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据《韩非子·显学》),其中主要是孟、荀两派。孟子提出性善论,主要继承孔子关于“仁”的学说,发展为仁政思想;荀子提出性恶论,主要继承孔子关于“礼”的学说,发展为礼法结合、以礼为主的治国之道。同时,他们也分别从“仁”和“礼”的侧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一、孟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和孔子一样,孟子的论乐文字也是语录式的,它们主要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思想。(一)“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孟子·尽心下》(以下凡引《孟子》文字均只注篇名)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告子上》曰:
简介:法家基于人性趋利避害的假设,提出"以暴制恶"的治国路线,期求通过君主高度集权、以暴力控制群臣、役使全民而寻得"安定秩序".对君主不作任何伦理与理性的诉求,只以能否保证君主实现国家控制为惟一目的,强调君主必须集中全部权力以造势,以暴力作为最基本治理手段,首先以阴谋权术控制群臣,进而通过臣以严刑峻法控制民,建构金字塔式高度集中的权力格局."法治秩序"是君主专制秩序、绝对的人治秩序和恐怖秩序,是进入政治权力圈的士人为君主集权需要进行的功利主义精心设计.它完全排斥历史、理性、伦理的价值与依据,只要求以恶制恶方法的有效性,虽能收一时之效,却难得一世之功.
简介:<正>胡宏(公元?~1161年),字仁仲,福建崇安人,学者称五峰先生。为南宋初年著名理学家。和其父胡安国一起隐居湖南衡山,讲学著书,创立湖湘学派。胡宏的代表著作是《知言》。这部书是他“优游南山之下余二十年,玩心神明,不舍昼夜,力行所知,亲切至到”(张栻《胡子知言序》)而完成的。学术史家全祖望对胡宏的理学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中兴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其所作《知言》,东莱以为过于《正蒙》,卒开湖湘之学统。”(《宋元学案·五峰学案》)胡宏到底留下了一些什么思想?这是一个需要作深入细致研究的问题。笔者在此只能对胡宏的理学思想作一粗略的勾勒。不当之处,祈望学界前辈不吝指正。
简介:<正>一"人格"是现代社会及文化中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但人们对人格这一概念的定义和界说却不尽一致。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古代汉语中并无"人格"一词。中文"人格"一词是近代从日文引入的,一些近代启蒙思想家如梁启超、蔡元培等最早在其文章中提到它,如梁启超在《新史学》、《新民说》等著作中曾较多地提到人格一词。此后,随着近代中西文化论争的深入,"人格"一词逐渐流行起来。而日文中所谓"人格"一词系译自英文"Personality",原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现代汉语中,一般将其解释为人的性情、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然而,人格是一个跨多门学科的概念,涉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在现代西方文化中,西方学者对人格的研究和认识也已远远超出心理学、医学等范畴,趋向于用文化学的角度和方法来把握它。按照瑞士心理学家荣格(Jung.C)的观点,文化要求于他所起的角色就成为人格,它包括外部的自我和内部的自我。应该说,这种说法与近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人格概念的考察和使用大体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