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正确看待自我意识的发展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包括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行为、个性特点以及人我关系等各方面的认知、感受、评价以及调控。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随着身心各方面的成长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虽然自我意识何时产生至今尚有争议,但它是在青年期急剧发展起来并达到成熟的,却早已定论。正因为此,一个人一进入青春期就对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发展自己越来越关心。他们强烈地关注着自身的学识、品格与才能的发展,即使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也在以全新的态度重新认识,并获得前所未有的体验。他们会提出一系列问题要自己回答: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才华?能成就什么事业?有什么价值?将如何走我人生的路?
简介:摘 要:自我效能感是成就动机的核心,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够自觉努力地克服,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灵活多样的效能感还能缓解焦虑等负面情绪,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常情况下,较强的自我效能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广泛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学习态度的转变。本文分析如何培养提高小学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第二部分是针对学困生的学习,分析对其产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是如何有效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简介:自我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自我教育与形而上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至今并不明晰。问题的答案及其解答方式是不明晰的,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不显著的。一般化的讨论,很难推进对自我教育本质的深入研究。个案剖析,似更有助于判定这类研究的得失成败。以维特根斯坦为例,分析一位卓尔不群的哲人,如何分析他自己。哲人的自我分析,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启示?这些分析、意义和启示,何以推展至自我教育的本质问题上?为此,从三个具体方面展开陈述:一是从奥地利哲学家魏宁格之于维特根斯坦自我认识的启蒙意义入手探究其自我教育的伦理根基问题;二是从维氏《战时笔记》看其自我教育的形式;三是哲学家个人从唯我论到类主体的自我教育进路是如何逐级上升的。在此基础上,表述若干有待评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