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极易发生低血压,即使持续时间很短的低血压亦可能引起心肌缺血、急性肾损伤、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增加术后1年死亡率等不良后果。近年来,利用不同部位血管超声预测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低血压的研究逐渐兴起。文章综述了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 IVC)、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 vein, SCV)、颈动脉及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IJV)血管超声在早期识别和预防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ost-induction hypotension, PIH)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各种类型血管超声的优缺点进行了横向对比与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导麻醉医师对血管超声的使用,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T细胞检测进行免疫评估,探讨其对脑出血术后感染的影响,并探讨其关联机制 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出血卒中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感染的因素。采用列线图、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决策曲线分析来检验模型在评估感染方面的有效性。结果 早期感染患者意识障碍重,白细胞计数、IL-6,PCT显著升高,CD3+ CD4/CD8+T细胞MM >3(P<0.00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早期感染组NSICU住院时间长(P < 0.001),3个月GOS预后评分较差((P < 0.001)。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意识障碍、白细胞计数和CD3+ CD4/CD8+T细胞MM >3是患者早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评估出血卒中患者早期感染的风险,我们生成了基于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的诺莫图,涉及CD4+ T淋巴细胞水平(CD4+ T细胞计数 <300>)的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模型具有很高的评估效能。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诺莫图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显示出我们的模型对临床有指导作用。结论 重症出血脑卒患者血CD3+ CD4/CD8+T细胞MM >3,提示线粒体功能障碍,免疫耗竭可能,增加早期感染风险。方法1、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在泰州第四人民医院NSICU收治的出血卒中患者192例,纳入163名。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发病72h内头颅CT确诊为自发性脑出血,接受手术治疗,入院时未合并感染并接受抗生素治疗,住院时间≧7天。排除标准:创伤或脑梗死出血转化(13例),肿瘤卒中(3例,严重血液系统疾病(6例,多器官衰竭(5例),既往卒中并严重后遗症(2例)。2. 研究方法监测入院体温,血压,GCS评分,有无癫痫发作、肢体偏瘫、失语,血常规分析、T细胞功能检测,感染两项(PCT,IL-6)。统计NSICU住院时间。7天内按肺部感染指南为依据分组:早期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随访出院3个月GOS预后评分分成:预后痊愈(5分),中度残疾(4),重度残疾(3),植物生存(2),死亡(1)。3、统计方法正态分布连续变量用均值±标准差(SD)表示,比较用t 检验。非正态分布使用 Mann-Whitney U 检验,以中位数呈现。涉及病例计数(百分比)的分类数据用卡方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显著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利用 Bootstrapping 进行内部验证。建立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和决策曲线分析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准确性。对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进行对数秩检验。统计学显著性水平定义为 P < 0.05。使用 SPSS 21.0、GraphPad Prism 8 和 R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4. 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63例出血卒中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55.97岁(SD 12.18),其中男性95例(58.3%),女性68例(41.7%),其中87例(53%)患者在脑卒中后7天内发生感染(早期感染),76例(47%)患者未发生早期感染。在87例早期感染患者中,85例患者有肺部感染,2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3例同时有肺部和尿路感染。(2)术后感染对NSICU住院日及预后的影响早期感染组NSICU住院时间长(P < 0.001),3个月GOS预后评分较差((P < 0.001)。(3)早期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早期感染患者,意识障碍、白细胞计数、IL-6,PCT显著升高,CD3+ CD4/CD8+T细胞MM >3(P<0.00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4)早期感染的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和列线图、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为确定早期感染的影响因素,将显著不同的因素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意识障碍、白细胞计数和CD3+ CD4/CD8+T细胞MM >3是患者早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评估早期感染的风险,我们生成了基于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的诺莫图,并使用自助法进行验证。涉及CD3+ CD4/CD8+T细胞MM >3的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模型具有很高的评估效能。此外,校准曲线在内部验证期间显示出很好的拟合效果,而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中的预测值接近观察值(χ² = 5.045,p = 0.753;χ² = 6.624,p = 0.578)。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诺莫图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显示出我们的模型具有净临床益处。讨论部分中风影响人类的预期寿命,是第二大死亡原因。出血性卒中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是卒中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卒中后感染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 ,因此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后感染是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的重要措施。在出血卒中患者中,免疫抑制和代谢紊乱很严重 。免疫系统的严重紊乱和屏障功能的破坏会导致免疫抑制,从而降低机体对抗细菌的能力,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这类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往往需要机械通气,并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此类患者感染多重耐药微生物感染的发生率较高。CD3+ CD4/CD8+T细胞是参与适应性免疫的关键细胞,其水平在判断机体免疫强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猜测CD3+ CD4/CD8+(辅助/杀伤T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因子趋化性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部位,这可能与出血性卒中的病理机制有关。然而,出血卒中患者的免疫抑制与感染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卒中后的感染发生率为5-65%,因此,确定卒中患者感染的相关预测因素,并采取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本研究旨在对严重脑出血术后早期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T细胞检测对术后感染的预测作用及机制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脑出血术后CD3+ CD4/CD8+T细胞被激活和意识障碍的发生对早期感染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预测价值。同时感染的存在会增加患者ICU住院时间,严重影响预后。研究结果还显示,白细胞计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早期感染的风险。这些细胞在介导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在这项研究中,它们对早期感染的影响小于CD3+ CD4/CD8+T细胞MM和意识障碍,并且从感染因果关系的角度来看,它们更适合作为定义感染的指标,而不是预测感染。生成列线图、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和决策曲线分析进行进一步说明了这些指标在感染评估过程中的价值,可为临床医生在评估出血卒中患者术后感染时提供便利。有文献报道已发布脑卒中相关因素预测的莫若图在线版,通过在线应用程序可以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本研究的缺点是样本是从单个中心获得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中进一步调查或验证。鉴于篇幅有限,本研究的相关绘制图和表格将在后续文献中补充,并计划构建网页应用程序服务于临床。参考文献【1】赵 慢,井 坤 娟,李 婷 婷 . 脑 卒 中 健 康 教 育 模 式 研 究 现 状[J]. 护 理 研 究,2021,35(5):883-886.【2】. Suda S, Aoki J, Shimoyama T, Suzuki K, Sakamoto Y, Katano T, et al. Strokeassociated infection independently predicts 3-month poor functional outcome and mortality. J Neurol. (2018) 265:370–5. doi: 10.1007/s00415-017-8714-6 【3】Zhang H, Huang Y, Li X, Han X, Hu J, Wang B, et al. Dynamic process of secondary pulmonary infection in mice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Front Immunol. (2021) 12:767155. doi: 10.3389/fimmu.2021.767155 【4】 Suda S, Aoki J, Shimoyama T, Suzuki K, Sakamoto Y, Katano T, et al. Low free triiodothyronine at admission predicts post-stroke infection.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18) 27:397-403. doi: 10.1016/j.jstrokecerebrovasdis.2017.09.012【5】 Tang Y, Hou H, Li L, Yong L, Zhang S, Yan L, et al. neutrophil percentage-toalbuminratio: a good parameter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severity of anti-NMDAR encephalitis at admission and prediction of short-term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亚组患者在同期放化疗中的生存分析,寻找适宜同期放化疗的患者人群。方法基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2—2012年间一项术前同期放化疗与术前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进行分析。222例患者接受中位剂量69.96 Gy放疗(27.56~76.00 Gy),同期顺铂化疗中位剂量250 mg (100~570 mg)。接受调强放疗者98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随访中位时间59个月(7~139个月)。同期放化疗组104例,单纯放疗组118例。两组局部复发率、区域失败率相近(均P>0.05),同期放化疗有降低远处转移趋势(14.4%∶24.6%,P=0.058)。单因素分析显示同期化疗对N早期患者增加了无局部复发生存(P=0.009),而对年龄≤55岁、女性患者有增加的趋势(P=0.052、0.066);对T4期、N3期、非调强放疗治疗、下咽癌患者增加了无远处转移生存(P=0.048、0.005、0.001、0.004),而对男性、高中分化鳞癌、非手术治疗有提高的趋势(P=0.064、0.076、0.063)。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期放化疗对年龄≤55岁、女性、高中分化鳞癌、N3期、非手术治疗以及非调强放疗患者提高了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P=0.017和0.039、0.041和0.039、0.006和0.022、0.001和0.017、0.007和0.033、0.030和0.024);而对下咽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可提高无进展生存(P=0.022)。结论同期放化疗对年轻、女性、高中分化鳞癌、N3期、非手术治疗、非调强放疗患者可以积极给予同期放化疗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在真实世界研究中探索下咽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594例初治下咽癌患者,分析其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比较不同组别间的疗效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6.9个月,594名初治下咽癌患者中,216例发生第二原发性肿瘤,总发生率为36.4%,其中22.2%(132/594)为同时性,14.1%(84/594)为异时性。上消化-呼吸道黏膜为最常见累及部位。相比于不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同时性原位癌和异时性原位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42.2%∶44.5%(P=0.958)、62.2%∶44.5%(P=0.240)。下咽合并同时性浸润性第二原发性肿瘤组的生存明显差于不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组,5年OS率为27.2%∶44.5%(P=0.001);下咽合并异时性浸润性第二原发性肿瘤患者预后较好,5年OS为50.2%∶44.5%(P=0.587),但第二原发性肿瘤仍占全组死亡原因的42.5%。结论下咽合并第二原发性肿瘤概率较高,合并食管/胃原位癌以及异时性第二原发者不影响下咽癌患者的预后,而合并同时性第二原发者显著影响患者预后。第二原发性肿瘤的发生为合并异时性第二原发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开发中国人群的阻塞性冠心病验前概率模型。方法纳入冠状动脉斑块早期识别与风险预警的临床注册研究(Chinese regiStry in early deTection and Risk strAtificaTion of coronary plaques,C-Strat)中疑似为冠心病而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29 455例就诊者,采集人口统计学和临床信息作为预测变量。数据按7∶3的比例随机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以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作为阳性结局,在训练集中运用极端梯度增强机(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使用十折交叉验证和贝叶斯优化进行参数调优,得到机器学习模型CARDIACS(pretest probability model from Chinese registry in eARly Detection and rIsk stratificAtion of Coronary plaques Study);使用logistic回归得到模型LOGISTIC。在测试集中验证比较CARDIACS、LOGISTIC和指南推荐的模型UDFM(Updated Diamond-Forrester Model)、DFCASS(Diamond-Forrester and CASS)。结果29 455例就诊者年龄(57.0±9.7)岁,女性占44.8%,阻塞性冠心病的患病率为19.1%(5 622/29 455)。在CARDIACS模型中,就诊原因、年龄和体重指数是最重要的预测变量。在独立的测试集中,CARDIAC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95%CI 0.70~0.73),优于LOGISTIC(AUC 0.69,95%CI 0.68~0.71,P=0.015)、UDFM(AUC 0.64,95%CI 0.62~0.65,P<0.001)和DFCASS(AUC 0.66,95%CI 0.64~0.67,P<0.001)。结论基于中国人群开发的全新的验前概率模型CARDIACS预测中国人群阻塞性冠心病的能力明显优于传统的模型,有望辅助稳定性胸痛临床决策。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椎体成形术中,快吸慢呼运动对俯卧位下老年 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将60 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 分为2 组,均采用 俯卧 位;观察组采取 快吸慢呼运动 方式进行 呼吸 , 对照组 正常 呼吸 。观察并记录 两组 患者在术前仰卧位 (T1)、 俯卧 位后 1 5 min(T2) 、 30min (T3)的 心率 ( HR ) 、 平均动脉压( MAP ) 和血氧饱和度( SPO 2 ) 的变化。结果 对照 组 T2 、T3 时间点 HR 、 MAP 均高于 观察 组 ( P < 0.05) , 对照 组 T2 、T3 时间点 SPO 2 低 于 观察 组 ( P < 0.05) 。 结论 在俯卧位下,局麻 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手术 的老年患者 采 用快吸慢呼运动 较正常呼吸 对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小,有利于提高老年 患者的 手术耐受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放疗、化疗和手术不同组合方式的综合治疗对局部晚期期头颈部鳞癌生存的影响。方法2002-2012年间222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进入术前同步放化疗与术前单纯放疗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同步化疗采用顺铂30 mg/m2,单周方案,放疗采用常规技术或调强放疗技术。所有患者在放疗至50 Gy时进行疗中疗效评价,根据疗效决定患者后续治疗接受手术或继续原方案治疗。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生存情况。结果全组随访中位时间59个月(7~139个月)。单纯放疗(R组84例)、同步放化疗(R+C组67例)、术前放疗(R+S组34例)、术前同步放化疗(R+C+S组37例)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44%、51%、52%(R+C+S组:R组P=0.047),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48%、49%、61%(R+C组:R组P=0.081,R+C+S组:R组P=0.035),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0%、85%、65%、73%(R+C组:R组P=0.064,R+C组:R+S组P=0.016)。结论综合治疗可提高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长期生存,联合化疗有提高无远处转移生存趋势。提高局部晚期头颈鳞癌总生存的最佳综合模式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3D打印镜像技术术前精确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外伤性重度虎口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我科收治外伤后重度虎口挛缩患者11例,虎口角平均(20.5±3.5)°,虎口宽度平均(2.5±0.3)cm,术前画出患侧手术切口线,根据体表标志在健侧相对位置画出切口线,根据健侧虎口设计图形,通过3D镜像技术直接打印出患侧开大至正常后的虎口创面的形状及大小,根据样布设计皮瓣,术前B超探查股前外侧区域穿支口径及位置,以直径在0.8 mm以上穿支为皮瓣供血动脉,术前即可设计画线,术中彻底松解挛缩虎口,采用对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切取游离皮瓣面积为9.0 cm×4.5 cm~11.0 cm×6.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采用医用高分子夹板固定拇指于外展对掌位4周,行系统康复理疗。结果术后11例皮瓣全部存活,无血管危象,供区均Ⅰ期愈合,随访5~14个月,平均10个月,虎口外形明显改善,两点分辨觉10~15 mm,虎口角平均(89.5±3.5)°,虎口宽度平均(5.9±0.8) cm,拇对掌、对指及其内收、外展活动良好。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可明显缩短术中皮瓣设计时间,设计也更加精确,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虎口挛缩创面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防止术后虎口再度挛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肝移植术后停用免疫抑制的可行性,探究影响患儿免疫耐受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接受肝移植手术且术后进行免疫抑制剂撤除的14例患儿资料。其中,男8例,女6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0.32±4.65) kg/m2;受者移植时患儿年龄范围为0.58~0.71岁,中位年龄为0.58岁;纳入研究时患儿年龄范围为2.65~4.52岁,中位年龄为3.75岁;移植术后至纳入研究时间间隔为(3.08± 1.10)年。供者中,男6例,女8例,供者年龄为(22.84±13.93)岁。14例患儿的移植病因均为胆道闭锁,10例为活体肝移植,4例为尸体肝移植。参与撤除免疫抑制剂临床研究的患儿中,4例为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ost 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而撤除免疫抑制剂。所有患儿移植术后进行免疫治疗,>6岁的患儿采用激素+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 )+吗替麦考酚酯三联用药方案,≤6岁的患儿采用激素+FK506二联用药方案。14例患儿中,10例按撤除方案撤除免疫抑制剂,4例PTLD患儿根据病理类型和临床症状单独进行免疫抑制减停治疗。所有患儿定期检测肝功能,并于纳入研究时、纳入研究1年和2年时进行程序性肝活检,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并通过Banff标准和Ishak评分系统评估患儿肝脏急性排斥反应和纤维化程度。结果14例患儿中5例成功停用免疫抑制剂,实现免疫耐受;9例患儿免疫不耐受,其中3例在随访过程中肝功能正常,程序性活检时肝脏病理结果考虑为排斥反应;其余6例在随访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此6例患儿恢复免疫抑制治疗后,肝功能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免疫不耐受的患儿相比,免疫耐受的患儿在移植时年龄较小,移植时的中位年龄为0.58岁,范围为0.50~0.58岁,免疫不耐受的患儿移植时的中位年龄为0.67岁,范围为0.58~2.04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Z=-2.51);免疫耐受的患儿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水平较免疫不耐受患儿低,免疫耐受患儿移植时的DBIL中位值为2.47 μmol/L,范围为2.23~2.53 μmol/L,免疫不耐受患儿移植时的DBIL中位值为2.63 μmol/L,范围为2.52~2.99 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Z=-2.87 )。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出现免疫耐受的比例较高,患儿年龄、DBIL水平影响患儿免疫耐受。
简介:【摘要】目的: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期诊断时,实施酰胺质子转移磁共振成像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在2021年6月到2022年9月期间开展研究实验,选取57例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被确诊患有缺血性脑梗死,发病时间<24h、24-72h、72-240h以及>240h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7例、11例、14例、15例,为患者实施酰胺质子转移磁共振成像诊断,统计患者的酰胺质子不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结果:在发病时间<24h、24-72h、72-240h以及>240h的患者中,MTRasym分别为(-0.9±0.6)、(-0.2±0.6)、(0.2±0.5)、(0.9±0.7)。结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不同,MTRasym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酰胺质子转移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意义重大,临床医师可以在诊断过程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BMSC-Exo)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促进移植脂肪血管化的机制。方法获取1例2020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行腹部脂肪抽吸术的30岁健康女性的废弃脂肪,处理后将脂肪颗粒分别移植于12只Balb/c裸鼠背部皮下左、右两侧,每侧注射0.5 ml,建立脂肪移植模型。左侧设为外泌体组,每周以50 μg的BMSC-Exo溶于100 μl PBS溶液中,移植后即刻在脂肪周围多点局部注射,然后每周注射1次,连续4次;右侧设为对照组,于同一时间注射同等剂量的PBS溶液。观测项目:(1)分别在术后4、8周获取2组脂肪移植物组织,用电子天平称其湿重并计算保留率。(2)术后8周,通过HE染色、免疫荧光检测脂肪移植物中脂滴包被蛋白A(Perilipin A)阳性细胞,观察2组脂肪细胞的结构和完整性;(3)术后8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脂肪移植物中CD31阳性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检测Notch1、Notch4阳性细胞、计算阳性细胞面积比例;(4)术后8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移植物中Notch1、Notch4、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应用Graphad Prism 8.0分析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后4、8周,对照组脂肪湿重保留率分别为(41.15±9.68)%和(34.30±6.45)%,外泌体组分别为(61.77±10.98)%和(55.93±5.89)%,均高于对照组(P<0.05)。(2)术后8周,外泌体组较对照组中脂肪细胞结构完整性更好,具有较多的新生毛细血管;外泌体组中有较多的完整Perilipin A阳性脂肪细胞,而对照组中则较少。(3)对照组微血管密度为(4.67±0.57)个,显著小于外泌体组的(13.00±2.00)个(P<0.05);对照组每视野下Notch1和Notch4阳性细胞面积比例均低于外泌体组[(0.53±0.28)% vs.(1.67±0.11)%,(0.11±0.06)% vs.(1.20±0.24)%,P<0.05];(4)外泌体组Notch1、Notch4、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3±0.20、1.50±0.26、2.56±0.55,均比对照组(1.00+0.00)明显上调(P<0.05)。结论BMSC-Exo可能通过上调VEGF mRNA的表达水平激活Notch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移植脂肪血管新生,提高移植脂肪保留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18F-AV1451 tau蛋白脑显像对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诊断价值,为今后临床早期发现诊断MCI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帮助。材料与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分别选取13名临床诊断为遗忘型MCI(amnestic MCI,aMCI)患者、13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和11名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s,NC)者。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磁共振成像设备对上述患者进行18F-AV1451 tau蛋白脑显像及DTI检查。采用ADW工作站自动配准生成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 anisotropy,FA)图、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以及PET图像,在同一层面勾画后扣带回、海马旁回及颞中回感兴趣区域,测量选定区域内的FA值、ADC值、最大标准摄取值及标准摄取值比率(standard uptake value ratio,SUVr)。应用秩和检验、Person相关性分析统计两组间的FA值、ADC值、SUVr值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18F-AV1451 tau蛋白脑显像诊断aMCI患者的阳性预测值为70.0%,阴性预测值为57.1%,敏感度为53.8%,特异度为72.7%;18F-AV1451 tau蛋白脑显像诊断AD组患者的阳性预测值为76.9%,阴性预测值为72.7%,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2.7%。aMCI组和NC组在左侧后扣带回、右侧海马旁回SUVr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25);AD组和NC组在双侧海马旁回、左侧颞中回SUV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7,0.041);AD组与aMCI组在左侧后扣带回、右侧海马旁回SUV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25)。aMCI组和NC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在双侧后扣带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颞中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12,0.024,0.024);AD组和NC组FA、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CI组与AD组FA、ADC值在双侧后扣带回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47,0.047,0.012)。对于6名均行18F-AV1451 tau蛋白脑显像与DTI检查的aMCI患者,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各部位相应FA、ADC值与SUVr值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右侧海马旁回ADC值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测(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呈负相关(r=-0.821,P=0.045);其余部位FA、ADC值及SUVr值与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运用DTI检测不同部位脑白质损伤,尤其双侧后扣带回,对早期区分aMCI和AD患者有一定的意义,未来临床上可能作为aMCI与AD的鉴别指标。此外,18F-AV1451 tau蛋白脑显像在鉴别aMCI中的诊断效能较高,右侧海马旁回ADC值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说明临床心理量表评分可能反映脑组织结构中的微观结构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观察老年人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行床旁支气管镜治疗后肺通气情况,并观察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ICU)SAP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及抗感染等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变常规吸痰为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比较两组患者于入组时及第1、3、5天时通过EIT收集的兴趣区域(ROI)4区(ROI4)值,同时记录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共7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对照组37例、试验组41例。试验组患者于第1、3、5天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ROI4区域气体分布值分别为(2.24±0.77)%、(7.05±0.77)%、(12.34±1.47)%,与对照组(0.49±0.65)%、(2.49±0.87)%、(5.57±0.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10.85、24.56、26.54,均P<0.001);试验组患者于第1、3、5天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潮气量和动态肺顺应性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2.22±0.88)d、(18.41±1.12)d,均少于对照组患者(14.65±0.92)d、(21.14±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1、11.01,均P<0.001)。结论对于老年SAP患者,间断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能有效改善背区肺通气情况及改善患者肺呼吸力学变化,促进早期脱机及减少ICU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式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20例进行研究。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参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参照组患者应用直肠癌低位前切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式吻合保肛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排便功能优良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式吻合保肛术,可有效改善排便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第2趾胫侧趾背动脉皮瓣(简称趾背动脉皮瓣)与第2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皮瓣(简称趾底动脉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2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指末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19~59(37±10)岁,清创后缺损面积1.5 cm×1.2 cm~2.6 cm×1.8 cm。根据对缺损手指采用的皮瓣修复方式,将患者分为趾背动脉皮瓣组(12例)和趾底动脉皮瓣组(15例)。趾背动脉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1.2 cm~2.5 cm×1.6 cm,趾底动脉皮瓣切取面积为1.7 cm×1.3 cm~2.6 cm×1.8 cm,对皮瓣供区创面行同侧小腿内侧全厚皮片移植,将皮片供区创面直接缝合。记录患者皮瓣动脉口径、皮瓣切取时间及术后2周皮瓣成活情况与随访时间。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皮瓣移植处两点辨别觉距离、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及皮瓣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第2趾供区与手指受区瘢痕情况进行评分,采用Michigan手概况问卷(MHQ)中的外观与自我满意度2个子量表对患指进行评价。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趾背动脉皮瓣组患者皮瓣动脉口径为0.35~0.80(0.56±0.14)mm、皮瓣切取时间为(14.0±2.7)min,均明显短于趾底动脉皮瓣组的0.80~1.35(1.02±0.16)mm、(19.7±3.4)min(t值分别为7.81、4.79,P<0.01)。术后2周,2组患者受区皮瓣均成活。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皮瓣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2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及末次随访时的皮瓣移植处两点辨别觉距离、指关节TAM、第2趾供区和手指受区瘢痕的VSS评分及患指MHQ中外观与自我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趾底动脉皮瓣,趾背动脉皮瓣解剖层次浅,手术切取皮瓣时间短,能够保留趾底固有动脉与趾底固有神经,减少供区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