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依托于现有技术优化并验证基层医院卒中绿色通道,使更多患者实现了在“溶栓时间窗”内精准溶栓治疗。方法:选取 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进入我院脑卒中绿色通道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组为我院开始采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软件系统以后救治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绿色通道。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到完成影像学检查时间(door-to-image time,DIT)、入院到注射静脉溶栓药物时间(door-to-needle time ,DNT)、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 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量表评分、溶栓后7天 NIHSS 评分、MRS评分及ADL评分。结果:实验组DNI及DIT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风险防范式护理配合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对比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的13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组使用了风险防范式护理配合风险警示标识进行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另一组没有使用此种管理方式。通过对两组的护理操作、医疗事故发生率以及患者安全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评估风险防范式护理配合风险警示标识的效果。结果: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配合风险警示标识的患儿组,在护理操作规范性上表现更好,医疗事故发生率较低,患者安全满意度较高,相较于未使用此种管理方式的患儿组差异显著。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配合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积极的效果。通过引入此种管理方式,可以提升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并增加患者的安全满意度。建议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广泛应用该管理模式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运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肾内科患者126例,科室于2017年6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均63例,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12.70%(8/63),与实施后3.17%(2/6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风险管理实施前85.71%(54/63)与实施后98.41%(62/6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内科患者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下,对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积极作用,应在护理管理实践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