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青年脑梗死与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以期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8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和80例青年脑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对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经统计发现,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意识障碍、共济失调以及失语。两组患者接受机体肌肉复诊,160例患者肌张力改变、肌力下降、腱反射发生变化、病理征以及脑膜刺激征突出等。其中脑梗死组意识障碍17例(21.3%)、肺部感染14例(17.5%)、死亡率3例(3.8%)以及经治疗丧失工作能力27例(33.8%),显著低于脑出血组意识障碍31(38.8)、肺部感染32例(40.0%)、死亡率11例(13.8%)以及经治疗丧失工作能力34例(42.5%),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脑出血组患者安静起病21例(26.3%)显著低于脑梗死组安静起病49例(61.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与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既具有相似处,又兼具不同,如二者起病形式有所不同,脑梗死相对于脑出血而言相对缓慢,脑梗死的临床预后浩宇脑出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5月以来所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分段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普通护理组(50例)和综合护理组(50例)。普通护理组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综合护理组在普通护理组基础上增加综合化护理。评价(1)家属满意率;(2)护理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3)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综合护理组患者家属满意率显著比普通护理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综合护理组护理后NIHSS评分、ADL评分显著比普通护理组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综合护理组并发症显著比普通护理组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综合化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改善其神经功能、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家属满意,值得推广。
简介:(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京泰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泰州225300)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9年4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经CT、MRI确诊均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患者合并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失语、恶心、呕吐、昏迷,出血部位为脑叶出血、基底节出血、脑干出血以及其他部位出血,平均出血量为32.4ml。患者入院后给予绝对卧床休息,采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脱水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痉挛、改善脑细胞代谢、控制血压、止血、抗凝、防治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对症处理等。结果64例脑出血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10例(15.62%),显效33例(51.56%),好转11例(17.19%),总有效率为84.38%。患者住院时间为7—48d,平均27d。结论采用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止血、防治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对症处理等治疗脑出血,治疗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出血患者78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3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微创治疗方法予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出血,采用微创方法予以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0例,利用随机法将其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参照组方法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的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护理干预可知,实验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预后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高血脑出血压术后病例10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和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后均比其相应的治疗前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术后康复应与治疗并进,药物治疗仍很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在护理中采取临床路径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44例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42例患者选择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和身体指标的改善,值得推荐。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9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并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在护理中采取临床路径措施,有助于身体恢复,提高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减少身体不适,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探析院前急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对照组发病接诊后进行常规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治疗,不进行院前急诊治疗,观察组进行院前急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结果观察组病死率(2.3%)、抢救成功率(95.3)及致残率(2.3%)均优于对照组(18.6%)、(72.1%)、(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诊对于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非常有利,可以降低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急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被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临床症状采用神经内科急救措施,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20例患者通过神经内科治疗之后,治愈率为90.83%,平均出血量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出血量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25.83%,平均住院时间为(10.9±8.5)天。结论神经内科急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显著,能够对患者的病情给予有效的控制,并且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控制患者的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ICC临床护理措施,分析总结其护理对策,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本研究中40例患者置管时间为20~86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导管脱落、导管堵塞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等情况。3例患者置入静脉导管后1周内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应用PICC予以静脉输液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