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护理病区急救药品、物品规范化管理。方法 收集该院护理质控小组2019年1月~2021年6月对六个护理病区急救车和备用药品及器械贮存柜进行质控检查情况。护理质控小组每月进行一次质控检查,共30次,护理部每季度进行统计汇总共12次。本次以护理部每季度归纳结果统计,历次检查结果中同一问题仅作一次统计。各病区贮备急救药共19个品种,各品种数量多寡不一;急救物品18件,根据临床需要配备,但全院各病区的每辆急救车和备用药品及器械贮存柜内药品、物品数量一致。结果 2019-2020年季度汇总涉及药品及药品管理5个问题;涉及急救车物品9个问题,涉及电动吸引器3个问题,其他物品6个问题。2021年始,在原有“五定”原则基础上,增加了全院执行的急救药品、物品摆放管理“五统一”制度,新制度执行后,质控查出涉及急救物品管理有2个问题,涉及心电监护设备2个问题,涉及跟踪管理1个问题,相较于两年有明显提升。已杜绝了药品基数不符和急救物品不洁等现象,同时出现了个别新的问题。结论 遵循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原则,不断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新人新手培养培训机制,可有效提高护理病区急救药品、物品管理质量,防范医疗护理责任风险,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 标签: 护理院 病区 急救药品 急救物品 存在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模式临床价值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62例在本院进行急救的急性左心衰患者,选取方式为随机,选取时间为2015年-2017年。按抽签的形式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实验组31例。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常规急救模式。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优化急救护理模式。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急救效果。结果对照组急救护理干预效果低于实验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急性左心衰急救护理中,可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模式,效果显著。

  • 标签: 心衰 急救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救护理和绿色通道的联合应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抢救效果改善情况。方法:以2019年8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急救治疗的梗死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通过急救与绿色通道衔接联合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总急救时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急救转归有效率97.62%显著优于对照组88.09%,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院前急救 抢救时间 转归情况 AMI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创伤性休克病人抢救效果实施应用急诊护理的效果展开深入探究。方法 研究样本是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经过随机分组后,一组50例,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对照组);一组50例,接受急诊护理。详细分析和记录各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抢救时间和纠正休克状态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院前急诊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溶栓与院内溶栓治疗的时间、血管再通率、心源性休克及1年内生存率。方法应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8mg静脉推注,42mg90min内静脉滴入,同时配合普通肝素静脉应用)。结果经统计学处理,A组(溶栓组)比B组(院内溶栓组)溶栓时间提前了(150±120)min,血管再通率提高了14.47%,P〈0.05,心源性休克减少了6.63%,P〉0.05,1年内生存率提高了13.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比院内溶栓治疗争取了时间,降低了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提高了血管再通率及生存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把其应用到急性左心衰患者中,对其救治时间、治疗疗效的作用、效果。方法:2020年4月-2021年5月,于我院接收并对其进行治疗的急性左心衰患者,共102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51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51例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2组患者都施予救治,比较2组病人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救治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对比更短,P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中西医结合治疗 院前救治 治疗疗效 常规治疗 救治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时采用个性化护理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观察时间段设置为2019年4月--2021年4月,选择观察患者为我胸痛中心的急性心肌梗死76例,选择的分组方法为随机分成个性组与常规组,选择的护理方法分别是个性化护理和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个性组和常规组急救时间、入院时间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时应用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之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患者行个性化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方法:择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本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期间设立两个小组,即研究组、参照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两组,分别使用个性化护理方法和常规护理,每个小组有30名护生,对护理后的整体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出诊、入院和急救时间短于参照组,急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和转运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可缩短远期急救时间,促进急救成功率提高,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个性化护理 院前急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我国的疗养已经有大约 50 多年的发展历史,现如今已经进入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的发展历史时期,我国疗养的发展理念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参照过去发展的经验与国内外疗养发展的优秀经验结合我国疗养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我国疗养跨世纪的理念管理模式的转变,提供新的想法,策略以及目标。

  • 标签: 跨世纪疗养院 管理模式 构思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与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组,观察组行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急救模式,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急救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有效缩短了各项急救时间,并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模式 急性脑卒中患者 急救时间 急救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6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个性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急诊护理,个性组患者则给予个性化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反应、急救以及入院治疗时间。结果个性组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入院时间等均要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中给予患者有效的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出诊反应、急救以及入院等时间,节省治疗时间,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个性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突然出现冠状动脉堵塞的情况,相应部位的血流无法进行正常的流动,进而导致心肌出现持久性的缺血缺氧的情况,导致患者的心肌出现死亡等情况,患者往往具有发病较急、疾病发展较快的特点,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1。本次研究就对该症患者在急诊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详细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60例,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个性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62.12±3.11)岁;个性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61.96±2.25)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常规组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工作,包括对患者进行检查、相应的处理等。1.2.2个性组个性组患者则在常规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护理,详细内容如下。(1)及时出诊在急诊电话后,医院要迅速安排护理人员以及医生进行出诊,并通过电话告知患者或者家属,将患者的体位调整为平卧位,并且指导其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要求其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现场。(2)现场护理急诊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告知患者保持冷静和镇定,然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工作,为患者打通经脉通路等,为患者之后的治疗打好基础,同时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监测,以免患者出现任何异常的情况,针对患者的不良情况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3)心理护理该症患者发病后,一般会出现较为剧烈的胸部疼痛,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躁不安等情况,使得患者的心理出现较大的负担,而不良的心理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出现加重,因此护理人员应当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疏导工作,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告知患者对治疗要有信心,向患者介绍成功治疗的病历,协助患者树立信心。(4)转运护理急救结束后,应当安排患者进行转运工作,告知患者进行转运和医院治疗的必要性,向患者和家属阐述不转运治疗可能出现的情况,尊重患者和家属的选择;经过家属和患者同意后,即可开始进行转运工作,转运的同时专人要告知医院患者目前的情况,要求医院做好相应的准备,保证患者在到达医院后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对于情况较为危机的患者则要安排绿色通道,保证患者能够第一时间接受治疗。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以及急救时间进行记录,将相关数据进行比较。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2.0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个性组出诊反应时间为(50.13±3.96)s,常规组出诊反应时间为(99.45±32.78)s,t=8.181,p=0.000;个性组急救时间为(20.11±5.23)min,常规组急救时间为(35.96±6.33)min,t=10.573,p=0.000;个性组入院时间为(2.56±0.23)小时,常规组入院时间为(3.89±0.36)小时,t=17.052,p=0.000;个性组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入院时间等均要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种因素均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例如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以及吸烟饮酒等,而临床中为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治,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和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2。个性化护理是临床医疗和护理发展而出现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护理方式,该种护理方式要求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首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了解,之后再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患者全面有效的临床护理,保证的所有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的处理,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在本次研究中,使用个性化护理进行院急诊护理的个性组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入院时间等数据均要好于使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的常规组。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中给予患者有效的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出诊反应、急救以及入院等时间,节省治疗时间,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吴琦亮.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7)101-102.2孙青玲.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5)148-14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馈控制的PDCA(戴明循环)法在降低消毒供应中心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20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2021年11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20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馈控制的PDCA法管理,对比两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感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15.00%(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基于馈控制的PDCA法可以降低感发生率,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 标签: 前馈控制 PDCA法 消毒供应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馈控制的PDCA(戴明循环)法在降低消毒供应中心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20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2021年11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20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馈控制的PDCA法管理,对比两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感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15.00%(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基于馈控制的PDCA法可以降低感发生率,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 标签: 前馈控制 PDCA法 消毒供应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多发伤抢救中运用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指标,分析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对于多发伤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急救时间、到时间、抢救室救治时间、到达手术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多发伤患者,实施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抢救效率,对于患者而言临床价值高,值得研究推广。

  • 标签: 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 多发伤抢救 急救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 5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5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25 例患者接受个体化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急诊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6.00 %,对照组为 80.00 %, 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实施个体化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个体化护理 院前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常规护理对照组,早期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抢救无效死亡率、抢救介入时间和术前准备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为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早期急诊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抢救无效死亡率,缩短抢救介入时间和术前准备时间。

  • 标签: 创伤性休克患者 早期院前急诊护理干预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外伤急救中应用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0.1-2021.2月我院接诊的88例外伤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4例。参考组接受一般护理,实践组接受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到病房时间、救治效果。结果:实践组急诊到病房时间较参考组更短,而抢救成功率高于参考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外伤急救中,实施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能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外伤急救 危机管理 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 救治效果
  • 简介:急诊医疗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临床医疗中的独立体系,在急诊医疗培训和院校学生教育方面,国内各省市尚无统一的培训纲要,临床教学方面急待切实可行的方案及培训模式出台。急诊医疗临床训练是急诊医学临床培训中最重要的内容,目前也无系统完善的教学方案制订出来,而实际医疗工作中对急诊医师的要求却在提高。

  • 标签: 医学教学 急诊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发生重症中暑情况时,使用无缝链接急救护理模式的作用及成效。方法:挑选出60例2019年6月到2021年9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急救的重症中暑患者,使用分别抽样法进行平均分组,将主要使用无缝链接急救护理模式的30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将主要选择正常护理模式的30例患者设定为参照组,检查经过护理后的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内体温波动情况,分析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基本恢复状况,最后统计患者采用两种护理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体温波动情况方面,经过急救2h后,实验组患者体温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与参照组患者相比,差异较为明显(P

  • 标签: 无缝链接急救护理模式 重症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