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败血的治疗及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败血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败血诊断必须要全面,治疗除了进行抗生素治疗之外,还必须要进行中医药协调治疗。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治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败血临床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将自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在我院出生的126例新生儿败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儿的病症特点进行观察并行及时对症治疗护理,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患儿有25例病情得到显著改善或治愈,治愈有效率达96.03%。结论通过对新生儿败血的临床特点进行详细观察并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治愈有效率,降低患儿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了新生儿儿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败血的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探讨新生儿败血的诊治措施。方法2011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新生儿中确诊为败血的97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97例中治愈93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病死率2.06%。结论新生儿败血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预防菌群失调。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史摘要患者60岁男退休工人,于2010-9-6第一次因“不规则发热1周,伴头痛”入我院,体温在37.4℃-39.5℃之间,并伴不同程度的头痛,无明显咳嗽咳痰,颈软,心肺腹均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布氏征可疑(+)。血常规示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核左移?尿常规潜血(++),白细胞(+),9-8咽拭子培养真菌(+)未分类。腹部B超及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为尿道炎,急性咽炎。主要治疗头孢美唑+左氧氟沙星+单磷酸阿糖腺苷及激素,规则治疗一周,效果不佳,发热症状反复,未做抗真菌治疗,后患者自动出院。院外2天仍有发热,2010-9-16患者再次入院,反复多次行血尿常规及培养,痰培养、脑脊液培养均未找到病原菌。血沉偏快24—60mm/h,CRP5.4mg/L,甲状腺系列,肿瘤系列,抗核抗体谱,CD系列,风湿系列,凝血系列,肝炎系列,结核及HIV抗体均阴性,胸片,头颅及胸部CT,头颅磁共振,甲状腺彩超,摄131碘率,骨髓穿刺常规及涂片均未见异常,未找到真菌感染的证据。治疗上仍以抗炎、抗病毒、退热治疗,但效果不佳,后转往省医院求治。再次行血、尿、痰、脑脊液等培养,至10-22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均示新型隐球菌(+),遂诊断为新型隐球菌败血,隐球菌性脑炎。后回到我院予抗真菌治疗。治疗方案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规则治疗8周,氟康唑维持量治疗6个月,小剂量激素约使用2月余,患者自2011-2-25后没有再出现发热症状,治疗至2011-7-26出院,随访至今,主诉声音沙哑,余无异常,预后较好。

  • 标签: 新型隐球菌 败血症 不规则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于败血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对于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败血患者,同时以同期进行体检的55例非败血者作为对照,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败血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非败血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对于败血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较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败血症 诊断价值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科早产儿败血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3月1日收治的62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分析法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患儿出现败血时间为(15.23±8.64)d,主要集中在冬、夏季节;有51例(82.28%)败血发生时出现血小板下降,有21例(33.87%)经过2次血培养结果显示均为阳性,有40例(64.51%)经过PICC培养结果显示为阴性。结论:早产儿败血危险因素与低体重、胎龄、胃肠外营养、留置导管、抗生素及治疗方式等有直接关系,因此,临床给予护理对策能够辅助抗感染预防效果,以此降低患儿并发发生率及病死率。

  • 标签: 早产儿 败血症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新生儿败血临床表现和病原菌分布状况。方法 回顾本院28例新生儿败血患儿一般资料,依照发病时间差异,分成早发组和晚发组,每组14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病原菌分布状况。结果 早发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热发生率高于晚发组,早产发生率低于晚发组(P<0.05);分离致病菌株共计33株,革兰氏阳性菌19株,占比57.58%,革兰氏阴性菌14株,占比42.42%。早发组18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1株,占比61.11%,晚发组15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2株,占比80.00%。两组患儿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分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临床应重视新生儿败血的临床症状,对于出现特异性临床症状的患儿,应考虑是否有新生儿败血存在的可能。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表现 病原菌
  • 简介:摘要新生儿早发型败血(early-onset sepsis,EOS)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等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困难。延迟治疗将严重影响患儿预后。临床上通常根据围产期高危因素、生后早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对可疑EOS患儿尽早启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目前对EOS高危因素及临床表现的评估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导致大量非败血患儿接受了抗生素治疗。然而生后早期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近期及远期不良结局。新生儿EOS风险计算器(neonatal early-onset sepsis risk calculator,NEOSC)是近年来提出的用于定量计算新生儿EOS风险的模型。该模型已在一些发达国家引起广泛关注,并应用于临床研究,为抗生素管理提出了新的研究策略。本文综述NEOSC的提出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标签: 新生儿脓毒症 危险因素 抗菌药 危险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球状C1q受体(gC1qR)在败血中的表达及对败血患者巨噬细胞焦亡和线粒体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败血患者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49.21±18.54)岁;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7.23±20.51)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血清中gC1qR表达,同时从患者全血中分离巨噬细胞,将其分化为空转染组和转染组,分析gC1qR对败血患者巨噬细胞焦亡和线粒体功能改变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血清gC1qR mRNA表达分别为(2.31±0.21)、(1.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20,P<0.001);空转染组、转染组巨噬细胞焦亡率分别为(41.36±5.21)%、(15.44±2.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00,P<0.001);空转染组、转染组巨噬细胞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分别为(8.24±2.56)μmol/L、(38.47±4.89)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20,P<0.001);gC1qR与巨噬细胞焦亡呈正相关(r=0.879,P<0.001)、与ATP呈负相关(r=-0.957,P<0.001)。结论gC1qR在败血患者中呈高表达,gC1qR可促进巨噬细胞焦亡,并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

  • 标签: 败血症 球状C1q受体(gC1qR) 巨噬细胞焦亡 线粒体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UHPLC/Q-TOF-MS)技术在新生儿败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败血患儿为败血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取患儿入院第1天/体检当天的静脉血标本,采用UHPLC/Q-TOF-MS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讨败血患儿代谢产物特点。结果共纳入败血组20例,对照组10例。败血组患儿血苯丙氨酸、法尼基焦磷酸、6-磷酸葡萄糖、乳糖、4-羟基甲苯丁酰胺、伊洛前列素、顺式8,11,14,17-二十碳四烯酸、皮质酮、雌三醇3-硫酸盐16-葡糖醛酸、苯乙酰胺、血氧烷B2、二氯二甲基二乙胺共12种代谢产物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这些代谢物进行可信度分析,得到7种可信度较高的代谢物,分别为4-羟基甲苯丁酰胺、皮质酮、雌三醇3-硫酸盐16-葡糖醛酸、法尼焦磷酸、6-磷酸葡萄糖、苯乙酰胺、苯丙氨酸。结论新生儿败血患儿代谢产物明显异常,4-羟基甲苯丁酰胺、皮质酮、雌三醇3-硫酸盐16-葡糖醛酸、法尼基焦磷酸、6-磷酸葡萄糖、苯乙酰胺、苯丙氨酸7种代谢物水平明显升高。

  • 标签: 代谢组 代谢产物学 串联质谱法 脓毒症
  • 简介:牛出血性败血也叫做牛巴氏杆菌病,是由于感染多乐性巴氏杆菌而导致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染快的特点,牛主要特征是高热、内脏器官频繁出血。由于牛出血性败血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一但发病对养殖户有很大的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出血性败血症 诊断治疗