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动态监测在脑梗塞后偏瘫行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100例脑梗塞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下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低频电脉冲联合康复治疗,治疗过程中均行肌电图仪持续监测,分析相应神经在刺激前后的电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桡神经的传导速度为(53.93±3.92)m/s,明显快于治疗前,并快于对照组(47.31±3.91)m/s,其组内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为(54.08±3.71)m/s,明显快于治疗前,并快于对照组(46.09±4.12)m/s,p<0.05;观察组尺神经的传导速度为(54.38±3.69)m/s,明显快于治疗前,并快于对照组(47.47±4.26)m/s;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电位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增大,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肌电图仪定位定量下电刺激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后偏瘫患者,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患者的病情对护理者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挑选112名直接照顾患者并愿意参与研究的护理者,通过改良护理者压力量表(MCSI)进行评估。结果112名护理者中,12名不符合要求。大多数护理者的年龄在30-39岁(48%)且为男性(70%)。男性护理者中,大多数为儿子。男性护理者中没有护理陪护者。压力评分的平均分为13.8。性别、年龄、夫妻关系及照顾时间并没有对护理者的压力造成很大的影响(P=0.64,0.848,0.839,0.110)。男性护理者在情绪调节方面有更大的挑战(p=0.0075)。单身护理者在人生计划上的变化巨大(p=0.014),已婚的护理者更加包容患者(p=0.0425)。照顾时间的延长减轻护理者的睡眠障碍(p=0.026)、身体健康(p=0.05)、时间需求(p=0.044)。年迈的护理者会感到力不从心。结论发现评估护理者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及时采取预防护理者紧张的干预措施,对于维持护理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可续卒中护理模式应用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卒中老年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多科学干预护理,观察组采用传统护理办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40d后两组患者Berthel评分指数、Fugl-Meye运动功能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科学卒中护理模式应用在老年患者中效果更加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医整体辩证卒中单元与中医+西医卒中单元有无疗效差别。方法将某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入院第7天、入院14天、入院28天进行牛津残障评分(OHS)。结果运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对2组差异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6)。结论中医整体辩证卒中单元治疗效果优于中医+西医卒中单元。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出血偏瘫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以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06月至2014年06月期间所诊治的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诊治、护理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及护理,本组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例患者出现肩手综合征、1例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无死亡病例出现。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促进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病风险,对患者预后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4例,对照组76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康复治疗仪及心理护理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采用Fugl-Meyer(FMA)评定法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生活自理。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I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肢体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