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马西平和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炎继发癫痫患者42例,分为三组,卡马西平组、托吡酯组、丙戊酸钠组,并对三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及治疗疗效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卡马西平组、托吡酯组、丙戊酸钠组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85.71%、78.57%,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卡马西平组、托吡酯组、丙戊酸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57%、7.14%、14.29%,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相当,但采用托吡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更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马西平(CBZ)和托吡酯(TPM)与丙戊酸钠(VPA—2)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效果。方法:本研究课题主要围绕我院2019—2021年内收治的部分脑炎继发癫痫患者开展临床研究,依照纳排标准筛选其中的63名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将上述患者分为甲、乙、丙三个小组,分别采用CBZ、TPM和VPA—2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适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研究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三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后病情均有一定的改善,但是相比之下乙组患者在使用TPM治疗后出现的不适症更少,安全性相对较高(P<0.05)。结论:研究发现在针对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治疗中,无论是采用CBZ、TPM还是VPA—2都能对病情的改善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研究结果显示TPM的安全性较高,能够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托吡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拴线法建立大鼠(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托吡酯组,另外设立假手术组,每组10只大鼠,并于术后24 h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变化,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LE)阳性细胞数,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 mRNA。所有数据均用SPSS 17.0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2.85±0.32)分比(0±0)分,t=4.764,P<0.01]、脑梗死体积[(114.68±11.47)比(0±0),t=4.375,P<0.01]、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阳性细胞数[(48.92±4.89)个比(5.54±0.55)个,t=4.903,P<0.01]、TNF-α[(2.13±0.21)比(1.00±0.13),t=4.678,P<0.01]、IL-1β[(1.89±0.13)比(1.00±0.08),t=4.532,P<0.01]及IL-6 mRNA表达量[(1.98±0.16)比(1.00±0.05),t=4.893,P<0.01],TNF-α[(28.38±2.84)比(12.57±1.26),t=4.679,P<0.01]、IL-1β[(83.89±8.13)比(25.79±2.58),t=4.421,P<0.01]及IL-6[(63.58±6.36)比(33.48±3.35),t=4.249,P<0.01]含量,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κBα)[(0.88±0.07)比(0.07±0.01),t=5.890,P<0.01]及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 p65[(2.32±0.22)比(0.15±0.01),t=5.432,P<0.01]表达量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托吡酯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1.46±0.15)分比(2.85±0.32)分,t=5.786,P<0.01]、脑梗死体积[(70.38±7.40)比(114.68±11.47),t=5.370,P<0.01]、TUNLE阳性细胞数[(10.89±1.10)个比(48.92±4.89)个,t=5.421,P<0.01]、TNF-α[(1.42±0.14)比(2.13±0.21),t=4.345,P<0.01]、IL-1β[(1.02±0.13)比(1.89±0.13),t=5.124,P<0.01]及IL-6 mRNA表达量[(1.08±0.12)比(1.98±0.16),t=4.875,P<0.01],TNF-α[(15.42±1.54)比(28.38±2.84),t=5.658,P<0.01、IL-1β[(45.32±4.53)比(83.89±8.13),t=5.378,P<0.01]及IL-6含量[(44.38±4.38)比(63.58±6.36),t=4.209,P<0.01],p-IκBα[(0.18±0.02)比(0.88±0.07),t=5.432,P<0.01]及p-NF-κB p65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6±0.02)比(2.32±0.22),t=5.569,P<0.01]。结论托吡酯能显著的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与阻断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丙戊酸钠联合妥泰(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计24例小儿癫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A组(12例,丙戊酸钠治疗)、B组(12例,联合托吡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和CS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B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A组,B组CS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经过临床治疗,两组患儿癫痫发作频次、持续时间均有明显改善,相较于A组,B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 对小儿癫痫予以丙戊酸钠联合托吡酯治疗,可改善患儿神经功能,控制癫痫的发作。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托吡酯与盐酸氟桂利嗪联用对预防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在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中选取38例开展此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予托吡酯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内患者眩晕发作情况(眩晕强度采用VAS评分、眩晕频率、眩晕持续时间)和DHI评分。结果:治疗前的眩晕强度评分、眩晕发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和DHI评分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眩晕强度评分和发作频率显著较低,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显著较短,同时DHI评分显著较低。结论:托吡酯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治疗前庭性偏头痛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障碍,降低眩晕发作频率和眩晕持续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环喷托酯、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对不同年龄、屈光状态及调节性内斜视儿童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3~12岁屈光不正儿童283例(566眼)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所有患儿均先使用1%阿托品眼用凝胶点眼后电脑验光,并随机分为A组和B组。2组均按年龄分为3~<6岁组和6~<12岁组,3~<6岁组和6~<12岁组再分为无内斜近视组、无内斜远视组和伴内斜视组3个亚组。5周后,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恢复正常,A组使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点眼后电脑验光,B组使用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后电脑验光。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1%阿托品睫状肌麻痹前后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SE)差值、不同药物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差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阿托品散瞳后SE较散瞳前偏正,SE差值为1.75(1.00~2.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2,P<0.001)。差异在3~<6岁儿童、无内斜远视儿童及伴内斜视儿童中更明显(P<0.001)。A组使用1%阿托品散瞳后SE较使用1%盐酸环喷托酯后偏正,SE差值为0.25(0.13~0.50)D(Z=-11.49,P<0.001)。3~<6岁组使用1%阿托品后和使用1%盐酸环喷托酯后的SE差值在无内斜近视组、无内斜远视组和伴内斜视组分别为0.25(0.25~0.25)D、0.38(0.25~0.50)D、0.50(0.38~0.75)D(Z=-3.34、-7.36、-4.95,均P<0.001)。6~<12岁组的SE差值在3组为0(0~0.12)D、0.25(0.12~0.25)D、0.44(0.28~0.69)D(Z=-0.83,P=0.405;Z=-5.30,P<0.001;Z=-3.53,P<0.001)。B组使用1%阿托品散瞳后SE较使用0.5%复方托吡卡胺后偏正,SE差值为0.25(0.13~0.50)D(Z=-15.46,P<0.001)。3~<6岁组使用1%阿托品后和使用0.5%复方托吡卡胺后的SE差值在无内斜近视组、无内斜远视组和伴内斜视组分别为0.25(0.19~0.25)D、0.38(0.25~0.75)D、0.69(0.30~1.03)D(Z=-3.15,P=0.002,Z=-9.89,P<0.001,Z=-4.79,P<0.001)。6~<12岁组的SE差值在3组分别为0(0~0.12)D、0.32(0.13~0.38)D、0.50(0.41~0.50)D(Z=-1.37,P=0.171;Z=-7.15,P<0.001;Z=-4.37,P<0.001)。结论: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或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后散瞳验光SE与1%阿托品眼用凝胶点眼后散瞳验光的SE在6~<12岁无内斜视的近视儿童中相近,在3~<6岁和6~<12岁远视及伴内斜视儿童中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合并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痫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 方法 选取 201 7 年 6 月至 20 19 年 6 月 本院儿科收治的 60 例小儿癫痫合并抑郁症患儿当作研究对象 , 随机分成两组 , 参考组和实验组 , 参考组采用托吡酯治疗 , 实验组基于此联合拉莫三嗪治疗 ,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结果 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参考组 , 且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参考组 , 数据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 ( P <0.05 );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差异 ( P >0.05 ), 无意义 。 结论 小儿癫痫合并抑郁症采用托吡酯联合拉莫三嗪治疗 , 临床疗效突出 , 能够改善患儿抑郁症状 , 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和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对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12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巴喷丁联合文拉法辛组(观察组,64例)和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组(对照组,63例),均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后记录每个月头痛发作天数、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偏头痛特异性生命质量问卷V2.1(MSQ V2.1)评分、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并评估疗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57例完成3个月治疗,53例完成6个月治疗;对照组56例完成3个月治疗,50例完成6个月治疗。两组治疗3和6个月后每个月头痛发作天数、头痛VAS、HIT-6和PSQI明显小于治疗前[观察组:(16.31 ± 5.02)和(15.69 ± 6.31) d比(22.62 ± 3.27) d、(3.67 ± 1.60)和(1.91 ± 1.05)分比(5.09 ± 1.43)分、(49.34 ± 11.01)和(47.34 ± 9.05)分比(60.25 ± 11.61)分、(10.09 ± 2.81)和(9.68 ± 2.74)分比(13.50 ± 2.81)分;对照组:(14.58 ± 7.37)和(9.92 ± 5.07) d比(23.05 ± 5.24) d、(4.74 ± 1.15)和(3.16 ± 1.60)分比(5.90 ± 2.06)分、(42.77 ± 8.02)和(40.09 ± 9.72)分比(59.37 ± 9.08)分、(9.66 ± 2.71)和(8.62 ± 2.07)分比(14.61 ± 2.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和6个月后头痛VAS明显小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和6个月后MSQ V2.1功能限制、功能丧失、情感功能评分及总分均明显小于治疗前[观察组:(17.62 ± 9.81)和(16.01 ± 5.73)分比(36.96 ± 9.55)分、(12.17 ± 5.60)和(11.09 ± 3.27)分比(17.06 ± 6.08)分、(8.42 ± 2.17)和(8.94 ± 1.90)分比(11.40 ± 4.09)分、(33.24 ± 9.61)和(28.62 ± 5.04)分比(62.75 ± 14.02)分;对照组:(17.08 ± 8.73)和(16.79 ± 5.19)分比(36.82 ± 9.68)分、(9.04 ± 4.48)和(8.90 ± 3.46)分比(17.26 ± 6.01)分、(6.92 ± 2.61)和(5.15 ± 1.74)分比(11.30 ± 5.47)分、(31.65 ± 9.17)和(30.66 ± 6.04)分比(62.91 ± 1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和6个月后有效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或托吡酯联合文拉法辛均能减少慢性偏头痛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头痛程度,减少每个月头痛发作天数,改善睡眠,提高生命质量,疗效相似,但加巴喷丁不良反应仍需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