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戴复古的山水不仅注重抒写胸中丰富的情理世界,在审美艺术上也取得不凡的成就。总体上看,戴不作一般的敷彩设色,而是表现出较强的写意艺术,扩大的审美内涵;在审美空白艺术方面也有着过人之处,追求虚静空灵的审美意境,句清意新,极富美的张力。审美空白艺术到唐人手中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美学规范,宋代以后得以深化和完善,戴复古在其间也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 标签: 戴复古 山水诗 写意艺术 审美空白 唐人
  • 简介:《全元》出版后,在学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功不可没,但任何大型著作疏误难免存在。本文就温州地方文献中发现的《全元》编者所失收之作品及疏误之处,进行了辑佚和订误。为《全元》的完善及温州地方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全元诗》 温州 订补
  • 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直存在"能穷人""能达人";"穷而后工""达而后工"的争论,孙奕于《履斋示儿编》中避开了这些争论,提出了"老而工"的文学观念,这是学界较为新颖的立论,欧阳修、黄庭坚、杜甫、韩愈等诗人的经历皆是此观念的例证。"老而工"和欧阳修"穷而后工"的文学观念在一定范围内重合,但其又超越了欧阳修关于诗人"不得志"的限定,范围更广,立论更为客观。

  • 标签: 孙奕 老而诗工 文学观念
  • 简介:《咏荆轲》为陶渊明咏史八首之一,这首诗歌咏历史上的刺客荆轲,而在内容与风格上与其它咏史诗以及隐逸诗形成明显区别。陶渊明对荆轲的认识源于《史记》,但是有意强化了其英雄形象与游侠色彩,究其原因,源于自己豪放的个性、有志难酬的现实困境与少年时的侠义思想。

  • 标签: 陶渊明 《咏荆轲》 荆轲 侠义
  • 简介:本文以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为例,就如何撰写所谓"好的批评",从文学批评的内容、形式到批评的意义和目的,结合个人的写作与阅读经验进行了讨论。希望通过阐释当代英语文学批评的本质和功用,而唤起当代语言研究者的使命感与责任。

  • 标签: 文学批评 阅读的本质 评论的撰写 批评的意义
  • 简介:《谈艺录》中,钱钟书摒弃旧有成见,结合中西文学现象和诗学话语,在否定社会造因说的基础上,对“分唐宋”的理论内涵做出了更为合理的阐释.认为与其将唐诗宋诗视为唐宋两个社会阶段的产物,不如将它们视为创作主体的不同性情心理所造就的两种创作倾向,性情心理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两种创作倾向往往交缠在一起.其具体见解对主张再现说的现代主流创作理论具有重要的纠偏意义.

  • 标签: 诗分唐宋 钱钟书 《谈艺录》
  • 简介:先秦儒学大师荀子在继承孔孟“言志”诗学观的基础上,对其提出了具体要求,扩大了“言志”的内涵,使“言志”的诗学观更加具体、丰富和明确,从而奠定了儒家的文艺哲理本质观。

  • 标签: 荀子 诗言志 文艺本质观
  • 简介:针对校园多服务窗口单队列充值系统建立排队模型,借助边际分析方法求出该排队系统的动态最优解,运用java编程随机模拟出排队模型的参数指标.并综合考虑顾客和服务机构的成本,得出系统总费用最小时的最优服务窗口数量.

  • 标签: 排队模型 边际分析 随机模拟 动态最优化
  • 简介:鲁迅与卡夫是东西方一代文学宗师.他们有着诸多相似的经历,青少年时受族人或家庭侮辱和欺压,产生反抗的内驱力,当他们走向社会,便都把这种不满指向产生这种根源的社会制度、宗教、法律以及伦理道德.他们一个学医,一个学法律,但而后殊途同归都拿起文学的武器,用笔成就了他们文学家、思想家的地位.但他们又有所不同,鲁迅是思想家,又是斗士;而卡夫只是思想巨人,行动的矮子.然而,他用文学对现存社会、法律和制度的反抗,以及对人在异化环境中的生存状况的揭示,无不使我们感到惊惧、颤栗和不安.鲁迅与卡夫生存于不同国度,不同社会制度,但是作为同一时代的思想者都反抗自已现存的社会制度,难道这不引人深思吗?

  • 标签: 鲁迅 卡夫卡 反抗人格 原因 意义 比较
  • 简介:通过对硬盘还原与还原精灵的工作原理的深入分析,以联想慧盾保护为例,剖析在Win—dows2000/XP系统下如何融会贯通使用“七剑式”解除硬件还原和软件还原对系统的保护。

  • 标签: 还原卡 破解 保护机制
  • 简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管理绩效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加大对高校绩效的评估力度,提高评估效率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起源于企业绩效管理的平衡计分已经展现出其特有的优势,将其运用到高校的绩效评估中将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本文在介绍平衡计分卡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绩效评估应用平衡计分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评估步骤。

  • 标签: 平衡计分卡 高校绩效 评估
  • 简介:对于安娜的死,文学评论界主要有以下两种看法:一种以为是整个恶浊的贵族上流社会将她逼迫致死;一种以为是由于安娜的性格造成的——因为她的天性与当时的社会是格格不入的,注定了她将为强大的社会所吞没。人物的性格,与环境有着至为重要的关系。环境造就了人物的性格。人物的性格与周围的社会环境或适应或抗争,有着错综复

  • 标签: 安娜死 小议安娜 死读
  • 简介:便于和家里或朋友联系,在德国的留学生几乎都要购买手机。德国有许多可供选择的电话公司,如D1,D2,E-plus,in-terkom等等。德国的手机一般都有两种标价,一种是买断价,一种是月租价,前者一般要比后者贵很多倍。买断是指一次性付款,手机就可以归你所用,但因为买断价十分昂贵,所以不论是德国公民还是外国留学生往往都会采用月租的方式拥有手机。月租是指,有一定的首付费用,然后每个月有一定的月租费。

  • 标签: 德国 手机 电话卡 出国留学 电话公司 标价
  • 简介:韩偓的《梅花》,既是咏物之作,也是寓意托讽深隐之什。该文既从咏物的角度笺释其如何刻画梅花,又考之于有关史籍,考释其各诗句之句意,并揭示《梅花》之主旨。

  • 标签: 韩偓 《梅花》诗 句意 主旨
  • 简介:目前,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小学生是缺少生活体验的一代,他们不愁吃穿,父母尽最大的努力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根本不用去探究各种生活必需的物质是怎么来的。社会各种便捷的信息传递充斥着孩子的生活,形形色色的声图效果取悦着新生一代的精神生活,加之现在的语文课堂时间都用在了阅读和理解方面,学生面对间接的语文资源,怎样去发现、感知和捕捉写作的素材,这是诗歌写作的前提条件。如何指导小学生找到写诗歌的素材并让他们学会写简单的儿童呢?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标签: 素材 儿童 精神生活 物质需求 小学生 信息传递
  • 简介:泰戈尔与纪伯伦同为东方文坛两颗耀眼的巨星,两人的散文都受到了各自哲学思想“梵”与“神”的影响。该篇拟从两人的散文入手,通过丰富的例证指出“梵”与“神”的趋同性、“梵人合一”与“神人合一”的相似性以及“梵”与“神”的相异性给两人的散文带来的相异的气息。

  • 标签: 泰戈尔 纪伯伦 散文诗 梵神
  • 简介:高启创作的三十余首词作,从内容、题材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都与其诗歌有着紧密联系。高启词所呈现出来的诸多特质也是高启的重要特征,两者之间巧妙呼应,形成显著的互文现象。高启词可视为高启内容上的'注脚',是典型的'以入词'的体现。从诗词互文的角度来解读高启的三十余首词作,以高启诗作为高启词的解读'背景',探讨其与词之间的互文联系,可以在此基础上对高启的诗词创作有更深程度的理解。

  • 标签: 高启 词与诗 以诗入词 互文关系
  • 简介:“三舍人议案”和“乌台案”,是宋代政治中的重大事件。“三舍人议案”中,苏颂与皇帝、宰相的争论涉及以法治国还是以情代法?用人是皇帝、宰相“已夺”还是付之“听取众议”?“乌台案”是以诗文断章取义,罗织罪名的大冤案,此案的罪魁是李定等制造者还是钦定、逮捕、审讯苏轼的宋神宗。分析两案是非曲直、经验教训,对选拔人才、以法治国等都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 标签: “三舍人议案” “乌台诗案” 苏颂 苏轼 宋代政治
  • 简介:<正>关于李白写作《蜀道难》的年代和用意,从前曾存在一些不同的说法,经过学者们的反复考证,今天我们已经有了较一致的认识。可是这首里有一处异文,长期以来为李的研究者所忽视。

  • 标签: 《蜀道难》 李白 乌类 乐府古题诗 末敏 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