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背景:峡部裂是青少年腰痛的常见原因,也是造成后期腰椎滑脱的危险因素.目的:研究峡部清理取髂骨植骨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峡部清理取髂骨植骨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患者128例,均为单节段双侧峡部裂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峡部裂节段分布,疼痛程度,下肢根性症状.术前根据CT横扫将峡部裂分为Ⅰ型线型,Ⅱ型中间型;Ⅲ型硬化型.术后使用CT矢状位重建判断愈合情况,连续性的骨痂形成为峡部愈合的标准,记录愈合时间.愈合取出内固定后测量运动节段的活动度.分析手术并发症.结果:128例患者中97例获得随访,随访患者平均年龄(23.0±4.5)岁(17~36岁),均为男性.腰5峡部裂81例,腰4峡部裂13例,腰3峡部裂3例.术后6个月愈合41侧,双侧愈合17例;术后9个月愈合94侧,双侧愈合34例;术后12个月愈合159侧,双侧愈合72例,CT分型Ⅰ型患者均愈合.术后1年愈合率为81.9%.术后24个月愈合率92.3%,其中15侧未愈合.双侧未愈合6例,均为CT分类中的Ⅲ型.腰痛VAS评分由术前(7.2±2.1)分减轻为末次随访时的(1.3±0.4)分(P<0.05).腰椎JOA评分自术前的(21.0±3.2)恢复到末次随访时的(27.6±1.0)(P<0.05).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25例,运动节段平均活动度5.0°±2.7°.术后无脑脊液漏,无神经损伤,无术后感染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3例.结论:峡部清理取髂骨植骨运动节段固定治疗青年腰椎峡部裂的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保留固定节段部分活动度,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5年2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72例,随机编号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根据常规治疗方案配合医生对患者临床病情及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产前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体重。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前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应用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出血量,增加新生儿体重,确保孕产妇及胎儿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以及处理方法.方法通过将本院收治的165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分观察组(植入组)118例,对照组(非植入组)1532例,对比分析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以适时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结果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孕次2次及以上、有产后出血史、剖腹产史、宫颈膨大,胎盘植入患者多形成瘢痕子宫.处理方法多采取子宫切除以降低死亡概率.结论中央性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危害性较大,应高度重视其产前高危因素,对其早期诊断,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降低子宫切除率.关键词中央性前置胎盘;植入性胎盘;高危因素;终止妊娠;手术子宫切除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21-01
简介:摘要现代社会中,随着医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随着现代医疗市场的改变,现在的医院面临着愈来愈大的挑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好的护理服务可以大大提高医疗工作质量,尤其是洁净部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该树立服务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简介:摘要目的对视网膜中央和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进行眼底新生血管的临床分析。方法随机选取120例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视网膜中央和分支静脉阻塞患者,对其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发病后的半年内,缺血型CRVO患者视盘新生血管的发病概率明显高于非缺血型CRVO患者,在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和荧光素渗漏的发生比例方面明显高于非缺血型CRVO患者,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方面高于非缺血型CRVO患者;非缺血型BRVO患者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方面低于缺血型BRVO患者。结论缺血型RVO与非缺血型RVO相比,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病率明显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 94例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措施,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 47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产后出血量、妊娠终止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10.6%,明显低于常规组 27.7%, P< 0.05。结论:将综合护理措施应用在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护理中,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其度过危险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运动对中央气道径线值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3—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招募60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5~54(34.0±9.1)岁.志愿者均行胸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于深吸气末、深呼气末分别扫描全肺,薄层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使用特殊纵隔窗(窗宽500HU,窗位-100HU)在吸气末、呼气末时测量中央气道横截面积,计算塌陷指数,测量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夹角(隆突角,∠C)、右上叶-中间支气管夹角(∠RI)、右中叶-右下叶支气管夹角(∠RMI)及左上叶-左下叶支气管夹角(∠LUI),并观察吸气末、呼气末时中央气道的形态改变.结果深呼气末,中央气道横截面积均少于吸气末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气管塌陷指数为19.7%±8.6%;右主支气管、中间支气管、右上叶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和右下叶支气管塌陷指数分别为21.4%±9.6%、14.7%±6.2%、15.5%±5.7%、10.1%±3.6%、24.5%±9.1%;左主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塌陷指数分别为24.0%±9.4%、15.1%±5.0%、27.6%±10.7%.左侧中央气道中,各级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96,P〈0.05);其中左主支气管、左下叶支气管的塌陷指数较大,与左上叶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右侧中央气道中,各级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154,P〈0.05);其中右主支气管、右下叶支气管的塌陷指数较大,分别与右上叶支气管、中间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塌陷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呼气末与吸气末时比较,∠C增大,∠RI、∠RMI、∠LUI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LUI吸气-呼气差值最大.深吸气末时,中央气道的轴位横断面多为类圆形或卵圆形.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