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11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1mg/kg单次肌肉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0.4mg/kg·d多次肌肉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94.64%(P>0.05);治疗后观察组β-HCG水平、腹部包块直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26.79%(P<0.05)。结论甲氨蝶呤单次大剂量肌肉注射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更有利于降低β-HCG水平,且不良反应更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111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55例)和对照组( 56例),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 1mg/kg单次肌肉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 0. 4mg/kg·d多次肌肉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96.36%、对照组为 94.64%( P>0.05);治疗后观察组 β-HCG水平、腹部包块直径均低于对照组 (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09%、对照组为 26.79%( P<0.05)。结论:甲氨蝶呤单次大剂量肌肉注射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更有利于降低 β-HCG水平,且不良反应更小。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了解异位妊娠临床治疗中联合用药米非司酮以及甲氨蝶呤时行不同给药方案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99例因异位妊娠而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患者,均联合用药米非司酮以及甲氨蝶呤,并以甲氨蝶呤临床给药方式的差异予以分组于阴道超声设备直视下穿刺用药的49例作A组,行肌注用药的50例作B组,统计两组用药情况,予以比较。结果A组49例中有46例(93.88%)成功治疗,而B组50例中则有49例(98.00%),(P>0.05);用药后,A组病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及其孕酮值都比B组病例高,(P<0.05)。结论当患者出现异位妊娠现象后,在予以用药米非司酮的基础上,以肌注给药为主要形式对甲氨蝶呤充分利用,有助于提升用药质量,推荐选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重点评估异位妊娠患者治疗中,予以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不同给药方式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遴选本院收治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样本,时间范畴:2021年1月-2024年6月,依据“抽签形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确保每组样本数量为30例),前者使用肌肉注射甲氨蝶呤0. 4 mg /kg·d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后者使用单次肌肉注射甲氨蝶呤1mg / kg 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着重探讨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口服米非司酮的基础上,一次性大剂量注射甲氨蝶呤(MTX)可有助于降低患者孕酮水平,提高治疗异位妊娠的成功率。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子宫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效果。方法:在2022.05~2023.05期间,研究样本包括80例瘢痕子宫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米非司酮顿服200mg+米索前列醇0.6mg),实验组(米非司酮口服使用75mg,12小时后连用25mg+米索前列醇0.6mg),各40例。结果:相较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完全流产率改善好,流产恢复状况改善好,(P<0.05);并发症发生率无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连续给药方式+米索前列醇,治疗瘢痕子宫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效果明确,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非司酮不同用药方案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进行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100例妇女,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两个治疗组,分别为治疗组A1采取200mg/d的剂量治疗,服用7天;治疗组A2采取100mg/d的剂量治疗,服用14天;同时选取50例人工流产术后残留妇女作为对照组(B组),采取头孢克肟治疗,观察这三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这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在治愈率上,治疗组为70%,对照组为24%。用药两周后,治疗组A1、A2的血β-HCG组间没有显著的差异;治疗组A1、A2宫内残留物缩小比较中,治疗组A1缩小的最显著;在治疗时间上,两个治疗组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对人工流产术后残留患者行米非司酮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并且剂量大、治疗时间短,其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米非司酮在依沙吖啶中期妊娠引产中的给药方法,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方法采取回顾分析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自愿接受中期妊娠引产的60例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三组依沙吖啶的给药方法相同,对于米非司酮,A组顿服给药150mg,B组顿服给药75mg,C组序贯给药150mg,分析三组患者的宫颈软化效果。结果A、C两组的宫颈成熟度评分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宫颈成熟度评分与A组相比明显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在依沙吖啶中期妊娠引产中的效果不受给药方法影响,小剂量的米菲司酮更有助于增强宫颈软化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不同用药方法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9例人工流产术后残留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等三个不同组别,各组别病例数均为23例,临床分别给予其口服50mg/d米非司酮、100mg/d米非司酮与头孢克肟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用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A组与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91.3%,与C组患者的69.6%相比,均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A、B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与B组患者的26.1%相比,P<0.05,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流产术后残留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整体治疗效果良好,但大剂量用药易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故临床治疗该症时,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发展谨慎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流产患者采取米非司酮不同用药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择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200mg米非司酮治疗)、对照(50mg米非司酮治疗)组,对比治疗结局。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7.22%、75.00%;研究组更高;研究组产妇疼痛评分为(3.90±2.13)分,对照组为(8.95±1.39)分,研究组更低;研究组出血量、出血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分别为(14.35±5.68)ml、(4.46±0.28)d、(13.22±5.47)min,研究组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工流产患者采取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临床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采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年限为2015年4月-2017年4月,符合标准的有104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11比例,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mg/次米非司酮,n=52)与对照组(12.5mg/次米非司酮,n=52)。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2%(50/52)、82.7%(43/5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子宫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治疗中,采用25mg/次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复方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本院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98例,所有妇女妊娠时间均不超过49天,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流产率、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流产后转经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49例患者中流产成功41例,流产失败7例,总流产率为83.67%;观察组49例患者中流产成功48例,流产失败1例,总流产率为97.96%,两组患者的总流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后的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的阴道出血时间都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但流产后的转经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服药后均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3%,观察组为28.57%,两组数据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复方米非司酮终止早期妊娠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总流产率、缩短患者孕囊排出时间和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且患者转经时间也较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