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我院行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00例患者,根据检查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检查护理,研究组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造影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显著小于对照组,冠脉图像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冠脉图像质量,提高造影成功率,且对心率影响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论述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方法选取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按照入院的时间分成两个小组进行护理,主要分成护理1组与护理2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50人,对护理1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对护理2组的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来进行研究。结果护理2组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血栓情况显著低于护理1组的患者,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显著高于护理1组的患者。结论针对两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有显著的差异,运用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临床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系统化护理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一年之内收治的76例颈动脉存在明显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根据均匀分组法随机分成普通组与系统组,普通组患者单纯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系统组患者则在上述常规性护理基础上联合接受系统化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系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之后的相关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指标情况明显优于普通组患者,双方基本数据比较后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护理工作开展当中,系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2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分组原则以入院顺序奇偶性为主,分对照组(36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试验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护理工作),比较护理效果、护理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AS斑块面积。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1.66%)显著较对照组(72.22%)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护理前1周,试验组IMT、颈AS斑块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护理干预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缩小,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血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护理中,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强化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改善其血管粥样硬化情况,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6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康复护理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34例患者给予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动脉硬化指症以及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个体动脉硬化症状以及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强化组(n均为60),在常规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普通组行阿托他汀一般治疗,强化组行阿托他汀强化治疗。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普通组和强化组依次为76.67%、93.37%,强化组高于普通组(P<0.05)。在预后良好率上,普通组和强化组依次为80%、95%,强化组高于普通组(P<0.05)。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予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所收治的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共230例作为临床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予以非介入治疗,观察组予以介入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予以观察。结果在实施2种治疗方法后,观察组住院病死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心律失常产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着P<0.05的显著差异。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临床患者而言,予以介入治疗方案能够将预后效果显著改善,将临床病死率以及心律失常产生率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监护室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康复的临床意义。方法64例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患者给与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护理措施,在护理措施干预前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后护理措施干预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不大,在经过护理措施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研究组患者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减轻或缓解监护室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和恐惧的不良情绪,具有较高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本院急诊科从2009年2月-2011年7月收治的,符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0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及观察组。对25例治疗组患者,将0.36毫米BMW冠状动脉导丝送入到闭塞血管的远端,沿着该导丝置入血栓抽吸导管,在持续负压情况下从血管的近端到血管的远端缓慢地推抽2-3次,造影显示血栓影消失后可以将支架直接置入;而对25例观察组患者行常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对将两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血管开通率,住院以及出院期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及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治疗组无一例复流发生,且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PCI应用中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6例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冠脉造影的特点。结果36例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在采取临床冠脉造影确认正常后患者9例,剩余2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异常,动脉造影对冠心病患者的检测符合率为77.8%;28例冠脉造影检测异常的患者中5例左心室肥大并发劳损、3例出现左侧前分支传导阻滞,2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0例心房颤动、6例室性或房室早搏。结论心电图变化不应作为临床冠心病患者特异性的参考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方面其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可全面且客观的反应心脏血流供应情况,然而诊断冠心病还需综合临床具体实际情况,不能仅仅通过心电图或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瑞舒伐他汀预防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收的84例冠状动脉支架患者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展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率与再狭窄率。结果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普通支架再狭窄率、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率、总再狭窄率,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炎性因子IL-6、血浆超敏C-蛋白,对照组患者均没有观察组患者效果好(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方法治疗冠状动脉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可降低再狭窄率,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ST1((mammaliansterile20-likekinase1)在同型半胱氨酸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0μmol/LHcy)、同型半胱氨酸组(100μmol/LHcy)和干预组(100μmol/LHcy+叶酸+维生素B12),48h后收集细胞,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MST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cy组MS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P<0.05),内皮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Hcy组相比,Hcy+叶酸+维生素B12组MS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1),内皮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MST1参与了Hcy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叶酸+维生素B12能够减轻Hcy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给予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老年冠心病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中抽取100例作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抽签方式分组,治疗组(n=50)应用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照组(n=50)则经股动脉入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就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4.0%,其复发率是2.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6.0%,其复发率是14.0%;2组指标有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给予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且不易复发,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及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介入的治疗时间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对实验1组发病6小时以内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实验2组发病6小时以后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1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VI、LVEF、LVESVI等左心功能指标与实验2组患者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1组患者的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3.33%)与实验2组患者(10.00%)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越早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越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左心功能及预后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胱抑素C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本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期间诊疗的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是否存在粥样斑块,将患者划为斑块组45例、对照组45例,且借助PENIA法(颗粒增强散射比浊法)的使用,对患者血浆CysC、生化指标予以测定。结果斑块组患者CysC、TG、TC、LDL-C、HCY等指标较高于对照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C、LP-α指标较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数据相似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ysC和HCY、年龄间呈现正向关联,即r=0.458/0.437,P<0.05;但年龄、HCY间无相关性,即r=0.133,P>0.05。结论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而言,血浆CysC水平和粥样斑块存在关联,而其更是和患者年龄、HCY等因素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