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扩大标准的供者(ECD)与标准供者肾移植受者的中长期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1年8月至2017年5月共506例肾移植临床资料,根据供者临床数据将相应受者分为ECD组和对照组,基于两组间基线资料初步比较结果进行1∶4倾向性评分匹配以最大程度消除选择偏差对结果的影响,最终选定ECD组(67例)、对照组(230例)进行分析研究。中位随访时间50个月,应用秩和检验等方法比较两组受者不同时间点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恢复情况、移植肾功能延迟、急性排斥反应、全因感染发生率以及受者/移植肾存活率等。结果ECD组受者在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全因感染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至术后4年,ECD组受者的eGFR均略低于对照组(P<0.05),第5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3)。受者/移植肾存活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3和P=0.076)。结论合理的供肾取舍标准和受者选择标准可以使ECD供肾的应用更安全、更科学、效率最大化。
简介:摘要肾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优方法。由于尸体供肾受到诸多限制,活体供肾得到广泛开展,活体肾移植(livi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 LKT)术后受体的生存率大幅提升。但目前对活体肾移植供者(living kidney donors, LKDs)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其生理方面而忽视了围手术期的精神健康。文章主要阐述了LKDs围手术期焦虑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和危害性,并介绍了围手术期焦虑的评估方法及缓解围手术期焦虑方法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改善LKDs围手术期精神健康,确保将LKDs围手术期生理及心理伤害降至最低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供者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的操作及护理方法。方法 本科室 2017.11-2020.5采用 COBE Spectra 6.1 血细胞分离 AutoPBSC程序对 35例年龄 1-14岁的儿童供者行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结果: 35 例儿童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顺利,均获得了足量的 MNC和 CD34+细胞数。供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一例发生采集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通过护理人员在采集前的准备和评估,心理护理和采集过程中的观察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熟练的操作技术等保障了儿童供者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双抗原夹心法试验(ELISA)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为单采血浆站选择适宜检测方法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2月份我站采集的4214份供血浆者血清标本分别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双抗原夹心法试验(ELISA)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后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4214份被检血清中,TRUST法阳性者6份,阳性率为0.14%,ELISA法阳性13份,阳性率为0.31%。4214份被检血清中,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的标本数为7份,比例为0.17%,结果一致的标本数为4207份,比例为99.83%,其中TRUSA法和ELISA法均为阴性者为4201份,阴性率为99.69%,TRUSA法和ELISA法均为阳性者为6份,阳性率为0.14%。结论血液安全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加强血液安全,选择一个灵敏度高的方法是我们单采血浆站为确保血液制品安全应有的责任,因此,笔者建议选择ELISA法为献血(浆)者样本的筛查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潜在器官供者捐献器官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XX市的798例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本地常住人口612名,外地来XX市人口176名,按照被调查对象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出生地将798名调查对象进行分组,使用器官捐献量表、死亡态度量表和家庭讨论意愿量表,对不同调查对象进行分组测评,比较调查对象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基线资料对捐献意愿的影响。结果男女被调查对象的器官捐献量表和家庭讨论意愿量表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以上学历者器官捐献量表和家庭讨论意愿量表评分高于大学以下学历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来自农村地区被调查者器官捐献意愿低于城镇被调查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公民器官捐献意愿受教育程度和成长环境影响较大,本文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及成长于城镇被调查者的器官捐献意愿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