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0 个结果
  • 简介:对于中国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而言,西方伦理思想无疑是一种能够提供重要的知识与方法论资源的“他山之石”。正因为如此,西方伦理思想的研究贯穿于中国伦理学的发展进程之中。由南京大学杨明教授等著的《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思潮》),是一部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研究的创新力作。该著有三大特点。

  • 标签: 现代西方 伦理思潮 伦理研究 教授 杨明 力作
  • 简介:当前治理伦理的转型,更加倡导价值理性的复归。作为基层社会基本单元的村级、乡镇、县域也要遵循这样的治理逻辑,才能实现实现社会的良序运行。村级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关键一环,由汲取到服务这一村级治理逻辑变迁的过程,体现了广大农民平等公民权的回归,展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和依赖关系。作为国家行政权力体制的末梢,伴随乡镇机构改革推进,乡镇政权的运作逻辑发生了新的变化,强制行政管理逐渐退去,多元治理模式逐步确立。作为国家力量在乡村社会的代表,县域治理伦理由动员型向回应型的转变,促使基层政府与社会关系不断完善,实现基层政府回应与民众反馈有效结合。

  • 标签: 国家治理 基层治理 社会治理 治理伦理
  • 简介:法律中包含了伦理性内容和技术内容,从内容上看,绝大多数法律都有着伦理道德的基础。道德法律是立法中的普遍现象,它经历了从伦理、物理再到法理,最后成为法律的过程。道德法律的具体方式包括道德向法律的直接转化和间接转化,法律最后拥有了技术和国家强制的特征。从道德法律的表现形态上看,它包括道德义务的法律和道德权利的法律,以及道德的公法和道德的私法。在道德法律的过程中,道德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了法律的价值基础,演变成一种制度的伦理形态,并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道德法律化 伦理 法理 法律的技术性
  • 简介:代孕,无论在生命伦理学界还是在生命法学界都引发了巨大争论。在代孕应否合法问题上,学术界存在"应合法说"与"不应合法说"两种针锋相对的学说,这两种学说都基于各自的立场提出了相应的论据。立足于伦理与法律关系的角度,伦理是法律的基础,法律对于代孕的定位应取决于伦理对于代孕的定性。而在伦理上,代孕是一种违背人类天性的不合理行为。对于这种行为,法律应当予以禁止。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代孕规制立法来看,代孕应当为立法谨慎规制。当前,我国对代孕采取了完全禁止的规制模式,但在具体制度设置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 标签: 代孕 合法化 人性 规制
  • 简介:在社会发展实践中,制度与道德之间有着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制度的生成、演化、运行背后有着强烈的道德意蕴,道德本身所具有的规范性也不可避免地体现出制度的色彩,制度的道德依托使得制度的价值指向更加积极和明确,道德的制度支持则会促进道德的有效实现和践履,但制度和道德毕竟是各自独立的范畴,有着各自内涵的确定性,不能不适当地淡化两者之间的差别,两者之间是互补而不是替代的关系。

  • 标签: 制度 道德 价值指向 规范 相关性
  • 简介:罗尔斯的正义战争观,一是并未为其“民主的和平观”提供一种比较令人信服的证明,同时,他在证成其民主的和平观的过程中,在经验层面的论证方法和规范层面的论证方法之间进行较为随意的取舍,取舍的标准在于哪种论证方法有利于自己的论证;二是所使用的“法外国家”这一概念不甚恰当,对法外国家提出的战争理由并不是充分的;三是非常关注开战正义和作战正义,但是并未给予战后正义应有的重视,这也是当今关于正义战争观研究的一个普遍缺陷。

  • 标签: 正义战争观 法外国家 万民法
  • 简介:资本成为当今学术界热议的研究对象,一方面在于"资本的文明"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与进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在于只有对资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抵制资本的负面效应及其对人的抽象统治,进而在马克思所言的立足"人类社会"的语境中开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路向。在马克思对资本进行批判的思路方面,当今学界的研究多见于宏观上的梳理与阐发,而从具体途径分析马克思资本批判的构思,即从人的对象活动出发阐释资本批判的方向方面,亟须做出理论上的推进和深化。

  • 标签: 资本批判 自我意识 对象性活动 中国道路 存在论
  • 简介:中国道德文化主张"整体主义",西方道德文化崇尚"个人主义"。这是一个在中国被反复强调的命题。很多学者在对比中西伦理思想观念时明确断言,整体主义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所独有,而在崇尚个人主义理念的西方是不存在或者不重视整体主义的。究竟什么是中国千百年来倡导的"整体主义",什么是中国鞭笞的"个人主义"?

  • 标签: 整体主义 中西比较 中国式 脆弱性 传统伦理思想 个人主义
  • 简介:在当前农民家庭的经济生活实践中,家庭伦理同农民家庭的现代呈现出了有机的“亲和”关系。家庭伦理是传统儒家伦理在农民家庭中的基本表现,它提供了农民家庭经济活动的基本规范,并赋予农民的经济行动以意义,从而形塑了以伦理为本位的农民家庭经济组织。在这种以伦理为本位的农民家庭经济组织中,农民家庭根据不同成员在家庭中的关系地位和身份角色安排家庭分工,普遍形成了“半工半耕”的家庭经济结构。这使得农民家庭能够充分利用市场机会,合理配置家庭劳动力,以实现家庭收入最大化。同时。这也奠定了农民家庭现代的基础。在家庭继替的过程中,随着家庭财富在代际之间的有序传递,子代家庭得以逐步实现现代的财富积累。

  • 标签: 家庭伦理 家庭分工 半工半耕 家庭继替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中,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私营企业在其发展中,多半采用家族的企业形式.这种企业形式,还有继续发展、并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存在的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或动因,又是多方面的.其中,伦理原因或动因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私营企业 家族企业 伦理动因 中国 所有制经济
  • 简介:国家治理现代是一项全面发展的系统化工程,它与文明城市创建之间存在内在相关。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总目标的提出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文明城市创建也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的整体进程。因此,根据国家治理现代的要求,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创建工作,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以现代国家治理理念来引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能够极大地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整体进程。

  • 标签: 国家治理现代化 文明城市创建 多元主体 法治
  • 简介:作为政治学的重要范畴,契约观念与政治生活中的正当性问题紧紧交织在一起。这一范畴有特定的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背景,并在不同时代语境之中有其不同的内涵和特质。在西方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契约观念分别与政治服从的必要、政治权威合法和政府行为的范围与限度等问题密切相关。契约政治观念体现了人类实现自我治理的理想。更多还原

  • 标签: 契约 政治服从 合法性 政府行为
  • 简介:公正之于社会,恰如真理之于思想,公正不仅跟法律和制度有关联,从更大意义上说,它更是一个哲学话题,它不仅代表着一种完善的制度,更代表着一种完美的德性。一般来说,公正是涉及社会全体成员相互间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从社会和个人角度来说,它是一种内在的美德和良知;从社会制度层面讲,公正则是人们获得理想社会秩序的手段。

  • 标签: 公正思想 理想状态 德里达 社会秩序 反思 制度层
  • 简介: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公共管理到行政管理再到公共管理的历程。人类伦理关系的普通性决定了在公共行政的领域中研究伦理问题的必然。但是,20世纪的行政发展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否定了伦理研究的可能。随着行政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公共行政从政府管理推广到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伦理学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课题。揭示公共管理伦理产生的可能,对于公共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建设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公共管理伦理学 行政学 威尔逊-韦伯范式 西蒙范式
  • 简介:农民的经济理性问题在本质上是农民精神的现代问题,主要包括农民经济动机、经济美德以及经济认知三个层面的转化问题。在生产经营结构的市场变迁、“离土不离乡”的进城务工和“离土又离乡”的外出打工等新兴经济活动的推动下,我国农民正处于从传统经济理性转向现代经济理性的发展转型期,突出血缘亲情伦理的传统经济理性正在淡化,注意市场科技伦理的现代经济理性正在形成,以血缘地缘弥补现代缺陷的农民经济理性正在孕育。我国农民一方面要努力跟上现代的步伐,积极倡导尊重契约规则的市场经济理性和追求量化计算的现代科技理性;另一方面要积极规避现代的陷阱,大力弘扬有助于缓解“见物不见人”问题的血缘亲情理性和遏制过度掠夺自然倾向的地缘生态理性。

  • 标签: 经济伦理 经济理性 农民 现代化
  • 简介:中国古代专制官僚制是建立在中国封建地主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形态,作为国家组织结构和形式,是人类社会在农业文明形态下最严密的统治和行政体制。儒家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官僚阶层的“阶级伦理”,与此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所独具的基本价值特征:适应现世的世俗理性主义精神;合法基础的价值一元倾向、“官本位”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形成了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阻碍社会发展的制度缺陷:国家制度民主的荒漠、体制的形式合理性缺乏。

  • 标签: 中国古代 官僚制 官僚精神 缺陷
  • 简介:对于步入老龄社会的美国,如何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既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卫生需求又能不损代际公正,美国学者Lamm、Daniels、Callahan和Churchill分别提出了功利主义、罗尔斯式的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出自同情的正义这四种分配正义观。这四种分配正义观各有其理论得失,它们对于同样步入老龄社会的当今中国有着深刻的现实启示,即老龄社会卫生资源分配正义应秉持尊重老年人的基本立场、保持同一正义与差异性正义的协同、诉诸相关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以及个人的道德理性。

  • 标签: 美国 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 卫生资源 分配正义
  • 简介:P2P文件共享引起的版权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的问题'.本文从各国普遍存在的版权法执行难的问题出发,对P2P发展的条件和动因、P2P对音乐生产方式的冲击以及它的发展趋向,从经济和伦理方面作了分析.作者的结论是:P2P是一项有助于音乐社会和满足人们共享人类精神财富愿望的先进技术.目前该技术的非法应用使音乐生产的资本循环发生了问题,损害了版权者的利益.但也应看到,是技术发展、社会需求尤其是现存音乐生产方式本身的问题加深了目前的危机,并呼唤新的音乐生产模式.法律应在保护版权的同时,基于公利和公意,充分肯定P2P技术的合理性,公正地处理P2P相关群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 标签: P2P 文件共享 版权法 法律伦理
  • 简介:黄裕生的《站在未来的立场上》一书,作为一本文集,文章形式不拘一格,讨论的问题亦丰富多样。但从整体上看,贯穿此书的核心论题是为自由的绝对优先辩护。本文在对此书之核心观点进行总体性评述的同时,尤其关注对自由与传统、自由与现实,以及自由与未来等基础问题的探讨。

  • 标签: 《站在未来的立场上》 自由 传统 现实 未来 康德
  • 简介:德性是什么?人类为什么需要德性?从麦金太尔至今,"德性"一直是人们所追逐和关注的话题。一种德性是一种获得品质,这种德性的拥有和践行,使我们能够获得对实践而言的内在利益,缺乏这种德性,就无从获得这些利益。1德性是人运用理智或智慧,根据其谋求生存得更好的本性的要求,并以生存得更好为指向培育的,以心理定势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并使人的活动及其主体成为善的善品质,即道德的品质。

  • 标签: 麦金太尔 德性 理性动物 人类 依赖性 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