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究习惯后足着地者和习惯前足着地者在跑步支撑期下肢动力学的不同。方法:采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采集力学指标,1000Hz)采集受试者跑步支撑期(测试足从足着地到足离地)的动力学数据。结果:习惯后足着地组(RFS)在支撑时间上比习惯前足着地组(FFS)的时间微长,但二者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RFS组在支撑期内外方向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均小于FFS组,且呈显著差异(P<0.05);RFS组在支撑期前后方向的最小值(即制动力峰值)和最大值(即加速力峰值)均要高于FFS组,且呈显著差异(P<0.05);FFS组在支撑期垂直方向的最大峰值力和第一载荷率均高于RFS组,但不具有显著差异,且出现峰值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跑步时不同的着地方式影响了下肢的生物力学特征,习惯后足着地者跑步支撑期下肢动力学特征与习惯前足着地者主要在内外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差异。
简介:1侧踹腿堵击技术的特点作用在散打运动中,侧踹腿不光能起主动进攻,还具有重要防守的作用,能够给对手制造重击。侧踹腿堵击的运动形式与踹腿相同,由于它更强调快速,在实践中多以前侧踹腿踹击对方的腹部、头部等,由此可以破坏对手的进攻组合动作和有效距离。由于散打的技术在不断的提高,散打竞赛规则的变化比赛时运动员必须戴护头、穿护胸,从而加大了打击面积,侧踹腿堵击被运动员和教练员越来越重视。1.1技术特点侧踹腿的堵击的特点具有预兆小、启动快、力点准、方法巧,可在中、远距离攻击对手的正面部位。堵击侧踹腿由于加速时间稍长,力量大速度很快,非常适用于防守反击,主要用以向对方施以重击。在武术中常讲一句话:“你不动我不动,你欲动我先动”。当对手用低腿法打击我下肢时,第一反应就是迅速提膝防守,同时展髋踹出侧踹腿,成功完成防守反击技术。侧踹腿堵击时高可击头,中可击肋,下可击腿,其中击打最具有威力就是身体正面的面部、胸部、腹部、肋部、腿部等部位,侧踹腿广泛的攻击面和多样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膝关节、髋关节和腿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骼腰肌的力量同样也是制约侧踹腿力量的重要原因。2踹腿堵击的训练方法侧踹腿堵击的训练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空击练习、实物练习、...
简介:一、前言189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得(旧译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由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内做投准的游戏受到启发,发明了篮球运动。当初称为篮球游戏。美国、苏联等篮球强国在儿童少年的训练中,十分注重趣味性,大量使用游戏训练法。这种手段能引起儿童少年的浓厚兴趣。他们中间许多人后来之所以能成为出类拔萃的球星,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采用的游戏练习法。国内不少中、小学和少体校的篮球教学训练普遍存在着成人化的倾向,不考虑青少年和儿童的年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手段贫乏、单调、陈旧。无疑,这不利于青少年篮球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游戏练习法在篮球技术教学训练中的效果。二、研究方法浙江师范学院体育系一年级(83级)女生二个班共38人参加了试验。二个班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