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分析安全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手术室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 2017年 4月至 2019年 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 9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安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器械准备、消毒隔离、操作标准评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安全护理模式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妇产科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分为常规护理组以及个性化护理干预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项分值比较,P>0.05;护理后,个性化护理干预组SCL90各项分值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个性化护理干预组护理服务的质量(包括护理熟练度、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巧、护理服务主动性)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个性化护理干预组产妇分娩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妇产科产妇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可更好促进产妇的恢复和满意度的提高,提高产妇的遵医行为,并有利于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护理临床教学中采取医护结合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了在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之间,在我科实习的护士共计100名,展开了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带教,另一组是采用了观察组(采取了医疗结合模式),分别对两组的带教成绩、自我评价和满意度进行了观察。结果:在技术得分、理论得分和综合得分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理解记忆的加深、学习兴趣的激发、临床三基能力的深化、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加强、沟通能力的加强等自我评价方面都要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P<0.05);两组学生在教学方面的满意程度,分别为96.00%和84.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医护结合模式应用到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可以提升护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能力,提升护士对教学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对减轻妇产科患者切口疼痛及促进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4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征得产妇同意,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选择普通缝线进行切口缝合,研究组使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进行切口缝合,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指标和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的切口疼痛、拆线疼痛方面,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出院前切口愈合率为94.3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可减轻产科患者的切口疼痛并促进切口愈合,临床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分析并研究妇产科护理中的感染问题。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50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500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病例数、感染发生部位进行统计,并观察发生感染的患者和未发生感染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500例妇产科患者中,共有2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其中妇科感染患者有17例,产科感染患者有3例。感染发生部位方面,妇科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道和泌尿道,产科感染主要发生在切口和呼吸道。住院时间方面,发生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较未发生感染患者明显更长(P<0.05)。结论妇产科的护理环节较多,引发感染的因素较为复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对可能引发感染的因素进行规避,对容易发生感染的部位进行加强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