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子宫腺肌症中米非司酮结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诊疗效果。方法:选择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研究,总病例数74例,依据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予米非司酮诊疗,治疗组予米非司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诊疗,比较指标。结果:①治疗效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获得更高的水平(P<0.05);②痛经程度、月经量:治疗组较对照组,痛经程度更低,PBAC评分更低(P<0.05);③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P>0.05)。结论:子宫腺肌症中米非司酮结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诊疗效果显著,可改善痛经及月经量,安全有效,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妇科止血灵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本院妇科收治的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合计66例纳入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和联合妇科止血灵片治疗,比较患者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和子宫内膜厚度指标更优,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止血灵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对于需要经鼻清醒进行气管插管的病人,通过不同的给药方式使用右美托咪定,以此来观察病人应激反应情况。方法:本次选择96例病人,均来自于2020年5月份至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病人,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将其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每组24例病人,甲组病人仅提供表面麻醉,乙组病人提供表面麻醉辅以右美托咪定喷鼻,浓度为1ug/kg;丙组病人为表面麻醉加右美托咪定喷鼻,浓度为2ug/kg,丁组病人的麻醉方式为表面麻醉之后使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ug/kg,观察四组病人插管条件和插管时间及擦管期间生命体征情况。结果:通过对几组病人提供了不同的给药方式后,甲组评分最低,插管时间最长,丁组效果最佳,组间差异存在,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70例异位妊娠患者,以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参照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参照组74.28%,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参照组34.29%,组间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位妊娠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显著,可直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以米非司酮片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共选择100例患者,时间为2021~2022年。数字表法分组,均分两组。对照组,50例,以安宫黄体酮治疗。观察组50例,以米非司酮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 临床疗效中,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12月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表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研究组43例则再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性激素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体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LH(3.28±1.04)U/L、FSH(2.25±0.94)U/L与E2(96.37±10.15)p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最后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对照组、研究组总发生率分别为11.63%、16.28%,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明显,能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对象是66例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就诊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实施3HRZS(E)/6-12HREB治疗,在此基础上,注射治疗组(33例):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经泵治疗组(33例):经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探讨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后,经泵治疗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的痰菌转阴率更高[63.64%、93.94%,分别同注射治疗组的36.36%、54.55%比较](p<0.05)。经泵治疗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的病灶吸收有效率均更高[(60.61%、90.91%,同注射治疗组的33.33%、58.58%对比](p<0.05)。经泵治疗组症状(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午后低热、乏力、盗汗)好转所需时间均更短[(4.87±0.28)d、( 2.59±0.23)d、( 6.08±0.28)d、( 6.59±0.68)d、(7.48±1.04)d,与注射治疗组的(8.91±1.32)d、(4.88±1.21)d、(8.03±1.33)d、( 9.48±1.41)d、( 10.15±2.58)d对比](p<0.05)。结论: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除实施3HRZS(E)/6-12HREB治疗以外,进行经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癥汤联合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月接受治疗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予以米非司酮治疗的对照组(n=53)和给予化癥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观察组(n=53)。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瘤体和子宫体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雌孕激素水平。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得到明显降低;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及雌二醇(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癥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子宫肌瘤能降低瘤体和子宫体积,有助于改善雌孕激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崩证固冲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临床效果。 方法:方便撷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总体研究时段内就本院行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的82例病患作为对象。基于SPSS25.0软件生成的随机分组序列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予平行对照研究,单组各取41例。对照组单一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予以崩证固冲汤治疗。判别比对两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80.49%),比对所得(P<0.05);且该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2.07%),比对所得(P<0.05)。 结论:针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予以崩证固冲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效果优异,相较于单一用药更为理想,且不良反应甚微,安全性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2型糖尿病治疗中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6月-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33例),双数分到对照组(n=33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血糖水平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水平比较,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借助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治疗方法,取得的效果更佳,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均明显下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排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控制性促排卵(COH)治疗的PCOS患者124例(共333个COH周期),患者年龄26~39岁、平均年龄30.6岁,不育时间3~8年、平均不育时间4.6年。将患者根据不同给药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分次给药组为研究组,共61例,162个周期;1次给药组为对照组,共63例,17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曲格列酮、来曲唑、促卵泡激素(FSH)、尿促性腺激素(HM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平均周期用药量、成熟卵泡数、临床妊娠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研究组的平均周期用药量17.5支、临床妊娠率42.6%(26/61),高于对照组的14.4支平均周期用药量及25.4%(16/63)的临床妊娠率,而平均每个周期获得的成熟卵泡数2.11个及OHSS发生率3.3%(2/61),低于对照组的3.43个及15.9%(10/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次给药在PCOS患者诱发排卵治疗中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并降低OHSS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酸性终末期肾病患者疾病干预中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8例尿酸性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非布司他治疗,其中对照组使用40mg非布司他治疗,观察组使用20mg非布司他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肾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Scr、ACR、eGFR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 SCr、ACR均降低,eGFR均增高(P<0.05);治疗后两组SCr、ACR、eGF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尿酸性终末期肾病疾病治疗中利用不同剂量非布司他效果差异不大,其中20mg非布司他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临床利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氢吗啡酮不同镇痛方式对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三阶梯镇痛方案效果不佳的顽固性癌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组(HV组)和氢吗啡酮鞘内自控镇痛组(HI),每组30例。HV组静脉给予氢吗啡酮注射液,HI组鞘内给予氢吗啡酮注射液,两组均治疗10 d。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2 h、4 h、24 h、48 h、10 d,采用数字分级评分(NRS)评估两组镇痛效果;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爆发痛(BTP)的发生次数;采用Ramsay评分对患者镇静效果进行评价;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时间点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细胞活性的变化;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0 d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HI组患者NRS评分、BTP、Ramsay评分和PSQI评分与HV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RS:t=0.45,0.91,0.52,1.19,0.97,1.92;BTP:t=0.34,1.88,0.86,1.71,1.22,0.76;Ramsay:t=0.56,0.46,0.63,0.22,0.99,0.14;PSQI:t=0.86,1.25,1.46,1.05,0.57,1.93;均P > 0.05)。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CD3+、CD4+和CD4+/CD8+细胞活性均升高,且HI组均高于H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3+:t=3.72,3.12,2.85,3.13,2.44;CD4+:t=3.62,2.45,3.31,3.19,2.70;CD4+/CD8+:t=3.10,2.74,2.83,3.24,3.41;均P < 0.05)。HI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7/30),稍低于HV组的26.00%(13/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P=0.100)。。结论氢吗啡酮鞘内给药相比于静脉给药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可以有效镇痛,降低爆发痛发生次数,提高睡眠质量,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可以改善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