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抑郁状态进行分析,探究其护理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年 12月 -2019年 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神经内科疾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评估期临床效果。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对 64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强化护理干预。结果:就本次实验的数据中来看,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上看,护理前的观察组 32名患者的 SAS、 SDS评分为 (42.1±2.8)分、( 44.1±3.3)分,对照组 32名患者则为 (44.8±3.4)分、( 42.6±1.9)分;护理后的观察组的 SAS、 SDS评分为 (22.6±2.1)分、( 24.7±1.2)分,对照组则为 (40.7±2.1)分、( 39.6±3.6)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脑出血患者抑郁状态,情绪状况维系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发生情况。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运用医院版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对我院卒中后失语患者进行测评,根据年龄是否大于75周岁,分为非高龄组和高龄组,并分析两组抑郁发生率及抑郁严重度。结果高龄组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发生率为68.42%,显著高于非高龄组44%。两组抑郁严重度虽无统计学差异,但高龄组重度抑郁发生率高于非高龄组。结论高龄卒中后失语患者更易发生抑郁。因此,对于高龄卒中后失语患者应早期进行抑郁情绪评估,及时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52例乳腺癌患者纳入到本研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综合干预组(n=26)与对照组(n=26),后者进行常规护理,前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结果在护理干预前,综合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在SAS与SDS评分并无显著差异,护理完成后,综合护理组无论是在SAS评分,还是在SDS评分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妇科炎症患者抑郁状态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纳入86例在我院治疗的慢性妇科炎症患者,选取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8月。所有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常规组(n=43,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43,常规护理+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两组患者护理后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妇科炎症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提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改善患者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例)和观察组(n=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两组护理前后HAMD评定。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总满意度95.45%高于对照组84.09%(P<0.05);两组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定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抑郁状态,加强患者身体机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予以选取,实验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5月,样本共计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参照组(35例)施以常规药物治疗,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研究组(35例)施以心理健康教育,比对组间治疗前后SDS评分、CSS评分、SPBS评分、MMSE评分。结果:治疗前组间SDS、CSS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DS(45.06±3.27)分、CSS评分(12.28±4.65)分均比参照组要低(P0.05),治疗后SPBS评分(32.15±3.88)分相比参照组(34.21±4.05)分要低,MMSE评分(25.29±2.79)分相比参照组要高(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予以选取,实验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5月,样本共计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参照组(35例)施以常规药物治疗,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研究组(35例)施以心理健康教育,比对组间治疗前后SDS评分、CSS评分、SPBS评分、MMSE评分。结果:治疗前组间SDS、CSS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DS(45.06±3.27)分、CSS评分(12.28±4.65)分均比参照组要低(P0.05),治疗后SPBS评分(32.15±3.88)分相比参照组(34.21±4.05)分要低,MMSE评分(25.29±2.79)分相比参照组要高(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为80例脑梗死患者(2023.3-2024.3),以HAMA、HAMD量表测量样本的焦虑、抑郁情况,按测量结果进行分组,对照组为非焦虑、抑郁患者,观察组为焦虑、抑郁患者,对照组间焦虑、抑郁评分,神经状态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将相关治疗施于观察组患者,对比其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结果:观察组HAMA、HAMD得分低于对照组,MMSE得分低于对照组,NIHS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HAMA、HAMD得分与MMSE得分负相关,与NIHSS得分正相关,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A、HAMD、MMSE、NIHSS评分相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对其认知功能存在一定影响,需临床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及时的干预,以此有助于改善其认知功能。
简介:【摘要】 目的 对临床医学学生实习阶段的抑郁状态进行筛查分析并研究相应的应对方法。方 法 本次研究选取于2024年7月在本院实习的学生223名为研究对象。使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学生实习过程中抑郁状态的筛查,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及时干预,避免出现自杀等恶性不良事件。结果 参与调查问卷学生总人数223人,男生77人,女生146人,其中护理实习生47人,医师实习生176人,平均年龄24.5岁。问卷统计结果显示:重度抑郁8人,占比0.04%,中度抑郁5人,占比0.02%,轻度抑郁15人,占比0.07%,正常195人,占比87%。结论 实习期间学生的抑郁状态发生率高,需要教学人员需要进行及时的干预与引导。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太极拳练习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抑郁状态的疗效及12月后随访.方法:将105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刺加太极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及康复锻炼,对照组口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片,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针刺加太极组接受针刺加太极拳练习治疗,连续针刺治疗1个月,太极拳练习12个月.在治疗前、治疗1月及12个月后随访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NIHSS和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月后,两组NIHSS、BI和HAM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S或P<0.01);治疗结束12月后随访时两组NIHSS、BI和HAMD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脑卒中临床疗效方面针刺加太极组组总有效率为84.4%,高于对照组的68.9%(P<0.05);抑郁疗效方面针刺加太极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结论:针刺联合太极拳练习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抑郁症状的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