早期 肺癌脑转移 偏瘫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在偏瘫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94例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参照组,组内患者采用康复训练,另一组为观察组,组内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生命质量评分以及下肢静脉血流速率。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和下肢静脉血流速率更高,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

  • 标签: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康复训练 卒中偏瘫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tensities, WMHs)以及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总体负担与急性缺血性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患者,记录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基线严重程度,根据头颅MRI图像评估CSVD总体负担,根据Fazekas分级量表评估WMHs严重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发病后90 d时的功能转归,0~1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急性缺血性患者153例,其中126例(82.35%)转归良好,27例(17.65%)转归不良。两组之间年龄、基线NIHSS评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Fazekas总分、脑室周围WMHs评分以及深部WMH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SVD总体负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优势比1.245,95%可信区间1.023~1.515;P=0.028)及Fazekas总分(优势比1.635,95%可信区间1.049~2.549;P=0.030)是急性缺血性患者发病后90 d时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SVD总体负担与急性缺血性患者短期转归无关,WMHs和基线NIHS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患者短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小血管疾病 白质 磁共振成像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治疗偏瘫时联合应用分期功能锻炼与针灸推拿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偏瘫患者72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6例。参照组单纯进行分期功能锻炼,实验组则联合应用分期功能锻炼与针灸推拿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参照组相比,均呈更优显示,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分期功能障碍 针灸推拿 卒中后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偏瘫患者开展中频脉冲治疗同时配合早期康复锻炼的临床价值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偏瘫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62.63±4.05)岁,仅接受中频脉冲治疗。观察组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62.89±4.42)岁,应用中频脉冲治疗仪+早期康复锻炼(心理康复、肢体功能康复锻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肌肉与关节被动训练、主动训练等,并配合针灸)。对比两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10.54±3.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71±4.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3,P<0.001);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68.54±6.02)分、运动功能评分为(60.81±5.02)分,对照组分别为(61.71±6.32)分、(55.42±4.27)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949、5.172,均P<0.001);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2)。结论在中频脉冲治疗仪治疗患者过程,开展早期康复锻炼,不仅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同时可显著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从而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 标签: 卒中 偏瘫 中频脉冲治疗仪 早期康复锻炼 神经缺损
  • 作者: 宋磊 杜仁仁 蔡珍珍 毛宇星 苏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康复医学科),苏州 215000 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康复治疗部),上海 200431 苏州大学康复研究所,苏州 215000,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康复治疗部),上海 200431,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康复医学科),苏州 215000 苏州大学康复研究所,苏州 2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神经松动术对偏瘫肩痛患者疼痛、肩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法将92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分为对照组、肌内效贴组、神经松动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2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肌内效贴组辅以患肩肌内效贴治疗,神经松动组辅以肩周神经松动术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辅以肌内效贴及神经松动术治疗。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量表(CMS)和扩展Barthel指数(EBI)对各组患者疼痛、肩关节功能及ADL能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疼痛VAS评分[(29.33±8.59)分]较组内治疗前[(65.33±13.51)分]、同期对照组[(48.15±11.59)分]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CMS评分[43.0(36.5,51.5)]较组内治疗前[25.0(20.0,28.0)分]、同期对照组[36.5(32.0,39.0)分]均明显升高(P<0.05);联合治疗组EBI自理性活动类目评分[8.00(6.00,10.00)分]较组内治疗前[4.00(3.00,5.00)分]、同期对照组[6.00(4.00,7.00)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可明显改善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对提高患者ADL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偏瘫 疼痛 肌内效贴 神经松动术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藏医火灸联合七十味珍珠丸治疗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偏瘫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肌电生物刺激的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藏医火灸联合七十味珍珠丸进行治疗。统计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分别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评分与下肢评分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上肢评分与下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对偏瘫患者使用藏医火灸联合七十味珍珠丸进行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好,建议在临床治疗推广、使用。

  • 标签: 卒中偏瘫 藏医火灸 七十味珍珠丸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偏瘫患者,实施有氧运动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其作用。方法:2017年6月--2022年5月为本次观察时间段,将60例患者分组对比,组别为普通组和有氧组,普通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有氧组实施有氧运动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差异性。结果:(1)普通组和有氧组心肺运动功能指标水平对照,普通组VO2peak、AT、VEpeak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有氧组数据,(t=11.240,p=0.015),两组结果有差异。(2)普通组和有氧组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对照,普通组上肢和下肢运动能力评分均低于有氧组,普通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8.62±3.49(分)、有氧组为91.17±3.66(分),(t=16.533,p=0.012),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偏瘫患者实施有氧运动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效果优越,值得推广。

  • 标签: 卒中偏瘫 有氧运动 常规康复治疗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有氧运动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心肺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偏瘫患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有氧运动。比对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氧运动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在偏瘫患者的康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有氧运动 常规康复治疗 卒中偏瘫 心肺运动功能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下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患者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下肢负重振动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前,两组FMA评分、MBI评分及NIHSS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频脉冲治疗仪 下肢负重振动训练 卒中偏瘫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神经功能
  • 作者: 陈雅婷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4-26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从2021.04~2022.04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偏瘫患者,将70例进行研究,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5例的对照组、35例的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较优,2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偏瘫患者的护理,应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的效果最佳,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及心理状况具有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 卒中偏瘫 肢体功能 心理
  • 简介:摘要癌症患者化疗与存在一定的关系,其机制可能与化疗增高传统血管因素患病率、促进凝血功能障碍、诱发贫血以及引起心功能受损和血管炎症有关。化疗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文章对癌症患者化疗过程中出现的的相关病理生理学机制、监测指标以及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肿瘤 抗肿瘤药 化学疗法,辅助 卒中 脑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患者偏瘫、行动不便、语言障碍对身体造成危害外,许多恢复期的患者会出现很多种情绪低落的表现,且久治不愈,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在消极情绪的影响下,患者容易自伤自杀。因此除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护理外,心理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尽量消除由疾病带来的负性情绪,以较好的心理状态面对现实,树立新的生活目标。

  • 标签: 卒中 心理护理 患者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本院接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予以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44例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将两组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转入科室治疗时间、血氧饱和度、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致残率、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转入科室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急救后的血氧饱和度、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 神经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恢复期患者采取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肺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5月的30例恢复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接受传统叩拍震动疗法)及实验组(接受主动呼吸循环技术疗法),各15例,比较肺功能及呼吸肌肌力。结果 实验组肺功能及呼吸肌肌力均较好,P<0.05。结论 并发肺炎患者接受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肺功能及呼吸肌肌力,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脑卒中 肺炎 肺功能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
  • 简介:摘要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是一种具有低成本、非侵入性、高时间分辨率等优点的动脉血流速度测量方法。动态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 dCA)是研究动脉血压或颅内压变化瞬间的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瞬时变化,即在面对灌注压突然变化时恢复CBF的能力。急性缺血性(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发病后,有效的dCA可维持组织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损伤部位出现过高或过低灌注。因此,在AIS患者评估dCA具有重要意义。不过,目前对于dCA尚无公认的最优评估方法。文章主要就TCD对比其他方法评估dCA的优越性以及TCD结合传递函数分析(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 TFA)方法评估dCA在AIS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血管循环 内环境稳定 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对症状性患者脑缺血区域血流灌注及侧支循环建立评价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前来就诊具有症状性脑卒中患者80例,均先行常规MRI检查,对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再行MRI-PWI成像,测量分析患侧与健侧的局部血容量(regi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局部血流量(regi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最大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数值及时间-密度曲线。结果在29例DWI结果为阴性的患者,有25例内存在异常灌注区域,其中Ⅰ1期8例、Ⅰ2期6例、Ⅱ1期5例、Ⅱ2期6例,缺血区域与健侧对比,rCBV、rCBF、MTT、TT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2期及Ⅱ1期侧支血管建立良好。结论PWI对早期组织低灌注区域的检出率更高,同时可评价周边微血管的状态,为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症状性卒中 脑血流灌注 侧支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开展单元护理模式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10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两组均接受同样的药物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个性化的单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HAMD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MA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HAMD评分分别为(55.49±8.96)分、(57.22±9.13)分、(8 .89±4.55)分,均优于对照组(44.65±7.78)分、(45.76±8.02)分、(16.56±5.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患者介入单元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卒中患者 卒中单元 护理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