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朱德(1886~1976年),是从四川走出去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长期以来史学界在对朱德思想的研究中,主要注重对朱德中后期的研究,而关于朱德是如何从一名旧军阀转变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如何从旧民主义者成为新民主义者也即朱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及发展的研究却未能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中国的近现代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封建专制主义激烈交锋的年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更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青年朱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形成及发展的重要社会背景。因此,笔者认为,朱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与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有关、与朱德的早期个人具体社会实践有关。
简介:众所周知。档案工作贵在于活,重在于用,利用是根本的目的。档案固化地保存在库房,如果“藏在深闺人不识”,就是一堆废品。所以,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实践中,必须通过开发利用激活这些信息.使其流动起来,让“死档案”变成“活信息”。从古至今,史籍多由档案文献汇编、加工而成。近年来,编写校史、举办校史展览在全国高校中蔚然成风,也使库存的老档案有了用武之地。编写校史,举办校史展览,首先要脚踏实地去追溯史实.收集学校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资料信息和数据,深入了解情况,再科学、客观地进行归纳.描述出历史的原貌。而档案形成于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汇聚着学校的每一页昨天,具有原始性和真实性,是学校发展的一面镜子。因此,档案是编写校史、举办校史展览的基础和依据,如何切实有效的收集档案.充分利用档案资源,成为中国科技大学校史工作的关键步骤。
简介:上个世纪90年代,一本名为《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的书横空出世,引发了一系列的热潮。该书详尽描绘了陈寅恪先生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的坎坷经历,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它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从先生的生存状态和人际交往入手,涉及诸多事件和相关人物,探索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以此分析、诠释了陈先生晚年作品的内涵,提出了不少颇有说服力的见解。该书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作者陆键东查阅了大量的档案文献,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而不是局限于用一些陈旧的二手材料去写作,使整本书的可信度非常之高。
简介:2006年10月,国家建设部制定并将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房屋权属登记信息公开查询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束了多年来房屋权属登记档案能否公开查阅的争论。体现了政府对公众知情权和公民隐私权的尊重。其政策引领意义自不待言。反观近年来涉及档案开放与公布的事件或案例屡屡发生。从2002年12月6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某市教师张岩因查阅自家房产档案10年未果,诉该市房地产管理局“行政不作为”案;到青年作家汤国基因自己人事档案中的评语不实。导致自己20年来一直找不到工作,以名誉侵权为由将自己的母校告上法庭……上述种种,令档案工作者不得不再次关注起档案开放工作中如何切实保护公民隐私权与知情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