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共 88 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44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则采用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本文采用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来评价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分析其临床护理特点。结果 经不同的手术治疗后,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7.2±2.3 ) d ,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5.4±1.9 ) d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5.91%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55% ,略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并发症发生几率也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术前肝功能指标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诊断价值的意义。 方法 随机选取 2016年 6月~ 2020年 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 93 例,依据是否合并胆总管结石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单纯胆囊结石 组( n=63)和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组( n=30)。 结果 单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 63例,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 30例,两组肝功能异常率对比,合并组明显较高( P< 0.05),与肝功能指标正常者对比, AST、 ALT、 TBil水平异常者合并胆总管结石率明显较高( P< 0.05)。结论 术前肝功能指标诊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麻醉(SA)与全身麻醉(GA)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肾结石(SC)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行PCNL治疗的100例S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麻醉信息。根据麻醉类型,将100例患者分为SA组(47例)和GA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参数和术后镇痛要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SA)、体质量指数或结石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0.303、0.188、0.206、0.508)。SA和G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4.7 min和87.5 min(P=0.682)。SA和G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1% vs.13.2%,P=0.421)。SA和GA组术后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7% vs.52.8%,P=0.374)。两组患者镇痛药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髓麻醉是PCNL术治疗鹿角肾结石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适用于全身麻醉禁忌或不愿全身麻醉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uy's分级系统、S.T.O.N.E.评分系统及SHA.LIN评分系统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密红星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间行PCNL治疗的142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Guy's分级系统、S.T.O.N.E.评分系统及SHA.LIN评分系统分别对患者的术前结石特征进行量化分级和评分,分析并比较三种评分系统与结石清除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手术时间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结石清除率为66.9% (95/142),43例(30.3%)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三种评分系统与术后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具有相关性(P<0.05),仅SHA.LIN评分系统与预测出血量有相关性(P=0.023)。Guy's分级系统、S.T.O.N.E.评分系统及SHA.LIN评分系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0.828、0.894。结论三种肾结石评分系统均具有完善病情评估的能力,三种评分系统与术后结石清除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具有相关性,而SHA.LIN评分系统在预测出血量方面优于Guy's分级系统和S.T.O.N.E.评分系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十二指肠良性狭窄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14例因十二指肠良性狭窄合并胆总管结石接受ERCP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例特点、ERCP情况及预后等。结果14例患者中ERCP成功12例。共行22次ERCP,平均1.57次/例。8例因十二指肠狭窄接受球囊扩张术。ERCP失败2例均为扩张组患者。ERCP后1例出现轻症急性胰腺炎,1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经药物治疗均康复。14例中有4例于术后1~3年胆总管结石复发,其中3例再次内镜取石成功,1例接受外科手术。结论ERCP治疗十二指肠良性狭窄合并胆总管结石有较高成功率,但复发率也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高龄困难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0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ESWL联合ERCP治疗的87例高龄(70~93岁)困难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碎石成功率、结石取尽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7例患者共行189个疗程ESWL,平均碎石(2.51±0.78)个疗程。碎石成功82例(94.25%),其中完全碎石54例(62.07%),部分碎石28例(32.18%),未完成碎石5例(5.75%)。共84例(96.55%)ERCP取尽结石,3例(3.45%)未取尽结石,予取出部分结石后留置胆道支架。术后发生轻微并发症9例(10.34%),其中胆管炎2例(2.30%)、胰腺炎1例(1.15%)、高淀粉酶血症3例(3.45%)、一过性鼻胆管淡血性胆汁3例(3.45%)。结论ESWL联合ERCP治疗高龄患者的困难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 对双镜联合在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微创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可行性进行深入的分析。方法 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组,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为常规组,采取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的为实验组。将两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1年后的结石复发率及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1年后的结石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常规组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p<0.05;两组患者1年后的结石残留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双镜联合在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使得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LUL)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MPCN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6年 9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92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 LUL组与 MPCNL组,每组各有患者 46例,分别采用 LUL及 MPCNL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手术操作者需掌握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手术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60例复杂肾结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拟行PCNL。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3D打印组(30例)与常规影像检查组(对照组30例),两组术前均采用泌尿系统造影(CT urography,CTU)检查,3D打印组提取CT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文件进行3D图形后处理,采用热塑性材料打印获得3D模型,根据3D肾脏模型的综合规划,为每位患者建立一个虚拟的安全可靠的经皮肾通路后执行PCNL。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进行比较。术前: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肌酐、结石大小及结石CT值。术中:(1)目标肾盏定位时间;(2)术前规划穿刺盏与术中实际穿刺盏的符合度;(3)手术完成时间。术后:(1)清石率;(2)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3)术后恢复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0例患者成功打印出3D模型,能准确地表示结石与邻近解剖结构、肾内动脉和集合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3D打印组在目标肾盏定位时间[(2.9±1.5) min与(5.8±1.7) min,P=0.023]、模拟穿刺盏与实际穿刺盏的符合[(89.5±3.5) %与(60.2±5.7)%,P=0.005)、术后清石率[(89.9±4.5) %与(75.9±5.2)%,P=0.009]及血红蛋白下降水平[(1.4±0.5) g/L与(2.9±1.4) g/L,P=0.032]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在手术完成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打印的肾脏模型真实还原了肾脏及结石周围的解剖结构,为医师提供了立体直观的方式进行手术,对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与腰麻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65例行无管化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全麻组与腰麻组,其中术中发生严重出血需留置肾造瘘管共12例被删除。最终53例行无管化PCNL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全麻组28例,腰麻组25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结石的基本特征、术中及术后的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结石大小、结石位置、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穿刺针数、穿刺位置、血红蛋白下降、出院当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腰麻组术后的第一天的VAS评分[(4.4±1.8)vs(6.4±2.0),P<0.05]及曲马多镇痛需求量[(56±36) mg vs (112±44) mg,P<0.05]显著小于全麻组。结论腰麻行无管化PCNL是全麻下无管化PCNL的良好替代方案,与全麻相比,腰麻术后疼痛更轻,减少了无管化PCNL患者术后镇痛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下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普外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90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下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康复指标、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46.5±4.2)min、(33.9±3.4)mL、(3.2±0.5)cm,短于、小于对照组的(61.8±5.3)min、(51.6±4.5)mL、(5.6±0.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412、10.307、4.763,均P<0.05);观察组禁食、肛门排气、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分别为(1.4±0.4)d、(1.3±0.2)d、(1.5±0.5)d、(5.4±0.9)d,均短于对照组的(2.0±0.6)d、(2.2±0.3)d、(2.4±0.7)d、(8.3±1.6)d)(t=7.050、10.085、7.848、12.357,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1/45),低于对照组的13.3%(6/45)(χ2=5.001,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0.0%(36/45)(χ2=4.473,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下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临床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俯卧分腿位与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俯卧分腿位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共62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其中观察组30例行俯卧分腿位PCNL,对照组32例行传统俯卧位PCNL,观察组取俯卧位于患侧逆行置入输尿管导管,经超声定位,建立18~24F的经皮肾工作通道,从工作通道置入11.2Fr经皮肾镜,行碎石取石术。对照组则先采用截石位行患侧逆行输尿管导管置入术,再转变为俯卧位完成后续手术过程。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置管和体位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率等资料。结果两组经皮肾镜术均顺利进行,俯卧分腿位手术时间为(123.03±36.07)min,俯卧位手术时间为(147.69±44.7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分腿位体位准备和置管时间为(33.44±15.83)min,俯卧位体位准备和置管时间为(57.60±9.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结石清除率、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上尿路结石的治疗中,使用俯卧分腿位PCNL有效可行,减少了手术时间、通道建立及体位准备时间,并且该体位能联合输尿管硬/软镜碎石,手术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下"颗粒化"碎石取石术治疗≥2 cm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应用输尿管软镜下"颗粒化"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77例,结石直径2.0~4.1 (2.6±0.5) cm,钬激光下将结石击碎成4~6 mm直径的结石颗粒,再用取石网篮套取出来。结果总体一次入镜成功率92.2%(71/77),入镜后顺利碎石取石,术后第1天即刻结石清除率为70.1%(54/77),随访至术后4周总体结石清除率为75.3%(58/77);19例残余结石中,有14例行二期输尿管软镜手术,2例行输尿管硬镜手术,2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1例未作进一步处理,随访至术后2个月结石清除率为88.3%(68/77)。手术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4.3%(11/77),其中输尿管损伤2.6%(2/77),术后发热7.8%(6/77),石街形成3.9%(3/77)。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颗粒化"碎石取石术治疗≥2 cm的上尿路结石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广大临床医师借鉴。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究 钬激光联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 肾结石临床 治疗中的使用成效。方法 : 选取 2019 年 1月至 2020 年 1 月来就诊的肾结石患者 70 例, 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均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5.27 ±1.09 ) d 、手术中出血量( 63.22 ±15.82 ) mL 及手术时间( 51.27 ±13.79 ) min 均少于常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8.63 ±1.2 ) d 、手术中出血量( 102.37 ±22.37 ) mL 及手术时间( 59.63 ±13.86 ) min(P<0.05) 。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后 7d ( 65.71% ) 、 1 个月 ( 85.71% ) 、 3 个月 ( 97.14% ) 的结石清除率要显著的优于常规组患者在手术后 7d ( 62.85% ) 、 1 个月 ( 68.57% ) 、 3 个月 ( 80.00% ) 的结石清除率 (P<0.05) 。结论: 钬激光联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 肾结石临床 治疗中,明显优于传统的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治疗效果,应积极的使用钬激光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
简介: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肾结石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7年 7月 -2019年 3月我院收治的 90例肾结石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 45例,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和对照组( 45例,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 SCr)及血尿素氮( BUN)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术后的 SCr及 BUN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研究组 SCr及 BU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肾结石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较短,对患者的肾功能影响较小,值得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